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中职学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与对策

2014-02-1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物流理论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中职物流教育是现代物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当前的现状说明我们在现阶段的中职物流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物流管理教学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体系,人才队伍现状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改善,如何去获得新的教学方法寻找应对的策略,这些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是一个不断思索的过程,对于中职物流专业教学而言,这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

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行业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等方方面面的管理性工作,既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需要中级物流技术骨干,更离不开一线物流人员的实际操作。国内共有百余所高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每年为物流企业培养了近万名高级物流人才。与此同时,培养中级技术骨干和一线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肩上,因此中职学校培养物流人才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学”的现状

1.学生的现状

众所周知,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随着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大学的不断扩招,学习成绩较好甚至一般的学生纷纷奔向普通高中。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智力大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学习习惯较差,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群体素质低于一般学校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许多学生适应力差、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2.学生“学”的现状

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并没有经过太多的思考,对于物流专业的了解非常少,但是在义务教育中受到打击的他们,对于职业教育带有极高的兴趣,讨厌理论知识,喜欢动手操作。而且,他们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物流专业知识,在知识基础方面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会让学生留有学习的包袱。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及“教”的现状

1.教师的现状

教师的现状主要有三点。第一,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许多中职学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大多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第二,物流专业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的师资学历结构中以本科居多,许多学校需要从校外聘请专业师资;第三,教师队伍中多以理论型教师为主,实践经验极度缺乏,而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地位同样重要。

2.教师“教”的现状

很多中职学校物流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在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当下的物流行业内容。因此,学生的感受是课程理论性太强,实践性太弱,书本知识多,行业内容少,本来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二、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对策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作为教育的第一线工作者,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教师队伍对于开展物流专业教育来讲非常重要。完善对在任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并为在任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从各方面进行物流师资建设,组织物流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物流教师的培训除了参加高等院校或行业的培训外,也可以采用专家专题讲座、学术研讨,还可以是座谈、交流等等,方式多样化、灵活化。中职物流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才能够跟上日新月异的物流行业的脚步,才能够去传授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物流知识。

(二)加强与行业、企业以及国际物流行业的交流

专业教学最忌讳闭门造车,物流专业教学也是如此,不能只是独自在学校里进行教研,这种教研活动常常是同水平的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行业专家指导物流专业的建设,指导专业教研活动,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物流教育理念,紧跟时代潮流。向国外一些物流教育比较成熟的职业学校学习物流教学经验,甚至可以建立一种校际关系,教师互派,学生共培,此外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到要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来开展案例研究。学校可以派教师到在物流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参观、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和研究单位的经验,来完善课堂教学。

(三)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1.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物流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理论教学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特点,在教给学生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各中职学校应重视物流实训室的建设,能够达到模拟现场作业进行教学与实践,为学生提供类似现场操作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环节感性认识产生良好的影响。

2.物流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从内容上应该包含理论、实训两部分,理论教学遵循中职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实训教学则注重案例教学,运用物流运作管理中的案例,关注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通过教学,达到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并考取相关物流职业资格,取得“认证”。

(四)改变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有自己的特殊性,学生渴望得到的不仅是来自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而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这门课失去耐心,学不下去。而我们当前采用最多的灌输理论的方式是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要求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方法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互动教学法

物流专业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达到对实践的指导。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考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印象,扩展思路,从中进一步了解理论的应用性。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造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例如采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且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在物流专业课程中,有很多课程操作性很强,我们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把教学的地点由传统的教室换到实验室,由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改成在实践中教理论、在实践中学理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理论,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当然,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教学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物流专业知识水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物流行业的热爱与兴趣。让学生在物流专业能够学到内容,学到知识,真正的成为职业能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N].中国教育报,2008-01-01.

[2]郑中华.论中职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J].物流教学,2009,(08).

[3]江民鑫.浅析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致富时代,2010,(05).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物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