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术前沿 回应时代呼唤——一个社科研究者的使命和担当

2014-03-04

关键词:人口研究发展

何 军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054)

人口结构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研究掌握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这两大因素的人口自然结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物基础。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李树茁教授及其团队在多年研究成果积淀的基础上,瞄准中国人口结构中的突出问题,结合人口学、社会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系统地探讨性别失衡的态势、成因,以及社会稳定在内的人口与社会后果以及相应的公共治理政策、制度和国家战略,投标课题“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并一举获得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李树茁教授及其团队的“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以人口性别结构研究为切入点,经过4年多的深入调研和实践,提出了研究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框架,在性别、生命历程、婚姻与流动等多视角下,在深入分析中国性别失衡整体态势和演变基础上,系统分析性别结构失衡产生的相关利益群体的脆弱性、社会失范、社会风险及其对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等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影响,并对性别失衡及其后果的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与战略研究,提出综合治理和解决与性别失衡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人口问题的战略和政策,从而有效减缓和预防性别失衡及其一系列的社会人口后果,降低社会风险,促进国家制度创新和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有几个特点。

一、彰显研究者的忧患意识、责任担当和人文关怀

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有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张载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概括,也反映着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士”的承当精神和博大胸怀,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如今,虽然时代和社会变了,但张载这几句话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仍然应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价值目标。课题组在研究初始阶段,就树立了服务现实、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研究理念,坚持“中国问题、国际视野、服务社会”,致力于公共政策创新的智库和基地建设,探索和建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重大公共和社会管理问题为导向,以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研究平台和基地建设、大型社会调查和数据库建设、政府合作网络建设、社会实验基地、国际合作交流为平台的立体化重大攻关研究和团队发展模式。课题组将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纳入到“社会风险(宏观)→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与脆弱性分析(微、中观)→个人与社区的社会失范分析(微、中观)→公共安全(宏观)→社会稳定(宏观)”——这一宏微观相结合的因果分析链条;系统探讨性别失衡是如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影响社会稳定;探求这两个层次又是如何互动而放大社会风险,进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把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战略研究和公共治理实践相结合,不断发现现行性别失衡治理的制度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和完善,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从其中可清晰地看出研究者致力于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幸福服务的心路历程,同时,对社会弱势人群的生存状态也给予深深的同情和关怀,并为之呐喊。这些充分体现出一个严谨求实的社科工作者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

二、植根于实践沃土与求实创新的学术精神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认为,学术研究只有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他认为这种地气至少可分为三种:接现实中国的地气、接历史中国的地气、接中国立场的地气。“中国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统筹基础上,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型、多目标、多地域、多人群的大规模的定量社会调查,以及小规模的小组和个人深入访谈等质性调查,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包括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安徽和县调查;农民工厦门调查;社区安全两次百村调查;河北赤诚大龄未婚男性调查;陕西、河南、江苏大龄未婚男性社会保障调查;陕西性别失衡和社会安全调查;性别失衡治理陕西、安徽、河南、浙江调查;政策创新河南郾城、安徽巢湖调查,等等。课题研究团队充分进行了大量调研实证,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综合使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公共政策分析、制度分析、公共治理、绩效评价、实验研究、系统工程和复杂性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仿真研究相结合、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跨学科地研究性别失衡、社会风险、脆弱性、社会失范、公共安全、公共治理、绩效评价和战略分析等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而在理论积累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学术研究,追求学术和理论创新,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学术创新高地,彰显了陕西与西安交大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

三、搭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平台

优秀的学者群体和良好的学术梯队是社科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把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研究扶持和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是培养和锻炼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社科基金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凝聚和培养人才的过程,社科界许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就是在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成长起来的。西安交大李树茁团队重大项目在研期间,课题组先后在各类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文章多达62篇。其中英文论文(SCI或SSCI)7篇,中文论文55篇;发表论文中被引用超过10次(含10次)的有3篇,被引用在5-10次的文章有9篇,被引用5次以下的文章有22篇。出版专著2部,博士学位论文4部,硕士学位论文6部;学术成果获奖4次;完成政府政策研究报告13部,技术分析报告4部。首席专家李树茁教授获得2011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完成了多项针对国家和地方治理工作的政策研究报告。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回答具有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重大问题。立足学术前沿,回应时代呼唤,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贯中西、徳为人范,服务国家繁荣昌盛、服务人民大众的理论家和学术大家。

猜你喜欢

人口研究发展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