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耐量减低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2014-02-09赵燕燕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湿质糖耐量阴虚

赵燕燕孙 娜

(1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济宁272000;2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济宁272000)

糖耐量减低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赵燕燕1孙 娜2

(1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济宁272000;2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济宁272000)

目的 研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探讨中医体质与IGT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和规律。方法 采集医院门诊及查体中心人群病例信息,依据IGT诊断标准,运用中医体质标准进行分类,确定体质证型,分析其特征。结果 ①入选者共153例,其中单纯型体质98例(64.05%),复合型体质55例(35.95%)。②单纯型IGT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为:痰湿质35例(22.88%),阴虚质21例(13.73%),血瘀质13例(8.50%),湿热质12例(7.84%),气虚质12例(7.84%),气郁质5例(3.27%)。③单纯型主要五种体质间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OGTT2hPG)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主要体质类型的(BMI)由低到高分别是: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五种主要体质间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无显著差异;血瘀质的肌酐(G)、尿素氮(BW)、心电图异常率较其它四组高。结论①IGT人群的体质类型表现为单纯体质和复合体质,其中单纯体质所占比例较大。②单纯型IGT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③五种主要体质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比无显著差异。五种主要体质中痰湿质的BMI最高,其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的肌酐、尿素氮、心电图异常率最高,提示痰湿质大多为肥胖之人,血瘀质的预后可能较差。

糖耐量减低;中医体质;单纯体质;复合体质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加强对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简称IGT)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状态,该期具有高度可逆性,如果在此阶段加以干预手段,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高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人群及第二附属医院参加体检人群的病例。共检出符合标准IGT人群153例,年龄在30~60岁。其中男80例,平均年龄为(43.89±9.13)岁;女73例,平均年龄为(50.93±6.56)岁,男女比例为1∶0.91。

1.2 研究方法 对153例IGT人群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中医体质辨证及辅助检查指标。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制订的糖尿病2008临床诊治指南[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FPG)为5.6~6.9mmol/L;糖耐量受损(IGT):FPG<7mmol/L。餐后2h血糖(0GTT2hPG)为7.8~11.0mmol/L。

2.2 中医体质类型与特征 参照我国2009年4月9日颁布的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分为9种体质。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气虚质: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痰湿质: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湿热质: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1.2.3 IGT人群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参照王琦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课题《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进行调查,要求IGT入选者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分)/(条目数×4)]×100。并规定平均2~3天内就出现的体验和感觉用“总是”回答,计5分;平均1~2周内就出现的体验和感觉用“经常”回答,计4分;平均3~4周内就出现的体验和感觉用“有时”回答,计3分;平均2~3月内就出现的体验和感觉用“很少”回答,计2分;平均3月内均未出现的体验和感觉用“没有”回答,计1分。判定标准见表1。

表1 体质判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IGT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且年龄≥18周岁,≤80周岁,不在排除之内者。

1.4 统计学方法 用频数、百分比描述IGT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及心电图异常分布情况,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t检验,2组以上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时,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者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IGT人群单纯型与复合型构成比 符合纳入标准的153例IGT人群当中,以单纯体质最为多见,其次为两种复合型,其中四种复合型体质患者较少,仅2例,五种复合型以上体质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发现。故本课题主要探讨单纯型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IGT单纯型与复合型体质比较(n,%)

2.2 IGT人群中医体质复合型分布构成比 从表2可知IGT人群中的中医体质复合型构成比以两种复合质为主,占复合型的80.00%。其中复合型体质中兼有痰湿质的有36例占65.46%,兼阴虚质21例占38.18%,兼气虚质20例占36.36%,兼血瘀质17例占30.91%,兼湿热质8例占14.55%。见表3。

表3 IGT人群复合型体质分布构成比(n,%)

2.3 IGT人群中医体质单纯型分布构成比 从表4中可以看出,IGT人群的体质分布构成比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其中痰湿质在单纯型中的比例为35.71%,阴虚质为21.43%,血瘀质为13.27%,湿热质为12.24%,气虚质为12.24%,气郁质为5.10%。结果见表4。

表4 IGT人群单纯型体质构成比(n,%)

2.4 单纯型IGT人群性别与年龄的比较 见表5。

表5 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间性别年龄的统计

表5 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间性别年龄的统计

体质类型男女年龄(岁)痰湿质20 15 44.02±8.89阴虚质10 11 46.93±6.56血瘀质7 6 50.83±5.00气虚质6 6 49.53±7.94湿热质7 5 48.16±10.01

由上表可知,五组间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5 各组间FPG、OGTT2hPG、体重指数(BMI)、心率之间的比较 经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得出五种体质的FPG、OGTT2hPG、心率P均>0.05,统计无显著差异;五种体质的BMI顺序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经方差分析阴虚质,与其他四种体质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6。

表6 5种体质间的FPG、OGTT2hPG、BMI、心率比较(x±s)

2.6 5种体质血脂、肾功之间的比较 五种体质TC值比较: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TG值比较: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五种体质的TC、TG经χ2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五种体质的Cr经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BUN经非参数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7。

表7 5种体质间的血脂、肾功的比较(x±s)

2.7 5种体质血压比较 五种体质间血压相比,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五种体质间收缩压、舒张压经非参数检验P>0.05,五种体质间血压无明显差异。见表8。

表8 各组间血压比较(x±s)

2.8 5种体质间心电图比较 五种体质间心电图的异常率为:痰湿质42.86%,阴虚质23.81%,血瘀质69.23%,气虚质66.67%,湿热质16.67%,其中血瘀质、气虚质的心电图异常率较高。见表9。

表9 各组间心电图情况比较(n,%)

3 讨论

IGT是糖尿病的前驱阶段,中医讲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如果在糖尿病前驱阶段就可逆转,将会大大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中医中药干预IGT的研究不少,但因辨证的量化判定标准不一,至今该病的中医辨证分析尚未达成统一,因此治疗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本病的治疗不妨从体质这个内因入手,内因才是疾病的关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IGT人群的体质类型表现为单纯体质和复合体质,其中单纯体质所占比例较大;单纯型IGT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五种主要体质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比无显著差异;五种主要体质中痰湿质的BMI最高,其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的肌酐、尿素氮、心电图异常率最高,提示痰湿质大多为肥胖之人,血瘀质的预后可能较差。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历来从“阴虚燥热”论治,以益气养阴为大法,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对于亚健康人群从体质论治,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实施个体化治疗可能更符合临床实际。本研究对IGT人群进行体质分型探讨,希望对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帮助。

[1]周盛鹏,谢锦桃,刘军,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B):1056-1058.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 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3.092

1672-2779(2014)-03-0140-03

苏 玲 本文校对:李 壮

2013-10-25)

猜你喜欢

湿质糖耐量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实施产科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人过40岁查查糖耐量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和祛瘀化浊法治疗糖耐量异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