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4-02-06王爱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养老院状况

张 林,王爱华,刘 芳

·老年医学伦理·

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 林,王爱华*,刘 芳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173199623@qq.com)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养老院老人145名,居家老人275名,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老年抑郁量表(G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其进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的测评。结果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在养老模式、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支持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结论社会、家庭及老年人本身都需要积极采取对策来提高老年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的公共健康水平。

老年人;焦虑;抑郁;心理健康;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研究[1]显示,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引发各种老年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和长寿是十分必要的。[2]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潍坊市10余家养老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7%。年龄60~94岁,平均年龄(78.28±8.22),其中60~69岁20人,70~79岁55人,80岁以上70人;男68人,女77人;小学及以下66人,初中36人,高中19人,大学及以上24人。在城区的家庭居住小区分层、整群、随机取样,发放问卷285份,收回285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96.5%。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81±7.50)岁,其中60~69岁82人,70~79岁144人,80岁以上49人;男109人,女166人;小学及以下172人,初中61人,高中24人,大学及以上18人。被调查者身体基本健康,智力正常,能合作回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第二部分为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第三部分为老年抑郁量表(GDS),第四部分为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包括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2个维度,共14个条目,每条目提供“无症状”、“轻微”、“中等”、“较重”、“严重”五个选项,评分采用从“无症状”到“严重”依次为0~4分的5级评分,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29分及以上为严重焦虑,21~28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14~20分为肯定有焦虑,7~13分为可能有焦虑,小于7分没有焦虑症状。老年抑郁量表(GDS)包含30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回答“是”和“否”,受试者只需回答其中一个答案,其中有10个条目采用反序计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20个条目采用正序计分(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每项回答表示抑郁的得1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0~10分为正常,没有抑郁,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包括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维度,共含有12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极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中立、稍同意、很同意、极同意7个备选答案,采用按以上答案顺序依次为1~7分的7级计分法,计算12个条目总分,总分越高说明受试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引导受试者独立完成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

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分别为(8.52±3.58)、(9.65±4.23)、(64.51±9.10)。

2.2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养老院老人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居家老人,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表1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评分方法 养老模式养老院 居家t值 P值焦虑得分7.66±2.76 8.97±3.24 2.92 0.004抑郁得分8.47±3.19 10.28±4.12 2.00 0.046

2.3 不同性别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男性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表2 不同性别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评分方法 性 别男女t值 P值焦虑得分7.71±3.47 9.10±4.21 2.24 0.03抑郁得分8.38±3.43 10.58±4.34 3.49 0.00

2.4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按照年龄,老年人被分成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三组,对三组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表3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评分方法 年龄分组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t值P值焦虑得分8.51±3.12 8.33±4.02 8.83±4.27 0.22 0.80抑郁得分10.56±3.23 8.91±3.94 10.11±4.39 2.53 0.08

2.5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老年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得分越低。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表4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比较(±s,分)

评分方法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大学及以上t值 P值焦虑得分9.37±4.25 7.93±3.67 7.12±3.23 6.50±3.12 3.61 0.01抑郁得分10.94±5.34 8.47±4.21 7.71±3.43 7.07±3.02 7.87 0.00

2.6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的相关性比较

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呈明显负相关,经统计学检验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5。

表5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相关性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养老院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居家老年人,这与多项研究[3-4]的结果不大一致,这可能与传统道德观的转变有关。传统的孝道观认为养儿防老,子女是养老的主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这种道德观必然发生转变,社会养老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现在生活在养老院的大部分老年人都亲自参与了养老方式的选择,不是被动进入养老机构的,所以他们不会产生太大的负性情绪。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减轻了无儿女在身边的孤独感。另外,他们的生活比较有规律,每天定时吃饭,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心理慰藉、定期组织理发、体检等。老人们除了在衣食住行方面得到满足外,服务人员还根据老人的爱好及特长,成立了老年模特队、老年秧歌队等,定期组织大学生与老人们互动、开展各类老年活动,如书法、表演、绘画等。由于老人们不用忙于家务劳动,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些都使他们的情绪保持在良好状态,远离了焦虑和抑郁。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养老院的老人们都得到了很大满足,因此,养老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居家老人。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受养老模式的严重影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对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这与有的研究结果一致。[5]

有研究[6]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但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次的选取对象有关。因本次选取的80岁以上老年人大部分来自养老院,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们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得到了很大满足,所以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低,因而本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明显。

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一般而言,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道德修养比较高,专注于事业,知识渊博,眼界开阔,遇到问题想得开、看得远,受人尊敬。另外,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比较好,一般不会因经济状况而引发的就医问题感到担忧,也无需为了谋生再辛勤工作。所以,他们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读书、看报、学习新事物等,不断的调适自己,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大大降低了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的各因子与焦虑、抑郁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家庭支持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度最高,这说明来自家庭的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这和邓云龙等[7]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总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全面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从社会伦理上讲,政府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开设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鼓励女性多参与,让其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促进其心理健康;制定适合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政策,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强化人们的道德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第二,从医学伦理上讲,因老年人是特殊群体,医务人员在对老人诊治过程中更要有耐心、爱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医德修养和培育自身高尚的医疗道德品质。第三,从家庭伦理上讲,家人要与老年人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抚慰和情感上的支持,引导老年人与周围的亲戚朋友经常来往,建立融洽的亲朋关系,适时对他们进行鼓励与肯定,突出他们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第四,从老年人自身来讲,老人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练气功等;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和豁达,遇事要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促进身心健康。

[1] 张保利,宋亚军,李相桦,等.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4):404-406.

[2] 陈灵泉.试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社会看护[J].人民论坛,2013(5):130-131.

[3] 吕林,杨建辉,吕牧轩.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3-3344.

[4] 孙建萍,周雪,杨支兰,等.我国养老机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723-4724.

[5] 唐丹,陈章明.相同生活背景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年龄相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18-121.

[6] 韩燚,卢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2):95-96.

[7] 邓云龙,阳中华,陈向一.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501-3503.

〔修回日期2014-11-09〕

〔编 辑 曹欢欢〕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Citizens'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ANG Lin,WANG Aihua,LIU Fang
(Nursing College of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E-mail:173199623@qq.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citizens and analys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Methods:A total of 145 elderly living in rest home and 275 elderly living at home were recruited randomly into the study.Their anxiety,depression and social supportwere measured with HAMA,GDS and PSSS.Results: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pension model,gender,education level and social support related to the elderly'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Conclusion:Society,family and the elderly themselves should take active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so as to promote public health of the society.

Elderly;Anxiety;Depression;Mental Health;Moral Cultivation

R195

A

1001-8565(2014)06-0873-03

2014-04-17〕

*通讯作者,E-mail:wangaihua64@163.com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养老院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In My Next Life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