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4-03-06张亚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磺酰脲糖苷酶降糖药

张亚锋

天津市东丽区万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16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C-反应蛋白(CRP)也参与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CRP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2]。除以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随机血糖指标外,现又新增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指标,即HbA1c≥6.5%(正常参考值4%~6%)的诊断标准[3]。

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以上事实说明,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提高,糖尿病(特别是Ⅱ型)患者有迅速增加的势头不容忽视。以下把常见口服药物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1 临床常用药物

1.1 胰岛素促泌剂

1.1.1 磺酰脲类。本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通过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敏感的K+通道受阻滞,引起去极化,使电压敏感性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此类药物已发展到第三代格列美脲,在稳定降血糖的同时,还有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消化道反应、造血系统反应(再障、溶贫)。使用磺脲类药物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餐前30min服用[4,5]。

1.1.2 非磺酰脲类。格列奈类:临床常用瑞格列奈(诺和龙)(0.5mg、1mg、2mg)、那格列奈(唐力)。作用机理:瑞格列奈和磺酰脲类都是与磺酰脲类受体结合,但结合位点不一样(如优降糖结合的蛋白亚基分子量是140kD,瑞格列奈结合的蛋白亚基分子量是36kD)。其作用快于磺酰脲类,故餐后降血糖作用较快。

1.2 胰岛素增敏剂

1.2.1 双胍类。本类药物主要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增加骨骼肌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而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可降低体重,尤其是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苯乙双胍有较强的亲脂性,可与细胞的线粒体膜紧密结合,阻碍其呼吸链的正常运行,易导致乳酸酸中毒,临床上曾发现少数人服用后致盲[6],由于副作用较大已较少使用。而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应用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乳酸酸中毒等副作用[7]。可单用,亦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增强胰岛素及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

1.2.2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 Nedione,TZD)。主要药物有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曲 格 列 酮 (Troglitazone)等[8,9]。 这 类药物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10]高度选择性与强力的激动剂,该类药物能提高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和降低肝糖的输出,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状态,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11]。人类的PPAR受体存在于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本品激活PPAR-γ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但此类药物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导致体重增加、水肿。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本类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等。其作用机制是在小肠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糖苷酶,减少碳水化合物吸收,使正常和糖尿患者饭后高血糖降低。还可通过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降低胰岛素抵抗的目的[12]。该类药物适用于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肥胖型Ⅱ型糖尿病。该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故不导致低血糖,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胀气、腹痛、腹泻,小剂量开始使用可减轻其不良反应。

2 合理用药选择

2.1 用药方案 在确诊糖尿病后,主张早期联合用药,严格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升高。常用口服药物的联合应用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即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13],采用磺酰脲类+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在符合胰岛素治疗指征时,应尽快采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指征包括:无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无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早期,胰岛功能尚可者,可选用双胍类(二甲双胍等),或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艾汀等)。若餐后血糖升高,可用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等)加餐后血糖调节剂(拜唐苹等)。胰岛功能减弱达50%者,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增加促胰岛素分泌剂(磺酰脲类药物或类磺酰脲药物,如格列齐特、瑞格列奈),也可用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日服降糖药,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胰岛素2~4次,疗效较佳。

2.2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应用 (1)根据其是否肥胖选药:肥胖者可选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TZDs;不肥胖者可选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2)根据血糖水平选药:空腹或餐后血糖均高者可选磺脲类或双胍类;餐后血糖高者可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空腹血糖>15mmol/L者可先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后改用口服降糖药[14]。(3)根据肝、肾功能选药:肝功能不全者禁用TZDs,并且慎用其他口服降糖药;肾功能不全者可选格列喹酮、格列奈类;肝、肾功能均不全者则选用胰岛素,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15]。

3 结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罹患甚广、危害严重的慢性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糖尿病因长期高血糖等而导致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发生早而严重的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器官受损,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严重者由此而诱发酮症酸中毒及昏迷。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与传统治疗模式相比,新的治疗理念更趋于科学和理性,更接近疾病的本质,其核心内容就是主张早期联合用药、积极强化治疗、多重危险因素全面控制达标,保护胰岛功能,减少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分析,随着降糖药品种的不断增加,使得医生和糖尿病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因此,为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经济的、合理的降糖药是我院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1]Rattigan S,Wallis MG,Youd JM,etal.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insulin-mediated capillary recruitment in association with glucose uptake in rat hindlimb〔J〕.Diabetes,2001,50(12):2659-2665.

[2]薛源,于利群,芦燕铃,等.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84.

[3]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0,33(Suppliment 1):511-561.

[4]赵圣印.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9,20:130.

[5]张翠欣.降糖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328.

[6]孙明.内科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8.

[7]杨纯.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用药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397-398.

[8]Andre JS.Drug Treat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1990s〔J〕.Drug,1997,54(3):355-368.

[9]Andre JS,Pierre JL.Oral Antidibetic agents〔J〕.Drugs,1998,55(2):225-236.

[10]Issemann I,Green S.Activation of a member of the steroid hormone receptor superfamily by peroxisome proliferators〔J〕.Nature,1990,347(6294):645-650.

[11]杜小莉.降糖新药——罗格列酮〔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70.

[12]郎奕,张娜.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5,8(9):749-750.

[13]王建华.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选用降糖药〔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7,(4):20-21.

[14]康立丽.糖尿病合理用药选择及治疗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2):104-105.

[15]施耀方.胰岛素的用药指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1):124.

猜你喜欢

磺酰脲糖苷酶降糖药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木蝴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磺酰脲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的探讨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LC-MS/MS法检验土壤中的磺酰脲类和磺酰胺类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