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

2014-02-19刘小兵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彩纸梯形平行四边形

刘小兵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江西师大附小邱艳萍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邱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法有机结合,创设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情景,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她做到了“两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在把握“两能”和“四基”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注重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

片段一:重叠比较,直观解决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青山湖区日新月异的图片)城市的快速发展,给青山湖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区政府为招商引资又推出一则拍卖消息。

公 告

青山湖区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和一块梯形土地准备拍卖,请有意者于2012年12月18日上午8时到区政府会议室参加竞买。

师:你如果要参加竞买,首先必须知道什么?

生:这两块地的面积。

师:我用两张彩纸分别表示这两块地缩小后的图。我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彩纸,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4×2=8(平方厘米)。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这还有一张梯形的彩纸,通过重叠比一比,我一眼就能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可是我想知道大多少?怎么办?谁来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去梯形面积。

师:这个办法不错,但前提是得知道这个梯形的面积。谁还有办法?

生:把梯形放在平行四边形上,沿边画上线,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求的。

师:这个办法可以,我们试一试。(老师把梯形放在平行四边形上,对齐左边及上、下两边,沿右边画线、剪开,得到两个梯形,重叠这两个梯形)我们发现这两个梯形——

生:完全一样。

师: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能知道一个梯形的面积吗?

生: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8÷2=4(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老师把问题解决了,可是我想问是不是所有梯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刚才如果只给一个梯形,我们如何能求出它的面积呢?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块来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赏析】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在现实背景中引起学习的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从参与竞买到抽象成彩纸,后又从比较彩纸大小这一熟悉问题入手,明确目的,了解学习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借助平行四边形,以分的思想开课,直观解决问题,为用一个底与梯形上、下底之和相等且与梯形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为发现问题搭支架,引发探究欲望,为学生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片段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探究

师为同桌的学生提供了五个梯形彩纸(其中两个完全一样)、剪刀等学具。

师:梯形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能否模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运用数学转化的思想,将桌上学具袋里一个或几个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思考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边看书边思考,跟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用桌上的学具画一画、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如果学习上有困难,可以读读活动提示。(课件出示下列提示)

(1)你能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梯形和转化后的图形的边、面积分别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了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赏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将梯形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来思考,让学生触摸转化思想的灵动。另外,让学生选择学具时可以用一个或几个梯形;选择探究的方法时还可以采取画一画、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操作探究的空间,便于学生探究时得出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另外,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让学生读懂教材,会用教材来学习。自学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依托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汇报交流

师:只用一个梯形,如何用分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谁愿意上台来操作,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转化方法,结合发言,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对于稍难一点的,教师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分的方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创新能力。其实,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梯形的面积。对于如何运用它们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定的难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师: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梯形,如何用合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谁愿意上台来操作,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

交流后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师:请翻开课本第88页,与课本对照一下。

仔细阅读课文,把公式填写完整,并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公式?

生:S=(a+b)×h÷2。(板书)

师:总起来说,不管同学们用一个梯形还是用两个梯形,也不管是用分的方法还是用合的方法,不同的转化方法有着相同的效果,那就是都能求出梯形的面积,且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赏析】让学生分两个层面汇报交流,先用分的方法得到六种不同的转化方法,通过交流汇报得到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共享到创新的教育资源,积累了转化的经验,进一步让学生触摸到转化思想的灵动。后用合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际上也是对通过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验证,从而探究出新知,解决了问题。

纵观这两个片段的课堂教学,邱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用教材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她用“分”——直观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以“合”——探究推导公式,让过程与方法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在教学设计上,邱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上,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出“直观性地解决问题”再到学生明晰概念,其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学生直观得出结论后,受到教师的质疑,于是学生开始探究,通过割补、旋转、平移、拼摆等多种方法都能实现数学转化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单刀直入注重了启发引导,注重了数学味,让孩子始终沉醉于深入的数学思考,获得思维上的深刻发展。由参与土地竞买、观察猜测彩纸大小引入新课,以分的思想直观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再以合的思想探究、推导公式,自学教材又不拘泥教材,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这两个片段的教学有序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材向生活的转变,由获取知识向探究过程的转变,由掌握、运用梯形公式到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转变。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江西师大附小邱艳萍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邱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法有机结合,创设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情景,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她做到了“两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在把握“两能”和“四基”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注重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

片段一:重叠比较,直观解决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青山湖区日新月异的图片)城市的快速发展,给青山湖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区政府为招商引资又推出一则拍卖消息。

公 告

青山湖区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和一块梯形土地准备拍卖,请有意者于2012年12月18日上午8时到区政府会议室参加竞买。

师:你如果要参加竞买,首先必须知道什么?

生:这两块地的面积。

师:我用两张彩纸分别表示这两块地缩小后的图。我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彩纸,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4×2=8(平方厘米)。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这还有一张梯形的彩纸,通过重叠比一比,我一眼就能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可是我想知道大多少?怎么办?谁来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去梯形面积。

师:这个办法不错,但前提是得知道这个梯形的面积。谁还有办法?

生:把梯形放在平行四边形上,沿边画上线,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求的。

师:这个办法可以,我们试一试。(老师把梯形放在平行四边形上,对齐左边及上、下两边,沿右边画线、剪开,得到两个梯形,重叠这两个梯形)我们发现这两个梯形——

生:完全一样。

师: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能知道一个梯形的面积吗?

生: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8÷2=4(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老师把问题解决了,可是我想问是不是所有梯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刚才如果只给一个梯形,我们如何能求出它的面积呢?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块来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赏析】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在现实背景中引起学习的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从参与竞买到抽象成彩纸,后又从比较彩纸大小这一熟悉问题入手,明确目的,了解学习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借助平行四边形,以分的思想开课,直观解决问题,为用一个底与梯形上、下底之和相等且与梯形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为发现问题搭支架,引发探究欲望,为学生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片段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探究

师为同桌的学生提供了五个梯形彩纸(其中两个完全一样)、剪刀等学具。

师:梯形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能否模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运用数学转化的思想,将桌上学具袋里一个或几个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思考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边看书边思考,跟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用桌上的学具画一画、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如果学习上有困难,可以读读活动提示。(课件出示下列提示)

(1)你能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梯形和转化后的图形的边、面积分别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了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赏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将梯形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来思考,让学生触摸转化思想的灵动。另外,让学生选择学具时可以用一个或几个梯形;选择探究的方法时还可以采取画一画、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操作探究的空间,便于学生探究时得出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另外,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让学生读懂教材,会用教材来学习。自学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依托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汇报交流

师:只用一个梯形,如何用分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谁愿意上台来操作,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转化方法,结合发言,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对于稍难一点的,教师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分的方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创新能力。其实,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梯形的面积。对于如何运用它们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定的难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师: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梯形,如何用合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谁愿意上台来操作,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

交流后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师:请翻开课本第88页,与课本对照一下。

仔细阅读课文,把公式填写完整,并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公式?

生:S=(a+b)×h÷2。(板书)

师:总起来说,不管同学们用一个梯形还是用两个梯形,也不管是用分的方法还是用合的方法,不同的转化方法有着相同的效果,那就是都能求出梯形的面积,且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赏析】让学生分两个层面汇报交流,先用分的方法得到六种不同的转化方法,通过交流汇报得到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共享到创新的教育资源,积累了转化的经验,进一步让学生触摸到转化思想的灵动。后用合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际上也是对通过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验证,从而探究出新知,解决了问题。

纵观这两个片段的课堂教学,邱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用教材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她用“分”——直观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以“合”——探究推导公式,让过程与方法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在教学设计上,邱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上,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出“直观性地解决问题”再到学生明晰概念,其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学生直观得出结论后,受到教师的质疑,于是学生开始探究,通过割补、旋转、平移、拼摆等多种方法都能实现数学转化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单刀直入注重了启发引导,注重了数学味,让孩子始终沉醉于深入的数学思考,获得思维上的深刻发展。由参与土地竞买、观察猜测彩纸大小引入新课,以分的思想直观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再以合的思想探究、推导公式,自学教材又不拘泥教材,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这两个片段的教学有序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材向生活的转变,由获取知识向探究过程的转变,由掌握、运用梯形公式到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转变。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江西师大附小邱艳萍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邱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法有机结合,创设了许多良好的教学情景,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她做到了“两个尊重”,即尊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在把握“两能”和“四基”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注重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

片段一:重叠比较,直观解决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青山湖区日新月异的图片)城市的快速发展,给青山湖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区政府为招商引资又推出一则拍卖消息。

公 告

青山湖区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和一块梯形土地准备拍卖,请有意者于2012年12月18日上午8时到区政府会议室参加竞买。

师:你如果要参加竞买,首先必须知道什么?

生:这两块地的面积。

师:我用两张彩纸分别表示这两块地缩小后的图。我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彩纸,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4×2=8(平方厘米)。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这还有一张梯形的彩纸,通过重叠比一比,我一眼就能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可是我想知道大多少?怎么办?谁来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减去梯形面积。

师:这个办法不错,但前提是得知道这个梯形的面积。谁还有办法?

生:把梯形放在平行四边形上,沿边画上线,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求的。

师:这个办法可以,我们试一试。(老师把梯形放在平行四边形上,对齐左边及上、下两边,沿右边画线、剪开,得到两个梯形,重叠这两个梯形)我们发现这两个梯形——

生:完全一样。

师: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能知道一个梯形的面积吗?

生: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8÷2=4(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老师把问题解决了,可是我想问是不是所有梯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刚才如果只给一个梯形,我们如何能求出它的面积呢?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块来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赏析】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必需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在现实背景中引起学习的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从参与竞买到抽象成彩纸,后又从比较彩纸大小这一熟悉问题入手,明确目的,了解学习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借助平行四边形,以分的思想开课,直观解决问题,为用一个底与梯形上、下底之和相等且与梯形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为发现问题搭支架,引发探究欲望,为学生思考、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片段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操作探究

师为同桌的学生提供了五个梯形彩纸(其中两个完全一样)、剪刀等学具。

师:梯形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能否模仿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运用数学转化的思想,将桌上学具袋里一个或几个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思考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边看书边思考,跟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用桌上的学具画一画、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如果学习上有困难,可以读读活动提示。(课件出示下列提示)

(1)你能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2)梯形和转化后的图形的边、面积分别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了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赏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将梯形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来思考,让学生触摸转化思想的灵动。另外,让学生选择学具时可以用一个或几个梯形;选择探究的方法时还可以采取画一画、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操作探究的空间,便于学生探究时得出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另外,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让学生读懂教材,会用教材来学习。自学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依托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2.汇报交流

师:只用一个梯形,如何用分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谁愿意上台来操作,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转化方法,结合发言,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对于稍难一点的,教师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分的方法,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创新能力。其实,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梯形的面积。对于如何运用它们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定的难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师: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梯形,如何用合的方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谁愿意上台来操作,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

交流后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

师:请翻开课本第88页,与课本对照一下。

仔细阅读课文,把公式填写完整,并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公式?

生:S=(a+b)×h÷2。(板书)

师:总起来说,不管同学们用一个梯形还是用两个梯形,也不管是用分的方法还是用合的方法,不同的转化方法有着相同的效果,那就是都能求出梯形的面积,且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赏析】让学生分两个层面汇报交流,先用分的方法得到六种不同的转化方法,通过交流汇报得到转化方法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视野,共享到创新的教育资源,积累了转化的经验,进一步让学生触摸到转化思想的灵动。后用合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实际上也是对通过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验证,从而探究出新知,解决了问题。

纵观这两个片段的课堂教学,邱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学会用教材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分析推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她用“分”——直观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以“合”——探究推导公式,让过程与方法走进了课堂,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在教学设计上,邱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上,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出“直观性地解决问题”再到学生明晰概念,其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学生直观得出结论后,受到教师的质疑,于是学生开始探究,通过割补、旋转、平移、拼摆等多种方法都能实现数学转化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单刀直入注重了启发引导,注重了数学味,让孩子始终沉醉于深入的数学思考,获得思维上的深刻发展。由参与土地竞买、观察猜测彩纸大小引入新课,以分的思想直观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再以合的思想探究、推导公式,自学教材又不拘泥教材,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灵动。这两个片段的教学有序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材向生活的转变,由获取知识向探究过程的转变,由掌握、运用梯形公式到触摸数学转化思想的转变。

猜你喜欢

彩纸梯形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自卑的梯形弟弟
会变魔术的彩纸
吸管彩纸变变变
彩纸大变身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