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会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分析
——以福州为例

2014-03-06沈斌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省会福州福建省

沈斌

(福建江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省会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分析
——以福州为例

沈斌

(福建江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省会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福州作为福建省中心城市,对福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承担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目前福州在经济规模、经济辐射作用、产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要进一步加强福州的产业支撑,强化同城化发展效应,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从而为福建经济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省会中心城市;区域经济;拉动作用

一、引言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城市的中心地和中心性的概念。[1]省会中心城市是某一区域的中心地,是该区域经济、政治以及科技等领域的重要集中地,是所在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省会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商业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省会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活动的中心与周围区域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其中经济辐射力,即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能力是省会中心城市辐射力最具有活力的部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规模效应、开放活力、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等对周边腹地的覆盖范围是城市经济辐射力的重要指标。[2]福州是福建的省会中心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12年福州实现GDP4210亿元,接近全省1/4。[2]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对福建省内外经济影响力和拉动作用如何?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福莆宁同城化建设、福建生态省建设乃至整个海西经济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省会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动态分析

1.GDP保持稳定增长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省会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乃至整个区域的科技、文化、投资、物流等多个领域的经济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GDP上。省会中心城市GDP数值的波动将不同程度拉动或减缓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一般而言,省会中心城市的经济规模越大对区域经济的济拉动作用也越强,反之亦然。2007—2012年福建省及福州、厦门、泉州3市GDP值及其对福建省GDP总量贡献率如表1所示。

泉州、福州、厦门经济总量位居福建省各市区经济总量排名前3位。福州作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近几年的经济持续平稳增长。2007—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但福州的经济发展相对泉州较慢,并且福州市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7年以来有所下降,基本保持在21.2%左右。此外,福州与周边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一些省会中心城市相比,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人口、城市面积方面存在较大或一定的差距(见表2)。因此福州在发挥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方面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表1 福州、厦门、泉州3市GDP及对福建省GDP贡献率

表2 福州与其他部分省会中心城市对比(2012年)

2.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和传统产业为主

城市产业的高度化和扩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而省会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会积极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对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更是至关重要。[2]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6.8∶47.2:26调整优化为2012年的10.9∶46.7∶42.4,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汽车及配件、塑胶制品、光电、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3]但2012年福州市工业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为2008年以来最低。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纺织化纤、冶金是福州四大主导产业,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12年出现“一升三降”的态势,其中,纺织化纤制造业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13.3%,稳居行业之首,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冶金和冶金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福州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即使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多为技术含量较少、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难以起到对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援和改造作用,对传统产业以及整体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3.福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不均

城市是由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巨大磁场。同处于一个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常以经济联系强度衡量区域间经济中心经济拉动能力的程度。本文借助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计算公式(公式1)测算福州市与周边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强度。通过数据测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将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当Rij>5亿元·万人/平方千米意味着城市间具有很强的经济联系;当1<Rij<5亿元·万人/平方千米意味着城市间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当0.3<Rij<1亿元·万人/平方千米时意味着城市间具有较弱的经济联系;当Rij<0.3亿元·万人/平方千米则意味着城市间经济联系很弱。具体测算结果见表3。[4]

式中Rij为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Pi和Pj为两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数,Gi和Gj分别为第i个城市和第j个城市的GDP,Dij为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4]

表3 福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

从表3可以看出,福州与莆田两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数值最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莆田距离福州最近。此外,正在不断推进的福莆宁同城化建设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不同的是,福州与三明的经济联系强度值最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福州的经济辐射主要范围为与其距离较近的城市。因此,福州的经济辐射效应更多的归结于其所在的区位,其经济拉动作用还有待提高。

4.福州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总体判断

(1)与周边部分省份省会中心城市比较,福州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弱,其对经济拉动作用主要停留在福建省内。(2)与福建省内其他城市比较,福州仍有较大优势,其作为福建省核心城市的地位不可动摇。(3)福州对周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同的方位态势其影响程度具有较大差异。

三、促进福州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的建议

1.扩大发展规模,增强经济实力

通过不断积聚人口和要素资源,优化城市布局,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的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切实发挥“龙头”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行政区域,扩大城市空间,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区规划到中心城市,从而提升中心城市的规模;完善城市发展配套设施,构建顺畅的立体交通网络以及通讯网络;借助沿海交通优势,实现城市间的沟通与合作,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集聚与辐射功效。

2.加强城市产业支撑和拉动力量

加快福州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良好的辐射功能,以实现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最终达到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积极促进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效提升福建整体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福州市应该充分借助城市内的产业链,为创新产业集群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实现环境,以此加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3.强化同城化效应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同城化发展的新趋势。同城化可以使两市或多个城市以城市联合体的形式实现强强联合,优势整合,共同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5]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区域城市联合体,整合区域内部资源。对福州而言,可以充分利用福州和莆田、宁德地缘接近、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优势,加快推进福莆宁同城化建设步伐。打破行政区界限,通过开展政府合作、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设施共享和市场共建等渠道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区域的产业集聚,促进共同协调发展。

4.完善交通、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加快交通、能源、通信建设的新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强区域合作意识实现共生共赢。

5.借助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促进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整体实力提升的主线,将二次创新同合成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市场的引导下,借助福州地区高校等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实现产学研结合发展,进而快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刘海明,杨健,王灿雄,林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进展综述——兼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建立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0,(97):33-34.

[2]李泉.中心城市(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兼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城市形态[J].开发研究,2013,(5):123.

[3]徐浩鸣.区域中心城市非线性经济系统协同度测度——以广州与深圳双中心的比较为例[J].城市问题,2014,(2):8-17.

[4]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13-14.

[5]王素芳.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0:21-23.

[责任编辑:辛晓莉]

F127

A

1674-3288(2014)03-0020-03

2014-05-06

2012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建设项目(2012HX027)

沈斌(1980-),女,福建福州人,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省会福州福建省
雍正、乾隆朝省会书院制度新探
A Trip to Xi’an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寻味福州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