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面肌瘫痪40例

2014-02-0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面肌中枢性面瘫

曾 伟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中医院,内江642150)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面肌瘫痪40例

曾 伟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中医院,内江642150)

目的 研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面肌瘫痪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HAMA(9.3±1.6)、HAMD(10.7±1.4)、SAS(42.8±8.9)、SDS(41.8±7.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缓解负面情绪,对于脑卒中患者面肌瘫痪的治疗具有积极价值。

脑卒中;面肌瘫痪;针刺;康复训练

脑卒中可引起神经功能的缺血缺氧性损害,若累及支配面神经的中枢部位,可引起面肌瘫痪的发生,并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康复训练是治疗面肌瘫痪最常用的方式,但是会受到治疗依从性以及自身医疗技能的影响。针灸治疗通过医务人员的辅助,能够发挥较好的临床价值。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面肌瘫痪功能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脑卒中病史;②治疗后出现口舌歪斜、发声和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③符合中枢性面瘫的诊断;④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4~69岁,平均(59.2±8.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2~70岁,平均(58.9±7.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康复训练,方法如下:①指导患者自行按摩患侧眼轮匝肌、提上唇肌、枕额肌额腹,以局部发热为宜;②鼓励患者完成抬眼、闭眼、吹气鼓腮等动作,以训练肌肉功能。每次训练30min、每日2次。

1.2.2 观察组 给予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的方法同对照组,针刺治疗方法如下:选择风池、肩髃、髀关、外关、曲池、合谷、中渚、血海、手三里、阳陵泉、足三里、四白、悬钟、下关、太冲、颊车、迎香、透颊、地仓、承浆等穴位,常规消毒后,选择28号华佗牌,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深度约4 cm。每周3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断疗效:症状完全消失、颜面对称判断为痊愈;症状基本消失,颜面稍有倾斜判断为显效;症状减轻、面部肌肉功能部分恢复判断为有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判断为无效。

1.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负面情绪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1]、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整体疗效(95%)明显高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9.3±1.6)、HAMD (10.7±1.4)、SAS(42.8±8.9)、SDS(41.8±7.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评分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组别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 18.5±2.8 9.3±1.6*#19.6±3.1 10.7±1.4*#69.1±10.4 42.8±8.9*#67.2±9.5 41.8±7.1*#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8.4±2.3 13.2±1.9#19.8±3.3 14.8±2.4#68.7±11.8 54.1±8.4#67.1±9.9 55.3±8.7#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与全身脂质代谢异常、脑血管内粥样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时,可引起脑血管局部血流加速、湍流形成、粥样斑块破裂,并在此基础上出现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脑血栓形成、脑血管血流中断,导致神经功能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3]。目前,该病是成年致残的首要原因,也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当支配面神经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损害时,可出现对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健侧面部肌肉张力增高,也称为中枢性面瘫。

患者可出现口部和颜面部功能失用的临床症状,包括口舌歪斜、不能皱眉、发声和言语障碍、吞咽困难,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目前,针对中枢性面瘫患者最长采用的干预措施是面部肌肉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在脑卒中后面部相关肌肉功能的恢复。但是,由于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独自完成,因而整体疗效会受到治疗依从性以及自身医疗技能的影响。部分患者因无法坚持进行康复训练或训练方式不正确,而导致面瘫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4]。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经及其支配肌肉的功能,且该治疗措施在医疗人员的辅助下完成,因而受到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自身医疗技能的影响较小[5]。根据中医理论,面瘫属于“中风”“中经络”的范畴,其病机在于经络阻滞、气血失养,通过针刺相应的经络和穴位有助于调整阴阳、疏风活络,提高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分析了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面肌瘫痪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制定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首先,我们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针刺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面部瘫痪情况。另外,在面部瘫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合并心理状态的改变,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可知:观察组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由此可见,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缓解负面情绪,对于脑卒中患者面肌瘫痪的治疗具有积极价值。

[1]汪向江,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202.

[2]Zung W.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Arch Gen Psychiatry 1967,16:543-547.

[3]刘金,俣晋生,徐继信,等.温针足三里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0,16(9):74-75.

[4]郭文海,王艳,裴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3):26-27.

[5]肖登荣.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1,9(10):45-45.

[6]何小花,张丽君,曾学清.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单双侧的康复训练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28-29.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3.039

1672-2779(2014)-03-0058-02

杨 杰 本文校对:李 民

2013-10-22)

猜你喜欢

面肌中枢性面瘫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针灸与手法按摩综合治疗面瘫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