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制度化管理下催生的“宅一族”现象浅析

2014-02-20周欣欣

教师·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制度化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周欣欣+

作者简介: 周欣欣(1988—),女,汉族,中共党员,黑龙江佳木斯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高教改革。

摘 要: 大学生活本应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地展示自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躲在宿舍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对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一笑而过,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普遍都是“宅”。 关键词: 制度化;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一、“宅”文化在高校盛行及其存在的问题

1 “宅一族”的含义

“宅”是近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词,“宅”已不仅仅成为了时下青年男女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种“宅文化”。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自然走在了“宅文化”的前端,并衍生出校园“宅一族”。

2 学生“宅”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1)“宅”的现象:调查发现,大学里“潜伏”着为数不少的“宅一族”。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窝在宿舍不出门,不上课甚至逃课,他们完全忽视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宅的状态甚至还延续到家中。很多大学生寒暑假也宅在家里,宅的内容已由最初的玩电脑游戏、追捧电视剧发展到发呆,只要不出他们所谓的安全屋、不与人交流即可。从学校到家,从宿舍到起居室,变换的是空间距离,不变的是这些大学男女难以自拔的“宅”生活。逾八成大学生存在“宅”现象,并对“宅”持宽容态度。

(2)“宅”出的问题:宅在宿舍的学生大多是从事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课业成绩下降的现象显而易见。且长此以往,大学生容易形成惰性习惯乃至消极的人生态度。宅居限制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其逐渐失去与人交流的能力,疏远了和父母、朋友、老师的关系,变得对事事漠不关心;发呆、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增加,造成感情淡漠、社交退缩、性格孤僻等。

二、造成“宅一族”现象的原因分析

1高校制度化的管理下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关怀是主要成因

(1)高校发展现在致力于扩大规模和管理制度化、正规化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诉求。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学校管理者都将管理的目标聚焦在这方面,而这只是高校稳定发展的硬性指标,而弹性指标的学生的发展才是最主要的,我们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样的“宅一族”缺乏锻炼,缺乏沟通,比起活跃于学校生活中的其他学生更难以适应社会。

(2)师资力量不专业,局限了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调查和关注。在我国当前的许多高校中,根本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还只处于初级阶段。

(3)心理学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不普及。主要问题存在于:①中国人对心理疾病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认为“心病不算病”。②心理常识的缺乏。在中国,心理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得到普及,中小学的心理课程更是形同虚设。③心理医生的问题。有一些心理医生并不是专业的,从而没有好的疗效。④机构的不完善。不少医院都是其他科的医生代替心理医生,没有专业的医疗机构,心理治疗机构自然也不可能完善了。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1)当代电子产品的普及与网络的发达。随着电脑价格不断走低,大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攀升,五花八门的网络程序和软件让大学生应接不暇。

(2)逃避现实的压力。当代大学生面临多方的压力,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遭受挫折和打击,大学生中的“宅一族”多半是在面临逆境时选择逃避而产生的。

(3)从众心理。大学生作为校园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不想被排斥或受到攻击,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从而加入“宅一族”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等教育的建设中必须有新的探索和目标,在制度化的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同时应积极运用心理学理论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人的管理,促进现代管理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 徐 晴.大学生权利保护与依法治校 [ J ] .高教探索,2005(6).

[2 ] 余 方.当代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法律 途径 [ J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猜你喜欢

制度化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