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教科研”成果的计量分析

2014-02-05华,李

职教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科研

郑 华,李 玉 明

职业教育“教科研”成果的计量分析

郑 华,李 玉 明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以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地区、载文期刊、作者机构类型、核心作者群、项目基金成果、研究主题等为基本计量研究单元,统计与分析了自1987年以来的463篇文献,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教科研”研究的客观事实,并得出了基本结论。

职业教育;教科研;计量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教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意味着“国家鼓励并组织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1]这一法定的发展职业教育具体措施在时隔15年后的真正表现出落实的决心和勇气,这对全体职教战线来说是一件令人激动和振奋的喜事和大事。“加强教育和发展和理论研究和实验,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关系;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积极进行教改实验”[2]离不开职业教育“教科研”是什么,为什么;谁去做、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等问题。

文献,是客观记录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载体。为了考察研究者在这些方面的认识思考与实践探索,以中国知网学术网络出版总库为文献检索资源,运用文献信息学常规统计方法,以“职教、职校、中职、中等职业学校、高职、职业院校、职业学校、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词汇为检索主题,并含“教研、科研、教科研、科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组成30余个不同检索主题词进行检索,剔除会议与活动报道、经验介绍、领导讲话、表彰决定等非学术性文献;剔除针对某个专业(学科)的学术性研究文献,确定了463篇研究样本(其中硕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4篇,检索时间2013年7月1日)。计量以文献发表时间与期刊分布、研究者机构类型与核心作者群分布、文献项目基金与成果、文献研究主题与主要内容为主要计量分析单元,使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为更好贯彻和落实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实现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繁荣,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图1 1987年以来年度文献数量分布

一、文献发表时间、地区分布与载文期刊分析

1.文献发表时间。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1987年,由费爱伦撰写的《重视发展职教科研,为振兴上海经济服务》一文[3],接着是1989年季国荣撰写的《要加强职教科研》[4],标志着职业教育教科研研究正式走进研究者视野。从1987年以来的年度文献统计来看(如图1所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2000年为研究的起始阶段,年度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不大,共发表论文48篇,占总数的10.4%。第二阶段2001年~2010年为研究快速发展阶段,年度文献数量逐年升趋势,增长幅度较大,期间发表论文267篇,占总数57.7%。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成果数量达到最高峰,其后年度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期间发表论文148篇,占总数32%。总体上看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载文期刊分布。统计表明,除了2篇硕士论文、4篇会议论文集外,457篇文献共分布于188种期刊之中,刊均2.4篇。发表1篇127种、2篇29种、3篇9种、4篇5种、5篇5种、6篇3种、7篇1种、9篇2种;13篇2种、15篇1种、19篇1种、24篇1种、32篇1种、41篇1种。将期刊载文数量按降序排列,刊载1-5篇共175种为离散期刊、6-10篇共6种为相关期刊、11篇以上7种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集中期刊、相关期刊载文量分别为:157、43、257,平均载文密度(篇/种)为:14.3、7.2、1.4。就期刊载文量而言,由于离散区期刊数量较大,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载文量相对集中的核心期刊。刊载职业教育教科研研究文献的核心期刊如下:《卫生职业教育》(13篇)、《职业技术教育》(13篇)、《职教通讯》(15篇)、《江苏教育》(19篇)、《教育与职业》(24篇)、《职教论坛》(32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41篇)。

3.文献地区分布。按地区发表论文数量多少降序排列,划分出论文发表核心区(80篇以上)、集中区(20-30篇)和相关区(20篇以下)。统计表明,除去文献来源地区不详(31篇)外,共有1个核心区(江苏87篇);8个集中区(北京、浙江各30篇;河北29篇、辽宁24篇、山东22篇;广东、河南、湖南各20篇)、19个相关区(广西18篇、黑龙江16篇、吉林14篇、安徽11篇、上海11篇、四川10篇、陕西9篇、重庆9篇、甘肃8篇、江西8篇、内蒙古7篇、福建6篇、湖北6篇、贵州4篇、山西4篇、新疆3篇、宁夏2篇、云南2篇、海南1篇)核心区、集中区、相关区数量比为1:8:19,文献百分比分别为20%、45%、35%,说明关于职业教育教科研相关研究的核心地区过于集中(江苏),相关区过于分散,导致各地区研究成果分布不均。

二、研究者机构类型与核心作者群分布

1.作者机构类型。根据文献提供的作者单位信息,经分类统计表明,在463篇文献的第一位作者中,单位来自高职院校、各类中职学校、各地区教科所/教科院/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职教所、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表1所示。其他单位,诸如教育部职成教司、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高等教育出版社、长庆石油勘探局、西山煤电(集团)等单位的研究者也参与了相关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职业院校教师构成研究的主体,约占69%。

表1 文献研究作者所在机构类型分布

就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数量来看(高等院校1 288 所[5],中职学校 10 864 所[6]),校均约 0.04篇,研究成果数量少。行业企业参与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说明我国职业教育界关于职业教育教研和科研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研和科研在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地位与作用还没有引起职教战线的足够重视,这种研究的现状与新时期加快发展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大氛围不相和谐。

2.核心作者群分布。依据计量学者普赖斯(PRICE.D)核心作者论文计算公式M=0.749(Nmax)1/2,(M为考察核心作者贡献的参考数量标准,Nmax为计量中作者撰写论文最多的文献数量)[7],本研究统计时间内Nmax为5篇,计算后M值的参考标准为约2篇,也就是说发表2篇及以上的作者可视为核心作者。统计表明,1987年以来,从事职业教育“教科研”研究的核心作者(第一作者)共28人,其中:发表文章5篇3人,4篇1人,3篇9人,2篇15人,共发表文章76篇,占总数16.4%,同时也说明,核心作者群的产出率不够高。

从核心作者地区分布来看,来自文献地区分布的核心区6人(江苏)、集中区13人(北京4人、浙江4人、河北1人、广东1人;江西1人、辽宁2人)、相关区9人(广西2人、黑龙江1人、吉林1人、安徽2人、四川1人、陕西1人、重庆1人),核心区、集中区、相关区核心作者分别占为21.4%、46.3%、32.1%,核心区和集中区是核心作者群的主要来源地区。

从单位类别来看,核心作者群体来自高职院校12人占42.9%、教科院/教育学院/教研室8人占28.6%、中职学校、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各4人。高职院校及教科研单位是构成核心作者的主要群体。

三、文献项目基金分布与成果概况与分析

1.项目基金情况。463篇文献中共有基金项目64个,共取得研究成果69项。其中2004、2005年各1项成果,2006年3项,2007年4项,2008年9项,2009年5项,2010年13项,2011、2012年各14项,2013年5项(截止7月1日),研究成果年度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其中国家项目19个占29.7%,地区项目36个占56.3%,院校项目12个占16%。在研究成果第一作者机构中,高职院校56人占81.2%,教育学院、教研室、职教所的人能够等科研人员8人占11.6%,中等职业学校5人占7.2%,说明课题立项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主。

从期刊载文来看,如前研究,69篇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刊载于188种期刊上,刊均载文0.37篇。上述研究成果共有5种关于职业教育教科研

成果核心期刊(占71.4%)刊载了17项目基金成果占总数的24.6%。分别是:《职教论坛》(5篇)、《教育与职业》5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篇、《江苏教育》2篇、《卫生职业教育》1篇,核心期刊刊均载文2.4篇,是非核心期刊的6倍,说明核心期刊是刊载基金项目成果的主要期刊。

2.成果按地区分布情况。基金项目成果的集中区为江苏共11项占16%,相关区为广西、河北、陕西、浙江、安徽、北京、黑龙江、湖南,成果39项占56.5%,分散区为江西、福建、甘肃、四川、广东、河南、湖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东、新疆、云南,成果19项占27.5%。集中区、相关区、分散区省份数量比为1∶8∶14,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成果地区分布统计

3.基金项目成果研究主题分布。从类别上看,有文科类文科类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研究、高职英语教研机构建设研究、卫生类中职护理教师科研能力调查与科研管理研究、艺术类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研究。从教研与科研角度上看,研究“教科研”6项占8.7%、“教研”15项占21.7%、“科研”48项占69.6%,说明关于职业教育科研的有关研究是基金项目成果的重点研究领域。从研究主题数量上看,关于教科研思考与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比较集中的方面,有25项成果占总数的36%;而在职业院校教研组长培养、教科研工作创新、校本教研、教研组建设、教研机构建设、教科研队伍建设、教科研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从层次上看,涉及高职教项目成果46项占66.7%、中职10项占14.5%、国外借鉴研究2项占2.9%、综合研究11项占15.9%。统计说明,近些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科研的研究备受研究者关注,成果数量最多。从公办与民办角度看,公办职业院校研究成果多,而关于民办高职院校研究成果仅有2项,由邱丽春、高馨撰写的《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路径探析》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研情况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研和科研工作不容乐观。从地区分布上看,研究者以地区或单位为案例的科研定位、教科研团队建设、运行机制、现状分析、问题与对策等研究7项,涉及集中区1个(河北)、相关区2个(宁夏、黑龙江、陕西、广西、贵州)。分别为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高职科研定位及特色研究、陕西高职院校教科研团队建设研究、促进陕西高职教育科研深入发展研究、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机制研究、贵州省高职院科研发展瓶颈及对策措施凤、广西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研究、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区域网络教研研究。

四、文献研究主题分布与分析

采取篇名内容分析法分析文献研究主题。“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文献直观的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进行量化描述的一种方法。”[8]关键词最能表达出文献研究主题含义的语言词汇,也是论文中最能反映出中心内容。运用概念组分析法,提炼文献篇名的关键词(不重复计量)进行归类与分析。

1.中高职层次与教教研、科研侧重点。从职业教育层次上看,关于高职教科研161篇,中职教科研137篇,国外借鉴研究6篇,职业教育教科研160篇,中职和高职文献数量大体相当,但基金项目成果数量中职较少(如前分析);关于“教科研”研究57篇、“教研”169篇、“科研”233篇,研究侧重于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2.地区与区域针对性研究。关于学校或地区的比较有指向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文献42篇,研究者从地区职业教育教科研实践出发,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问题,从教科研队伍建设与素质提高、教研机构与教科研组织建设、职业教育教科研基本理论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了相关的实践策略。国外借鉴比较研究成果较少,从文献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新加坡、德国、前苏联、加拿大、日本。

3.职业教育类型及专业(学科)研究。研究者结合职业院校特色,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司法警察类、航海类、医学类、文科类、艺术类高职高专;卫生类、艺术类中职学校;职业院校护理、体育、英语、专业、护理、计算机、文化课等,特色性职业院校和专业(学科)的教科研工作,累计有28篇文献,数量不是很多,专业(学科)的覆盖面也比较窄;民办职业院校教文献仅有3篇,民办职业院校研究薄弱。

总体上看,中职和高职相比而言,高职侧重于教科研的理论研究和教科研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中职侧重于校本研究,中职和高职在思考与实践探索研究、方法与策略研究、教科研素质与能力、现状分析与调查研究、教科研队伍建设研究、教研机构建设研究等方面几乎相当,研究的薄弱环节也大体相当,如表3所示。

表3 研究主题统计

五、讨论与基本结论

1.研究方法与过程的讨论。文献计量研究,就是通过相关计量研究单元的“数量”比较来发现问题。而定量的描述性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将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的过程,研究者的主观构建性不可避免,同时,也没有任何一种定量或者是定性的研究可以保证其测量或者使用的数据百分之百的解释所要说明的概念和对象。[9]文献的计量研究过程中,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通对计量单元的统计与分析,真实反映研究事实的客观分布状态;并选取原文献进行认真研读、分析与比较,整体把握,揭示文献研究的内容和一般结论,研究方法与过程可靠性强,研究结论有一定的信度。

2.研究的基本结论。综上,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自1987年以来,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教科研”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总体上看文献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7种刊物为研究成果的载文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刊载基金项目成果的主要期刊来源;全国各地区研究成果分布不均,初步形成了1个核心区、8个集中区和19个相关区,核心区和集中区是基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职业院校教师构成研究的主体,但校均研究成果数量过少;文献研究成果的核心区和集中区是核心作者群的主要来源地区,高职院校及教科研单位是构成核心作者的主要群体,核心作者群的产出率不够高,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均有待提高;关于职业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较多,“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较少;高职院校和教科研单位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基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中等职业学校承担是科研课题数量较少;关于职业教育科研的有关研究是基金项目成果的重点研究领域;民办职业院校研究成果少,国外借鉴比较研究成果少,行业企业参与少;微观层面的实践研究,如教研组建设和教研组长培养、教研与科研的工作创新、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教科研评价、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与素质提高、职业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纵观过去,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围绕职业教育“教科研”是什么,为什么;谁去做、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等问题,从现状与问题、方法与策略、组织与管理、理论与实践、借鉴与创新等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研究的基本结论可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关于职业教育教研和科研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担负着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其因“何存在、可以何为、如何去为”,可以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政策文件中找到依据,在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命题中找到理由。今后,要借首次全国职教科研工作会议的东风,把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复杂性、跨界性、教育性、现代性、社会性、终身性、效益性、创新性”的特点[10],克服现有研究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研究成果,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鲁迅先生曾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期望本文能为广大研究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教育部法制办公室.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3]费爱伦.重视发展职教科研,为振兴上海经济服务[J]上海教育科研,1987(2):12.

[4]季国荣.要加强职教科研[J]教育与职业,1989(7):39-40.

[5]陈金平.高职院校毕业就业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3(11):53-54.

[6]王剑,吕一中.我国职业教育的区域结构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0-34.

[7]李可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档案管理,2006(4):48-50.

[8]杨小微.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226.

[9]陈衍.2008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报告[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6.

[10]李玉明,李春姬.“四议”中职教学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2):21-24.

[责任编辑 曹 稳]

郑华,男,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处,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行政管理;李玉明,男,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职业教育教研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G712

A

1674-7747(2014)01-0006-05

猜你喜欢

教科研
关于幼儿园教科研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提升职院教科研水平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做教科研,不可失“真”
扬科研之帆 谱教育新篇——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教科研活动简介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中小学教科研“异化”原因及对策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