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作文中的“我”“细”“美”——以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为例

2014-03-11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区伍佑初中程国斌

语文知识 2014年6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作文题命题

◆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区伍佑初中 程国斌

【热点回顾】

语文已经进入了大分时代,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大半壁江山,决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是必须具体落实在实践中了。综观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在形式上,以命题作文为主,从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到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无论是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微笑的味道》,还是南京中考作文题《书里有个“我”》,要么是纯粹的命题,要么是提示语加命题。以江苏省为例,13个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命题或者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在内容上,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交际等实际生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贴近生活,紧扣生活。命题作文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

【命题走向】

一、命题作文是“主角”,半命题作文是“配角”

近年来,作文题型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选题作文,“你方唱罢我登场”,经过多次起起伏伏,命题作文坐稳了头把交椅,在众多题型中独领风骚。2013年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上海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天津的《捡拾幸福》、重庆的《微笑的味道》、南京的《书里有个“我”》、广州的《出错》、佛山的《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绚丽》、四川成都的《再也没有》、浙江宁波的《2013,我的夏天》、福建福州的《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湖南长沙的《我不相信眼泪》、山东临沂的《走在路上》、甘肃平凉的《只要有梦想》等等都青睐于命题作文。南昌卷的《带着______出发》、眉山卷的《我的___梦来自语文》、内江卷的《人生需要_______》、丽水卷的《那一天,我与___相遇》、安徽卷的《那段____的日子》、青岛卷的《找回____》、兰州卷的《我的_____梦》等垂青于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什么受热捧?究其原因,其实也很明显。首先,和其他命题形式相比较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特别是材料加命题的作文,由于在题目之前有材料的引入,有效地防止了宿构、套作和抄袭等情况的出现,而且方便阅卷老师统一评分标准,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有利于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客观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其次,以学生为本,关注了学生的观察和体验,以学生的视角为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命题作文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以“我”为中心,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同心圆,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说真话,抒真情。如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同学们可以写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写对老师、同学和父母的感恩,还可以写自己对将来的规划等等。它贴近考生的生活、情感,能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触发他们的动情点,这样的题目不受学生欢迎是很难的。最后,命题作文能让老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对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注重作文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讲方法,重成效,实实在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作文素养。

二、写自己熟悉有感悟的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圈子也许并不大,但要深入挖掘,仔细玩味,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多下功夫。生活中的喜悦、成功,哪怕是遇到的挫折,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一笔财富,我们要为自己说话,心灵与心灵碰撞才会激发情感的火花,引起情感的共鸣。我们以南京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为例:2009年《今天真好》、2010年《我作主》、2011年《也是一堂语文课》,2012年《带一本书去远行》,2013年《书里有个“我”》。有的文题中有显性的“我”,在题目中明确提了出来,有的题目包含隐性的“我”。不难看出,命题者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灵、多元的视角对待语文学习。“我”既可指生活学习中的“小我”,也可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大我”。从“小我”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在家庭生活、校园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事例;从“大我”的角度,我们可以关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等,强烈地体现着“生活处处是语文”的理念。

【备考对策】

一、读懂题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它统摄全文的中心内容,体现作者所要表现的主旨。一般说来,中考作文命题者不会难为考生,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重点的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题眼。以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为例,“好奇”是一个动词,意为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好奇的主体是谁,什么引发了好奇心?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可用方向:自然、书籍、生活中的变化。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好奇”收获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悟,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于平凡中发现伟大,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出新意,写出精彩。

二、写什么放在第一位

内容大于形式和技巧。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过多地讲了怎么写,传授了许多技巧,可结果是事与愿违,尽管技法很娴熟,文章内容平淡无奇,吸引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如淡化一些技法,回归到作文的本原。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懂得什么事值得写,有取舍,力求事例典型。淡化形式和技法不是不重视它们,而是千万不要过度迷恋技法技巧,对于任何一篇作文来说,打动读者的都是内容,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

三、内容细化,语言美化

初中生以记叙文写作为主。记叙文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最能打动阅卷老师,因而也常常能得高分。写好记叙文,离不开生动的细节。细节描写在真实的基础上力求细化,具体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作者如高超的导演,引领读者观看一幕幕具体可感的场景。平时加强小练笔,写一些作文片段,每段要写出“亮点”,彰显出语言的“美点”,在考试时灵活驾驭,适当运用,提高得分率。

四、利用试卷进行积累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年磨一剑,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学习时间紧张,做题量陡然加大,积累丝毫不可忽视。其实试卷上的题目也是不错的作文积累资源。小到文言名句、仿例造句、诗歌赏析,大到现代文阅读,仿例造句参考答案往往比较优美而富含哲理,现代文阅读中意味隽永的美文,都是写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坚持做好多维度的积累,就不会为作文素材而烦恼了。

五、升格自己的作文

好的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平时靠积累,考试考发挥。考场上如能合理利用自己以前写过的优质文章,是绝对合理的争取最佳成绩的策略。一篇作文不但要借鉴优秀作文的技巧自评自改,而且要合作互助,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互评互改,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求数量多,关键是以质量取胜。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作文题命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各省高考作文题汇总: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难写?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