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4-02-13勾国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职场

勾国华

[提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部分高职大学生就业后,出现了对职业环境的不适应,最终导致频频跳槽或者走向失业。本文研究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现存的问题,指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职业转变的三大能力,阐述了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职场;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

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3-JKGHD-041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职场适应视角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4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入就业市场,一时间从学生身份转变成为从业者。进入职场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适应职场生活,要从熟悉业务逐步发展到进入角色、融入团队、达到目标、体现价值,而五个阶段都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由之路。遗憾的是,作为一名职场新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里的规则和文化,往往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则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毕业生们又快又好的职业发展。

一、职场环境对职业者的影响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各行各业分工明确,职场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场生存的人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职场环境从宏观上,主要是指职场所处的社会环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口、地域等影响,职场环境会随着这些要素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态势,直接影响从业者在职场中的发展前景和生活品质。职场环境从微观上讲,主要是指人的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办公环境以及工作气氛环境两部分。其中,工作气氛这类软件环境比工作办公的硬件环境显得更为重要。构成工作气氛的基本单位:同事、上司、下属、自身,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彼此施加影响,所形成的文化和规则无时无刻都从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价值观、事业观,进而逐步改变着职业者的观念和行为。

二、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毕业生自身素质与职场要求的不适应性问题

1、表现为职场现实与职业期望值的不适应。所有的大学生初入职场都满怀抱负,期望在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岗位上有所作为。但是,在从业之初,往往被指派做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曾经是学校的优等生,如今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学的是热门专业,但却没有得到期望的薪酬和岗位。职业期望值的落差感,让很多高职毕业生无所适从。

2、表现为职场要求与自身承受力的不适应。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东西毕竟有限,很多知识和能力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虽然是职场新人,但也要对自己的言行和工作负责。因为工作中任何过失和错误都可能给本单位造成损失,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与同事的指责。高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较为宽松,而在职场里,公司会对毕业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要求毕业生必须遵守公司的严格的规章制度。高职毕业生要具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3、表现为职场竞争与自身能力的不适应。在职场中的竞争与压力往往相比学校要激烈得多。首先,职场上存在着有可能被取代的竞争,公司每年都要引进很多新人,并有一些员工被辞退;其次,职场上存在着争取理想职位的竞争,公司是根据业绩来考核员工,并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晋升或加薪,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与适应能力。

(二)高职毕业生的表现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之间的差距问题。用人单位在接收使用离职毕业生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招来的高职毕业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优秀,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还起一些反作用。首先,高职毕业生工作责任感与合作意识差。有的人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其次,高职毕业生不注重细节。上班有时迟到,接电话用语不当,办公桌上堆得乱七八糟等,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再次,高职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工作中做错事经不起领导的责问,工作中缺乏恒心与毅力,稍有不顺心就轻易放弃;最后,高职毕业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客户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高职院校缺乏对毕业生进行及时的职业适应性指导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对毕业生就业后调研发现:第一,由于部分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造成他们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学非所用,无法发挥其才能,工作积极性与信心都受到很大的挫伤;第二,部分毕业生奉行“先就业再择业”的心理,到工作岗位后不能踏实工作,心情浮躁,无心学习,贪图享乐;第三,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由于高校缺乏对高职毕业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致使他们进入职场后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岗位的不适应性;第四,部分毕业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明确的职业目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一段时间仍不能很好地适应职场的需要;第五,毕业生就业后与母校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出现职场不适应性后,无法有效地与母校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职业转变的能力

(一)角色转变的能力,即具备从学生角色向职工角色转变的能力。高职毕业生对学生角色的体验,使其在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上都养成了相对固定的习惯。在职业生涯开始之初,许多人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学生角色中,以学生角色的习惯方式待人接物,来观察和分析事物。因此,毕业生应尽早做好准备,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毕业前夕和实习期间有意识地为自己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自我、对社会和即将从事的职业发展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调整自身职业期望值与心态,尽快树立新的意识,形成新的职业观念,将自己当作公司的一员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使自己具备适应角色转变的能力。

(二)心态转变的能力,即具备从学习知识转变为积累经验的能力。毕业生要能及时调整心理落差,即从学生时代的“天之骄子”过渡到工作单位的“基层人员”,从“一枝独秀”过渡到“精诚合作”。高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以平常心态看待工作,看待同事,不要总是急于表现自己,随意抱怨单位是没有道理的。毕业生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对工作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另外,要清楚,企业强调的是结果,谁能出业绩谁就是好样的,这与毕业生的学历和来自什么学校无关。

(三)行为转变的能力,即具备从学习转向学会执行的能力。对企业来说,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就是一种工作态度。高职毕业生进入职场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了解与配合单位的发展目标,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树立良好的工作责任意识,学会和提高执行能力并使之成为自身一种良好的习惯,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四、提升高职毕业生职场适应能力的构想

针对大学毕业生在职场环境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

(一)社会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不单单只是个人或家庭单方面的事,如何发挥出受过高等教育大学生的作用,引导好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直接影响着社会今后的发展速度。努力搭建平台提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要利用大众媒体的优势,加强舆论导向。宣传典型的案例、成功的经验,帮助毕业生在职场打拼的时候,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在现实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加快企业管理的变革和创新,将权威式管理观念向人性化管理观念过渡,在管理过程中能体现六个化,即文化人性化,提倡快乐文化、信任文化和开放文化,把问题放到桌面上交流;管理开放化,可采取参与式决策进行管理,给予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与自主权,可以职工积极性、参与度和责任感;沟通时尚化,开拓互联网的沟通方式,了解下属;合作创新化,鼓励打破常规、探讨新方法、新路径,同时设计工作小团队的新老搭配和清楚界定工作目标、明确合作的法则;须理性化,多给予耐心解释、过程反馈,少些空洞的批评;氛围愉悦化,明确清楚地告诉他们底线绝对不能逾越,而对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则大可灵活、人性、宽松一些。

(二)科学规划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中,对大一新生可以着重指导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树立专业思想;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准备自我认知、学会塑造和完善自己:三年级注重职业定向指导,讲授求职中心理准备与调适,开拓接触社会企业的机会,从中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讲授。毕业后,通过网络中的群等方式传授如何更好地同同事相处、明白上司的要求等主题的指导、以现代通讯形式接受学生个别的一对一的心理指导,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重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日常心理教育中,可侧重于发展型心理教育,把每一个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为目标,任务使他们学会应对的策略和采取有效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或形成更强的适应能力。

采用专业软件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匹配分析和心理测试,使学生对自我各方面的素质有个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自己适合于哪种职业,什么样的职业更能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开发、构建与拓展潜在的职业能力目标,逐个解决角色转变意识欠缺、对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之间的关系模糊,缺少自觉的职业锻炼、人职合理匹配的思考不足,对自身实力缺少客观评价。对胜任工作所需的身心素质的分析缺少论证,缺少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辩证认识,职业选择的狭窄与唐突,有利于减少职场适应的心理压力,实现学生职业选择上的软着陆。

(三)学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服务与指导。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后定期派人或采取其他方式到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工作及发展情况。通过与毕业生座谈等各种形式,了解其职场适应程度与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的毕业生就业后信息网络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后与母校的联系和沟通提供稳定的渠道,也使母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后的职场发展情况以及因职场变化而产生新的需要等情况,也为学校的发展与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自感知识和技能需要充实与更新,以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和应对职场变化,可以向母校申请旁听或参加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接受母校的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服务,以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与成长。由于高职毕业生在高学历中属于较低层次,毕业生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母校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指导,以增强其职业适应性,使毕业生在职场发展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姜宇国.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问题和就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2]杨婵.基于职场环境适应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职教天地,2008.2.

[3]贾晓波.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