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术前情绪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4-02-06洪玉珍褚晓静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评量不孕症生殖

洪玉珍,时 娴,褚晓静

(解放军第17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3,623954139@qq.com)

临床伦理

分析术前情绪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洪玉珍,时 娴*,褚晓静

(解放军第17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3,623954139@qq.com)

目的探索术前情绪管理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情绪和妊娠结局的所造成的影响,提高不孕症患者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方法筛选2013年7~12月因原发不孕就诊于解放军17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症女性患者300例,排除曾经接受过心理辅导治疗或服用过精神药物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50人。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恰当的术前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临床上值得使用和推广。

不孕症;不良情绪;心理干预;IVF-ET

不孕症(Infertility)是指育龄夫妇无保护性生活1年以上未能妊娠或生育者。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占已婚夫妇的8%~10%,医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为不育夫妇带来了生育的希望。但是,辅助生殖技术技术难度大,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漫长,胚胎植入后,临床妊娠成功率仅为30%~50%,[1]也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压力。不少研究表明,不孕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敏感、处事偏激、负罪感、人际关系差、孤独、性关系及婚姻满意度下降等。[2]本研究通过在促排卵前对不孕症患者进行个体化自我管理团体训练,观察这种心理护理方式能否提高围手术期不孕症患者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7~12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拟行IVF-ET的原发性不孕症女性患者。排除标准:曾经接受过心理辅导治疗或服用过精神药物者。

1.2 纳入流程

对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交单建档后符合标准并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后随即抽取300例患者,进行随机编号,由交单室工作人员对其告知并签署告知书,采用随机数字法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

1.3 情绪管理时间及方法

1.3.1 第一次管理。

时间:患者确诊符合IVF指征,愿意行IVF治疗。目标:理解自我管理,建立团体契约。方法:护理人员预先了解IVF-ET夫妇的基本情况,对首次就诊的患者,要注意探讨其心理状况(如紧张、焦虑、抑郁等),夫妻间的动力和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生活方式,注意IVF-ET夫妇不同的咨询需求,与他们共同探讨他们的担心、疑惑,纠正错误的观念,提高患者的处事行为以缓解盼子心切的痛苦经历。

1.3.2 第二次管理。

时间:患者交单建档时。目标:寻找和利用社会资源,管理时间,制定行动合约。方法:交单护士通过主动、热情的态度与每位患者交谈、了解她们当时的心理反应,针对她们当时的心理反应以及所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地解答,并主动介绍自己和就诊的环境、设备以及有关医疗服务方式。告知他们下次来院时间,及其一些注意事项,告知他们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让他们心中有数,把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好。

1.3.3 第三次管理。

时间:患者夫妻双方写病历时。目标:反馈行动合约。方法:开展心理疗法。如放松练习、腹式呼吸、引导性想象、思维陷阱。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患者,如易激动、情绪紧张不安的状态等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教会其使用自我暗示及肌肉放松治疗,还可以开展适当的心理疗法。引导患者使用自我暗示及肌肉放松技巧,如呼吸放松训练:有序的收缩放松肌肉。开展音乐疗法,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甚至使用催眠术等。通过这些心理疗法促使其镇静、调整心率、降低血压,从而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

1.3.4 第四次管理。

时间:患者开始促排卵时。目标:培养自信,反馈行动合约。方法:加强IVF-ET宣教和放映IVF-ET知识录像,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开展广泛的宣教工作,由专人护士负责做IVF-ET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整个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发生概率,近期成功率及大概费用。让病人对自己即将接受的治疗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清晰治疗的流程,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感、恐惧感,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度。通过放映IVF-ET,使其了解相关知识,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认知,减轻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举办讲座,让已成功怀孕的患者分享交流经验,增强她们的自信心,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

1.4 研究工具

1.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年龄、文化程度、不孕年限等。

1.4.2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采用4级评分法,无或偶有计1,少有计2,常有计3,绝大部分或常有计4,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评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总分×1.25)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 不孕年限受教育程度例数(百分数)初中及以下 高中及以上实验组 150 30.8±1.3 4.7±3.4 68(45.3%) 82(54.6%)对照组 150 30.2±1.2 4.8±3.1 65(43.3%) 85(56.6%)P值0.945 0.349 0.126 0.34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比较(SDS)(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比较(SDS)(±s)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比较(SDS)(±s)

注:“*”表示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组别 例数SAS 得分 SDS得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150 43.16±7.5 31.28±5.0 43.27±7.3 30.99±4.6对照组 150 42.22±7.2 39.58±6.3 43.35±7.9 41.28±6.7 P值 0.016* 0.009*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妊娠和流产率的比较(见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比较(%)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不孕症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辅助生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医疗技术,在不孕症患者中还有着一定程度的神秘感。由于对技术本身的不了解,对治疗流程的不清楚,使得病人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助孕治疗期间,还要承受整个治疗过程带来的社会舆论、家庭关系、心理矛盾和自身生理的负担,不孕症患者的心理障碍会对其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疗效产生较大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不孕症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后,SAS和SDS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伦理水准体现在护士护理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故而护士的良好护理行为是至关重要的。[3]医学在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它内涵着一种人性温度,在医疗服务中体现的是伦理关系和心理关系。[4]与患者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医患关系是不孕症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良好的、健康的治疗理念和心理干预不仅可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还可以提升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度,从而可以促使IVF的治疗结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多数IVF-ET患者及其家属都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等有效的心理干预缓解其负性心理并纠正其不科学和不良的认知。

由表3可以看出,通过情绪管理,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及流产率均有显著影响。不孕症的诊疗的医学基础,很大程度建立在患者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基础上。不同的防御方式通过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5]IVF不同治疗阶段的负面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都影响IVFET的结局,导致妊娠率的下降,流产率升高。由于年龄、经济状况、社会压力、治疗不孕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等因素,可引起不孕症患者较多心理问题及人格特征改变,表现为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掩饰等不良心理特征。[6]最新心理压力和IVF-ET成功率之间的关系表明,治疗前的不适和妊娠率较低相关,心理因素对干预措施非常敏感,通过调节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我们应高度重视不孕症患者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前有关IVF与压力的关系比较肯定的观点是:不孕症可以引起压力,不孕症治疗本身引起压力,压力可以是不孕症的原发或继发原因。[7]在IVF-ET患者进周期前对其进行情绪管理能有效改善IVF-ET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情绪相对稳定,健康地度过IVF-ET各治疗周期。

[1] 何道会,郭宜川,郭秀.不孕症妇女配偶的焦虑状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31-133.

[2] 陆丹,马晓萍,韩玲,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75-77.

[3] 方侠,邢平,郑金菊,等.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伦理干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92.

[4] 杨渭临,李领侠,章琳,等.I131治疗甲亢患者的心理伦理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115-116.

[5] 张露莹,尚文娟,戴总孝,等.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及心理伦理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23-30.

[6] 安小虎,徐韬,余大松.综合心理干预对女性不孕症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10):739-740.

[7] 李少琴,许素莲,黄宇松.不孕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8):734-735.

〔修回日期2014-11-08〕

〔编 辑 吉鹏程〕

Im pact of Preoperative Em otional M anagem ent of Infertile Patients on Pregnancy Outcomes

HONG Yuzhen,SHIXian,CHU Xiaojing
(Reproductive Medicine Center,the No.174 Hospital of PLA,Xiamen 361003,China,E-mail:623954139@qq.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emotionalmanagement on the anxiet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infertile patients,and improve emotional self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f infertile patients.Methods:Total 300 female patients attending the PLA 174 Reproductive Medicine Center from July 2013 to December 2013 for primary infertility were enrolled,and who had receiv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r psychotropic drugs previously were excluded.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150 for each group,Group A i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group B is control group.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ient general characteristics(P>0.05)between two groups. Pregnancy rate in Group A i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Group B(P<0.05).Conclusions:A proper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infertile patients undergoing IVF-ET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regnancy outcomes.It is worth to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use.

Infertility;Negative Emotion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IVF-ET

R711.6

A

1001-8565(2014)06-0750-03

2014-09-24〕

*通讯作者,E-mail:shixian1104@126.com

猜你喜欢

评量不孕症生殖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假排卵与不孕症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