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2014-02-1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人才高职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2)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工作等关系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一)示范性

教师的高尚言行、完美品德,是学生直接模仿和接受感化的来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唱出了教师正确思想、模范言行、完善人格,对学生成长的示范导向作用。这种示范与效仿的关系,不同于售货员的优质服务使得顾客满意,演员的高超技艺深受观众赞赏,等等,因为前者的行为,目的不在示范;后者的反应,也不在于学习和效法。

(二)创造性

教师职业直接服务于一个个性格、教养、心理和体魄各不相同的学生,要了解他们,开发他们的潜能,预测他们的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付出创造性劳动。这样的劳动,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保证,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三)社会性

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培养“四有”新人,产品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新一代高素质的优秀公民。教师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按照明天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塑造人才,还在于明天的社会经济发展必将由今天所培养的一代公民去实现。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密切相关。

(四)无私性

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非计时性和非计件性。教师不可能按8小时工作制上班,也不可能限质和限量地计算产品成果。教师付出的往往不仅是青春年华,甚至是毕生心血。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固然应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他往往更注重自觉地尽义务、作奉献。人们常常将教师比喻成为蜡烛,照亮别人,耗尽自己;或者比喻成为船夫,把学生从无知的此岸摆渡到有知的彼岸;或者比喻成为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之,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说:“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我想就是‘奉献’两个字。如果丢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无私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特点之一。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招生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招收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二是招收对口生。学生的质量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普遍表现为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扎实,对学习缺乏兴趣。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

(一)自卑感强,情感极其脆弱

进入大学学习是令每一个学生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情,但高职学生在具有这种情感的同时,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总会有一种无形的自卑感,且情感上敏感、脆弱。这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与本科生相比,自己没有文凭上的优势,他们是本科,而我们是专科,所以“低人一等”所造成的。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不高,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

(二)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

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的对学历要求偏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处于劣势。很多用人单位在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期间即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对高职生却要求必须在其拿到毕业证后,才与其签订就业协议,使高职生无法与其他人公平竞争,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同学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心理非常焦虑。

(三)自身对就读高职认识不明确,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

部分高职学生并不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自己所学专业也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力。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成绩不理想时因没有信心复读而选择了高职院校,有的只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高职读书。这种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符的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造成了他们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技术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职教育。

首先,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的工作场合和工作岗位是基层第一线,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

其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是高技能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四、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社会和学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面对一群既自卑又年少的学生,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本专业的就业需求、对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建立起信心。传道授业固然重要,但通过教书达到育人对于高职教师来说意义更重大。

(二)掌控课堂的能力

如果我们还是采用 “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不爱听,学生也听不下去,因为学生基础知识过于薄弱。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成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学习,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完成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指导的作用。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看似教师的责任小了,担子轻了,但教师在准备教学项目和引导学生实施的过程中,必定会付出无法想象的辛苦劳动,一次一次地否定自己的想法,再一次一次地寻求新的思路。

(三)充分了解企业需要

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企业有哪些岗位?岗位对应有哪些能力需求?教师如果在学校闭门造车必然会与企业的需求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到企业全面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对应工作岗位群,对工作岗位要求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出企业所需的关键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自身要下到企业去进行岗位实习锻炼,实际体会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自身的教学进程。

(四)恪尽职守

面临同学的挑衅,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还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学生往往喜欢课堂上不严厉,考试通过率高的老师。我们要做到恪尽职守,往往被学生评价为“过于严厉、死板”。但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严格要求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堂课准备充分,不耽误学生的每一分钟,切实教会学生实用的知识。

作为高职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相结合,我们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参考文献:

[1]赵顺高.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两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人才高职
人才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