APP下载

诗意地栖居
——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的生态学解读

2014-03-21成秀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德华德福爱情

成秀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艺术系,江苏苏州215104)

【文史哲研究】

诗意地栖居
——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的生态学解读

成秀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艺术系,江苏苏州215104)

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演绎的是一对出身和生活习惯迥异的夫妻50年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的爱情故事,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对当今物欲横流、人情淡薄、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具有温馨的启发。

《父母爱情》;生态文学;人与自然;人与人

《父母爱情》是军旅作家刘静于1994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当年的《解放军文艺》。小说发表以来,曾先后获得解放军文艺奖、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等,并被转载于《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还被选录入多部小说集。令人称奇的是,时隔10多年,还被《北京青年报》副刊全文连载。2014年2月2日起,由刘静改编、孔笙导演的4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一举夺得三大网站——33城网、48城网、全国网的收视冠军。在韩剧、宫廷剧弥漫泛滥的当下,《父母爱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它诠释了平凡朴实的幸福、弥足珍贵的温情。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剧中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一个几近世外桃源的海岛上。这里风景如画,漫长的海岸线,黄金沙滩;潮涨潮落,日出日落;不绝于耳的响亮的军号声;一栋栋小别墅的红屋顶掩映在绿树环抱中。没有围海造田的狂举,没有滥杀狂捕的血腥,也没有触礁沉船的凄惨。一切都在海风的吹拂下,静静地伴随着人类成长。

在女主人公安杰的小院中,生机勃勃的紫藤架下摆放着圆桌、竹椅,院中的空地上,一边是安杰的劳动成果——各种鲜花次第绽放,一边是江德福的劳动成果——各类蔬菜应时而长。岛上的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惬意地生活着。没有权力的倾轧,没有世俗的聒噪,没有环境的污染,一切天人合一。

生态文学的先知普里什文说过:“艺术家的法则由此而生:把思想留在心里,莫要夸夸其谈,让大自然替自己言说。”[1]170与安杰的老家青岛相比,海岛的生活虽然艰苦单调,但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们的生活简单而快乐,贴近大自然、接近原生态。一望无际的大海,错落有致的院落,真有“鸡闻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的意境。

(二)人与非人类的和谐相处

1996年,美国学者格罗费尔蒂和费罗姆主编的《生态批评读本:文学生态学的里程碑》出版,该书前言指出:“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批评立场,它一只脚踩着文学,另一只脚踩着土地;作为一种理论话语,它协调着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2]24剧中狼犬黑贝可视为大自然中和人类和谐相处的非人类代表之一。老丁丧偶后不久来到海岛工作,他带来了两条德国纯种良狗,其中一条叫黑贝。这可成了卫国、卫东和一帮海岛孩子的心肝宝贝。他们整天和黑贝形影不离,天天呼朋唤友地牵着黑贝到处溜达,在物质相对匮乏、家人都难得吃肉的情况下经常偷肉给狗吃。当江卫国听信别人谣传,唆使王海洋脚踢黑贝反被黑贝所伤,江德福怒打江卫国并欲送走黑贝时,卫国不愿回家,坚持在狗窝旁陪同黑贝,甚至不惜下跪为黑贝求情。最终父亲答应不再送走黑贝。后来卫国当兵去了,黑贝也老了,再也不能驰骋跳跃,它默默地对着海岛的方向望着,然后很有尊严地跳海自尽。虽然黑贝是一条狗,但也是一条生命,同样值得尊重。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一)夫妻之间:相异、相容、相扶

《父母爱情》演绎的是一对出身和生活习惯迥异的夫妻在家庭琐事中吵吵嚷嚷,50年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的爱情故事,引发了中国父辈对于爱情的追忆,同时也引发了年轻一辈对于父母爱情的羡慕和憧憬。出身农村的海军军官江德福被器重他的校长夫妇逼着去跳舞,舞池里邂逅了年轻美丽的资本家小姐安杰,一见钟情、一厢情愿地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然而,安杰憧憬的爱情是浪漫的西式婚姻:在教堂穿着婚纱,一位温柔多情的白马王子操着流利的英语对她说“I love you”,偏偏事与愿违,白马王子许久未出现,布衣天子倒是不期而遇。

剧中,江德福和安杰似乎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平行线,一个是根红苗正的海军军官,一个是养尊处优的资本家小姐;一个是农村的大老粗,一个是城里的文化人;一个是离过婚的恐婚穷小子,一个是未婚的憧憬浪漫婚姻的阔小姐,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男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居然成婚了,他们的故事本来就是传奇。令人感动的是,海军军官江德福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他对妻子呵护有加,有言必听;对朋友两肋插刀;对兄弟敢于担当;对妹妹关心爱护;对孩子侠骨柔情。在夫妻之间、姑嫂矛盾、孩子淘气、邻里之间,他用“和稀泥”的方法把各种矛盾冲突、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得恰到好处。

江德福和安杰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生活习惯之间的矛盾。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看到这对夫妻之间的生活习性慢慢发生了逆转,江德福从被逼的“三洗丈夫”、吃饭吧唧嘴、没喝过咖啡等变成了一个讲卫生、讲文明、讲打扮的绅士。而安杰在生育了5个孩子之后,在多年的育儿育女操心后也学会了打孩子,偶尔还会冒几句脏话,有一次肚子饿了吃着老丁家老婆包的包子居然被自己吧唧着嘴逗乐了。他们在日常生活的磨砺中理解了对方。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夫妻两人也是夫唱妇随,江德福唱红脸,安杰唱白脸。唯一一次让江德福大发雷霆的是儿子卫国打了烈士的遗孤侯城南。虽然体罚孩子过于粗暴,但是江德福对烈士的尊敬、对烈士遗孤的关照让我们肃然起敬。

(二)姑嫂之间:相斥、相容、相助

剧中的姑嫂矛盾,有别于当下社会。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剧中人物都很朴实,虽然苦大仇深的江德华处处看不惯安杰的娇气,处处为哥哥前途受阻打抱不平,爱挑刺儿,一根筋,邋遢泼辣,随时干涉哥嫂家事,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感觉她就是人人喊打的极品小姑子。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个形象越来越具人情味儿,越来越可爱。从青岛到海岛,从德花到德华(安杰私自帮她改名),她无怨无悔带大了五个孩子,并且对他们疼爱有加,不求回报,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好姑姑。特别是在安杰困难无助的时候,她还是处处帮忙,甚至在吵得天翻地覆的情况下,还能不计前嫌,与邻居王秀娥一道为安杰接生。她对哥哥崇拜有加,对侄儿侄女倍加疼爱,对老丁一往情深。人性的至纯至善至真至性至情在她身上彰显无遗。在江德华身上,可以看到父辈生活的物质贫乏的那个年代,人性的率真,人性的美好,不矫情,不做作,不狗血,不虐心。这个角色堪称全剧的点睛之笔,是《父母爱情》中最至纯至性至情至真的角色。演员的本真演技也获得了大众的一致认可。

嫂嫂安杰对小姑子德华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刚开始嫌弃她邋遢粗俗,老爱在他们夫妻之间挑事儿。后来得知她的遭遇,同情她。当老家的妇女欺负德华时,安杰帮衬着她:“她是这家的姑奶奶,她说了算,你说她有多大?”再后来,帮她找对象,亲自到老丁家帮德华说媒;当德华受委屈的时候,她打抱不平,把老丁骂了个狗血喷头;当德华和老丁最终喜结良缘的时候,她把德华打扮一新,让她风风光光地出嫁。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中,婆媳关系非常微妙,姑嫂关系也难调和。安杰与德华这对姑嫂也是当今社会姑嫂的一个缩影。

(三)邻里之间:相异、相容、相帮

安杰的邻居都是海军军官,而这些海军军官的家属们则多为随军的农村妇女。她们邋遢粗俗,但不乏勤劳善良。剧中,安杰与她们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生活习惯之间的矛盾,是知识女性与农村文盲之间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差异带来的矛盾冲突,都是些鸡零狗碎的小矛盾,并无大的冲突。例如:邻居老丁的老婆整日里衣衫不整,打骂孩子,不讲卫生等。邻居王政委的老婆张桂英没见过世面,看到安杰晾晒的时尚衣服,赞不绝口。她还忍不住跑到安杰家,一边查看安杰的一大堆高档稀有的茶具,一边啧啧称赞,并且有意要帮安杰整理茶具。安杰虽然瞧不起她们,但是识大体顾大局,保持了一贯的礼仪和风度。

(四)长幼之间:相厌、相知、相爱

剧中,江德福和安杰共育有5个孩子,3男2女。孩子们从小在大自然中快乐地成长。他们像一群放养的羊,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成长。海岛像一个天然的屏障,一个世外桃源,一群在大自然中疯长的孩子,像天上的云朵一样,一簇一簇的,夜幕降临,谁家的父母喊着回家,于是大家作鸟兽散。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升学的压力,不用被逼着练琴画画吹笛子。多姿多彩的少年生活赋予孩子们以灵动和智慧。

剧中安杰与孩子们的矛盾在于成长的矛盾。少时是孩子淘气调皮,长大后在于爱情、婚姻的矛盾。由于没有做好当婆婆的准备,安杰不喜欢卫国的对象小白,一厢情愿地介绍人大代表给亚菲,粗暴地设法调走了亚菲的所爱于大光等。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她也释然了,从大包大揽到宽容理解。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个个和谐的小家庭才构成中国和谐的大家庭。

(五)男女之间:相知、相守、相依

1.男性:理性知性、恪守道德

《父母爱情》以江德福为主塑造了一系列男性海军军官,如老丁、王政委等。他们出身农门,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现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的培训所得。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喜欢有文化的知识女性。在战争岁月,有勇有谋,敢于牺牲;在和平岁月,爱岗敬业,听从组织安排,服从祖国需要,在条件最艰苦最偏僻的边疆海岛保家卫国。他们对从农村随军的妻子不离不弃,但是内心深处都有一颗浪漫的心,他们羡慕江德福有一个年轻漂亮、文明现代、知书达礼的老婆,讨厌自己的老婆邋里邋遢、粗俗不堪,但对她们始终不离不弃,在外面也从来没有“故事”。

他们没有浪漫的爱情,但是他们忠于婚姻。这正是那个年代我们最可爱的人的写照。

2. 女性:勤劳善良、朴实厚道

《父母爱情》中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以安杰为代表的知识女性,如安欣、葛美霞等;另一类以江德华为代表的农村女性,如王秀娥、张桂英等。

安杰等女性家境较好,有文化,有涵养,她们追求生活的品味,但是她们的出生背景不好,要么是资本家的小姐,要么是渔霸的女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们在社会上颇受歧视,所以她们都不事张扬,谨小慎微。但是私下里又特别注重生活的质量,比如喝喝咖啡、穿穿连衣裙、读读文学名著、养养花花草草等。她们文明,讲究卫生,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同时,自尊感特别强,特别要面子。比如:安杰的姐姐安欣因为丈夫被打成右派,受到牵连而流放黑山岛,期间,安杰生孩子,姐姐安欣去照顾她,当安欣无意间听到安杰拿她跟葛老师开玩笑时,从不发火的她也恼羞成怒了,她责怪安杰不尊重她,把她当仆人看待。

与上述女性相比较,王秀娥、张桂英等出身农门,虽然她们随军,但是依然保持着农村女性的美德——勤劳、朴实、善良、厚道。她们喜欢拉家常,喜欢打听邻里的隐私,但是干活毫不含糊,样样在行。她们操持家务,整日里围着丈夫孩子转。虽然受到丈夫的揶揄,也从不放在心上。她们嘲笑安杰的娇气,羡慕安杰有文化、有教养,但是在安杰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出手相救。恰如普里什文所言:“为了道出朴素的话语,需要在自己的内心打开整个的宇宙。”[1]174王秀娥、张桂英等农村女性虽然随军,成为军官太太,但是内心依旧率真,依旧保持本性,既不趋炎附势,也不嚣张跋扈,没有受到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

《父母爱情》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战争的残酷,也没有凸显文革的非人道,而是着力表现了人生安稳的一面。通过江德福做报告,礼赞了他的战友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通过姐夫欧阳懿被打成右派,安杰怕遭受迫害逃离青岛、到海岛与丈夫团圆,安杰处理漂亮的裙子、高跟鞋等所谓的四旧物品等,侧面勾勒了文革的背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3]172《父母爱情》关注了一个个家庭抵达和谐的一面,赢得了普世大众的认可和共鸣。

在《父母爱情》中,日子由一串串小故事串成了一部50年婚姻风雨人生的百科全书,琐碎而不乏善意,平凡而不乏诗意。故事里既有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又有夫妻冷战小吵小闹;既有烦心的子女成长问题,又有说不尽理还乱的姑嫂之争;但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的宁静、安详和平和。

三、结语

2003年的非典、稍后的太湖水污染、多城市持续多日的雾霾、2013年夏全球暴热、2013年底美国大部分地区和中国北方的暴雪让人们记忆犹新、心存余悸。人类在向地球过度攫取后也招致了地球的报复。英国著名的生态文学研究者乔纳森·贝特在《大地之歌》中指出:“环境已经变了,我们必须再次提出那个老问题:我们究竟在哪里开始走错了路?”[4]10当今世界,生态自然日益凸显重要,而倡导生态自然的途径之一是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发端于美国。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瑞秋·卡森的专著《寂静的春天》,标志着生态文学的诞生。1972年,约瑟夫·米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中首次提出“生态学”的术语,对出现于文学作品的生物主题进行探究。上世纪90年代初,特别是伴随着全球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学渐渐地成为宠儿,生态文学批评应运而生,从中还衍生出包括生态翻译学在内的崭新的概念。“适者生存”和“汰弱留强”等自然生态法则,同样适用于翻译生态,常见诸文学等研究领域。[5]126作为一种生态学的研究路径和一种独立的文学批评方式,生态文学研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除了关注人对自然的肆意掠夺、人与自然的对立之外,生态文学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类的和谐相处。这方面,《父母爱情》堪称典范。虽然这部电视连续剧没有提出完整的生态伦理观念,但是剧中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与非人类的和谐相处、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等给我们提供了生态学的思想资源。

综上所述,电视连续剧《父母爱情》演绎的是一对出身和生活习惯迥异的夫妻50年相濡以沫相伴到老的爱情故事,展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与当今物欲横流、人情淡薄、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实现大中华的中国梦具有温馨的启发。对“偏重娱乐性,作品粗制滥造,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度不高,灌水现象严重”[6]36的影视剧创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1]米·普里什文.大地的眼睛[M].潘安荣,杨怀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2]Cheryll Glotfelty and Harold Formm,ed.The Ecocriticst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3]张爱玲.自己的文章[M]//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4]JonathanBate.TheSongoftheEarth[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5]唐祥金.公示语反译及其翻译生态学理据[J].东北师大学报,2013(4):126.

[6]成秀萍.井喷化·类型化·产业化·多元化——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实绩概述[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4):36.

(编辑:张雪梅)

A Harmonious Life:An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V Play Romance of Our Parents

CHENG Xiu-ping
(Department of Culture&Arts,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215104,China)

The TV serials,Romance of Our Parents,aired on CCTV,tells a love story of a couple who supported each other and lived together happily for 50 years though they were from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t in living habits.The play present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and those between man& nature.It is of warning significanc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oday’s material-oriented society where the moral degeneration is getting worse day by da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re often utilitarian and fair weather friends abound.

Romance of Our Parents;eco-literature;harmony between man&nature;interpersonal harmony

I 207.352

:A

:1671-4806(2014)04-0100-04

2014-06-14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013B22)

成秀萍(1966—),女,江苏泰兴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德华德福爱情
拔杂草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厚德福酱肉为什么那么火
厚德福九大行业优势 让你加盟无忧赚钱快
二十多年老字号经久不衰 厚德福以真技术谋发展
背着铁锅长征的女红军贾德福
二则(二)
“留德华”的中国胃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