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创业型城市与创业型大学”论坛集粹(一)

2014-02-05孔海龙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华威温州大学

孔海龙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 伟

(《光明日报》副总编)

马陆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教授)

劳伦斯·杨

(英国华威大学副校长、教授)

何向荣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伊恩·克拉吉

(斯旺西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英“创业型城市与创业型大学”论坛集粹(一)

近日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举办的“中英创业型高校论坛”,以“创业改变世界”为主题,分别以“创业型城市与创业型大学”和“创业型经济与创业型人才”为分论,中英学者进行了学术对话和实践交流,成果丰硕。本刊依据分论择登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及经验,以飨读者。

创业型城市;创业型大学;创业型教育

温州·高校

孔海龙

(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温州是一座创业创新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温州现有民营企业14万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92家,有13家企业跻身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21家民营企业跻身中国民营500强。

温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温州人智行天下、商行天下、善行天下。目前有60多万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有150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在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温州商会,形成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网络,同时积极吸纳世界各地的人才来温州创业,为温州的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温州是一座山水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 000多年文化史,2 200多年行政建制史,1 600多年建城史。温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重商经济学派的发祥地、中国数学家的摇篮。温州以气候温和温润而得名,境内有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俱佳。

当前,温州市委市政府正全面围绕“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目标,坚持和发展温州模式,深入实施推动实体经济回归、产业平台建设等“十大举措”,着力抓好温商回归、省级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园建设等30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深入实施金融、民办教育、民办医疗、民政和统筹城乡等五个国家级改革试点。温州正迎来了大转型、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同时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作为要素支撑。

高等院校是人才集聚的高地,是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动机,是城市和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在温共有9所高校,其中高职院校5所,占据了半壁江山,高职在校生2.8万人。近年来,温州高等职业教育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办出特点,加快培训温州各领域的中坚人才,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全国优秀高职院校,也是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单位之一。在建设试点过程中,该校积极实践,并形成了“创业教育+资本经济+自主办学”的发展模式,在“学园城一体化”的创业实践、知识产权服务园建设等方面特色十分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育园地·公司企业

刘 伟

(《光明日报》副总编)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球化经历三次浪潮,第三次是以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经济浪潮。在这一浪潮中,中国已经融入其中,而且也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经济发展浪潮的主角。

我国正处在大发展的时代,创新至关重要,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大学出现的这一种新型创业型模式,它的核心仍是创新。中国要发展,中国要追上世界发展的步伐,离不开创新,换而言之,创新是创业的一个灵魂。

我国正致力于创新型的国家建设,最缺乏的是知识和人才,高校正在提供这样的人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所提供的人才不仅仅是象牙塔式的人才,也是一种创新的人才。第一次来该校实地考察,发现这是一个教育的园地,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司,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把教学、园区的建设、公司的发展和整个温州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

温州是一个著名的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曾经起到过也正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温州模式、温州的发展为人们所熟知,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被全中国所津津乐道,并引以自豪。第二次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地考察发现,它是一个有远见的高等院校,这一远见在于它把学校的发展、学校本身的特色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结合在一起。学院的这种理论性的创造探索给我国理论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经验。

(整理人:曹大辉)

创业型高校在中国

马陆亭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教授)

一、中国人眼中的创新高校

1998年,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在考察欧洲小型技术学院之后,提出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概念,认为创业型大学是走向自力更生创业道路的大学。这个观念提出来以后在中国被广泛接受。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体化的创业文化,即怎么去激活学术心脏,在满足社会中去追求自身的成功,这个理念跟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也是比较吻合的。

亨利·埃茨科维茨(Etzkowitz·Henry)研究的是美国研究型大学,认为创业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和拓展,是学术资本主义化了的研究型大学。中国也有学者提出学术创业,认为我们的学校就是要走向学术创业的道路。因为这类大学的起点比较高,目标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美国的研究里面,比如说斯坦福大学推动了硅谷的繁荣。

这两类大学都是要同时满足地区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人看来,大学需要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可能是不务正业,也许这种观念现在需要改变。学科发展好,同时满足地区发展的需要,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较这两类学校的不同点,MIT的起点是知识,它是一个知识的高原,在一个高点上用知识去转换,为社会服务,进行创业。Warwick大学是社会需要,首先社会需要什么做什么。另外,MIT是遵循自下而上的服务型创业方式,Warwick大学是自下而上的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区别是,比如说研究型大学,是占据了知识的高地,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往往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科研拨款或项目申请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和企业合作中也有更多的优势和话语权,有更多获取资金的机会。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实际上每个研究型大学做的可能并不一样。

服务型大学遵循了一种散型文化,跟社会的接触点更多在基层。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做了很多服务性工作,但它有自己的雄心,希望通过成为地方社会经济的中心,引领企业发展而追求自己的成功。英国斯旺西大学校长曾骄傲地跟我们说:“我就是当地最大的雇主”,中国的高校还做不到这一点。

商业高校模式尽管需要获利,但它有着崇高的、贡献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坚守着一般意义上的大学公益精神。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模式,首先是要走进社会、服务社会,这是起点。然后要成为社会的中心,引领社会,成为社会的轴心,也成为大学发展的典范。

二、中国高校的模式变化

中国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442所,其中教育部主管的高校有113所,绝大部分是地方高校,占95%。从1998年到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从1999年高校数量由1 022所增加到2 442所,在校学生数由340万增加到现在的3 000多万,增加了9倍。在人数剧增的过程中,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非常突出。2013年高校毕业生是699万,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难的就业年”。预计2014年毕业生是727万,难度更大。因此必须进行高校教育办学模式及创业教育的探索。

政府推动的变革主要有“211工程”、“985工程”,推动一些学校向综合性发展。职业技术院校是在1996年发展起来的,也是政府推动的。如今,社会上也产生很多新的办学形式,比如说大学城、多校区办学、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等等。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进行自身的探索,比如说有很多高校提出“业务型高校”、“服务型高校”、“技术技能型高校”、“行业特色型大学”等等。最近中国也正在准备推出一种新的学校,即应用技能大学。

三、为什么聚焦模式

在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之中,为什么要聚焦这种模式?聚焦模式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两个奥运会的开幕式曾使人浮想联翩。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一个古老文化的画卷展开,非常美丽,并且中国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举国之力,社会上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做得非常好。但是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把创业结合进来,把工业文明的严肃结合进来,做得非常成功。两者都好,没有可比性,这就是模式的意义。不同的模式都能做得非常好。

在世界大学的模式发展过程中,从法国的巴黎大学到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再到德国的柏林大学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它们的模式都不是完全相同的。现在各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大学体系,比如英国的古典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法国的综合大学等等,已经形成了这种模式。

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人是有差异的。中国有一句话说:“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中国地域非常宽广,社会的差异性非常大,不仅人有差异,社会也有差异。需要高校培养出有一定规格的有差异的学生,每所高校满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需求的这种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每所学校的办学模式也是不同的。

四、积极开展新型模式的探索

办学模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从国内来说需要进行自我反省。我们的学校在技艺、知识学习方面都是非常优秀,但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显得不足。中国尽管有2 000多所的大学,受办学模式趋同影响,导致培养人才同质化严重。创业型高校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它是针对中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熏陶出来,而不是说教出来。如牛津大学培养的绅士,是在过程中潜移默化被熏陶出来的。所以,在原有课程理论传授为主的体系下,只能培养出死记硬背的乖孩子。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不能封闭办学,应放在实践中,而不是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中国的2 000多所高校中,需要有一批高校来做转型工作,必须让学术工作来自于社会需求。

(整理人:王学进)

创业型大学:华威大学的发展模式

劳伦斯·杨

(英国华威大学副校长、教授)

华威大学将创业精神和文化与卓越型学术研究,以及为学生带来卓越学习体验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学校成立于1963年,从1965年才开始招生。历史并不悠久,但发展非常迅猛。这个迅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奠基者。学校不单推崇学生卓越性这一理念,同时也鼓励发展学业和产业界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互联。因此这一点可以看到在英国如此之大的理工学校,不会去遵从理工学校常规的发展模式,而是采用另辟蹊径的创新模式来发展。

华威大学的校址是一个相对比较荒僻的地方开辟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场地,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校园之一。我们知道建立一个校园型大学,而不是一个所谓建立在城市中间隐形大学的理念和模式。华威大学是一个研究型大学,是英国一个非常享有盛誉的大学,也是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学校下属4个分院,包括人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和医学院,有23 000多名在校学生。在英国及全球高校的排名榜上,如此一个年轻的大学在排名中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华威大学的建校是建立在它的愿景之上,包括学术卓越性,同时也包括国际化路线和合作伙伴路线。学校一直重视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结盟。同时,学校也认可和承认,一个有着商业理念的组织,把其商业理念用作优势来鼓励学术创新和教学创新,鼓励学生具有更多的创新精神,将会给学校带来很多收益,包括经济收益。

在过去十年,学校的研究收入增长了一倍,财政收入从311万英镑增长到460万英镑。尤其在去年,在2012—2013年之间,学校的研究型收入增长了86%。教职工人数及学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学校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在校的研究生数量,实际上过去十年里研究生数量也已经翻倍。

华威的全球研究举措和学校建设的战略,以及这些战略如何使学校在办学方面获得优势,经验和体会有以下方面。

一、跨学科合作

学校非常关注跨学科合作和研究,它给学校带来最新的理念和知识。这意味着教职员工跨部门合作,包括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跨领域的合作。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以创新的方式来促进每个学科的发展。那些在传统上由不同部门和不同职员所拥有的部门,现在可以打破疆界而融成新的一些合作团队。比如数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与化学家、与工程师结合成一个团队来进行跨学科合作,这也是华威大学的特点之一,它非常灵活并且可以随时应变。

二、扁平化管理

学校并不局限于传统的院系机构,也不是我们所说到的以前漏斗型的学科设置的框架限制。我们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学校校内跨专业之间的合作氛围,并且打破学校间的疆界,实现国际性的合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扁平化的管理,教职员工相信学校的实力来自院系的实力。华威大学有36个院系,都是由学术领导人管理。这样的一个扁平化管理结构非常之灵活,使决策变得非常迅速,并且能够更为快速有效的作出跨学科合作的决策。这是我在英国曾经就职过的其他大学里面经常碰到的一些学校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实际上学校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很多时候是因为人们知道有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来自于校方的支持以及跨院系的合作。

三、学校商业投资

有一个灵活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jobs.ac.uk网站,作为学校商业投资的例子,它是一个专门招聘研究科学和学术型人才的网站。英国在十多年前意识到互联网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之前所不能利用的机会,尤其在人才招聘这一领域。我们当时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英国创建这样一个平台呢?因此,这就是我们创立出来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招聘网站。大多数的英国人都不知道这个网站是由华威大学所拥有,实际上很多的公司都在用这个网站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渠道,给华威大学带来了很好的收入来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华威大学灵活的、随时应变的策略以及它的创业精神所带来了经济收益。

在华威大学的学校管理人与学术界合作方面,合作的结果不但是可以促进学术作业性,同时还带来了一种互动的、相互支持的、来自于学校管理层的,对于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持。

四、发挥区位优势

华威大学处于英国中部,在交通枢纽的地位上拥有优势,享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有国际性机场。学校有一个华威会议园,在此可以举办会议、展览和宴会等其他的活动。同时,还能够提供种种的设施和服务,以一种安全校园环境的方式来提供服务,这对大学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益。所以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些机会,创建了基于校园基础的,比如说应用公司、设计公司等,来支持在校园基础上开展的活动。

五、国际合作

在过去5到10年里国际合作有许多典型案例。其中与美国纽约大学建立的城市科学中心,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举措,两个学校共同出资实现双方学生互访,同时还可以访问伯明翰、英国伦敦这些政治场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举措,通常滋生于跨学科合作的团队活动之中。还有莫纳什大学和华威大学的联盟,是两校办学中间合作的一个绝佳的实践例子。对方希望找到具有同等年龄、具有相同文化以及创业精神的合作伙伴,通过这样的一个联盟,进行学生互换,以及学校共同开发项目,及其一起创建双校合作的博士合作项目等。

学校寻求全球合作伙伴的基本前提和标准是有共同理念的人。在过去两年之中,华威在广东知识城做了很多建设性工作,它也是新加坡中国政府的一种合作典范,这有点像苏州新园区的例子。最近还将在广州签署一个备忘录,华威将会更多地聚集广州本土的一些不同专业领域高校的机构,华威将会是第一个西方大学来参与到这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知识城的建设之中。所以,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大学合作伙伴,通过与学校的结盟关系,能够增强大学的基础实力。

六、企业合作

伯明翰科技城和华威国际制造研究中心是华威校企合作的代表。伯明瀚科技城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它帮助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中小企业的互动,尤其是在西部中原地区。我说到合作伙伴这个词,是希望能够在伯明瀚以及大伯明翰地区创造一个区域性经济互动和经济型发展的态势,可以看到区域性投资和注资如何能够加速大学和本地行业的合作。

华威国际研究中心是我们的骄傲所在。学校有一些资助项目,这些项目的出资方来自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公司。这里要考虑到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平衡,不仅有来自汽车行业、航天航空行业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有来自于健康与医药项目的研究人员,再此进行研究。同时有4 000名员工在进修研究生课程。学校在开发一个新的国际制造研究校园,有来自于“捷豹”、“路虎”的投资合作,大多数的资金是来自于像“捷豹”、“路虎”这样的大型企业,而极少的资金来自于政府。这样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本土性的大学,来进行年轻人的培训。我们设计在本土大学里针对本土新年轻人的一些培训项目,主要是WMG这样一个集团和品牌所资助。

如何来促进大学的创业教育?我的观点是如何在创业教育领域里面寻找最佳实践,不单是在校园里面进行推行,同时在国际联盟伙伴之中推行。

(整理人:邱开金)

中国特色创业型高校——我们的实践:专业创业

何向荣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由于英国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背景不一样,创业型高校的内涵、体制机制建设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国内外创业型高校的一些共同规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高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特色的创业型高校,针对自身的实践,进行专业性创业,尤其是针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专业创业教育,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深思:第一,创业型经济、创业型城市、创业型高校和创业人才(简称“四创”)的内在联系是什么;第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创业型高校;第三,专业创业如何解读与实践。

一、“四创”的内在联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因素很重要:第一,继续改革开放;第二,创新为基础的创业;第三,文化强国,要解决价值观和信念的问题。国家工商局对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的一个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市场主体申报量基本上增长9%以上,虽然在2012年由于各方面经济低迷的影响,它的增长量曾经比较低,为8.5%,但是2013年市场主体增长达到10.33%。第二是温州,温州税务局所做的统计,2012年温州新增企业虽然少于企业的注销量,但是13年又是爆发性的增长,为18.4万,注销是4.9万。温州是一个典型的创业型城市,就老百姓的创业来讲,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本条件都是具备的。当然作为创业型的城市还有两点要加强,第一是科技创新,第二是创业的投资软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生态圈,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工贸学院”)致力于将政府、产学研和市场组成一个教育服务联合体,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现在的创业型经济形态也必须相应地转型,创业型城市作为一个发展平台需要升级,而这两者又需要创业型人才来推动,这是第一要素。人才培养怎样改进?中国教育在世界上排第一位的有三个指标,在校生数、专利数和论文数。接下去十年左右,中国的教授数量、博士数量和高校数量也有可能会达到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状况是社会、政府、企业、家长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大,而社会对教育不满意状况却比较突出。另一方面,英国、澳大利亚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其教育市场的生源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中国。所以,现在不仅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而且教育也是全球化,大家都可以去选择全世界所有的名校,好的学校和好的专业。因此,中国教育缺的是特色学校,教育同质化就是一个大问题。

中共三中全会以后,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要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教育实际上已经在大陆形成一个教育服务的消费市场,比如说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师资交流也市场化等。家长凡是交学费的学校,都已经通过市场来购买教育成果。当然政府在这方面是很重要,不同国家政府拨款机制各异,英国有英国的拨款机制,中国有中国的拨款机制。目前中国大陆基本上是根据学生人数来拨款,而不是通过社会中介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跟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挂钩。政府如果借助社会评价,不仅根据数量也根据教育质量来向学校购买教育成果的话,那么相对来说这个市场就比较健全。

二、中国特色的创业型高校

建设中国特色的创业型高校,最根本的是基于中国特色的创业文化。中国高校变革之路,通过创业型高校的建设,来推动创新创业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

1.价值取向——创业精神

在校园文化里面,应该包含企业家的精神,主要就是创新创业加社会责任。这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社会责任严重缺失所致。如果高校自身做不到服务国家和人民,怎么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如果高校自身做不到勇于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果高校自身做不到立足实际特色发展,怎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果每个专业都去办企业或者引企业,一个专业去全部包办这些,难度很大。浙江工贸学院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通过相近、相关的专业群去办园区的方法,学院三大园区就是这方面的成果。

2.功能聚焦——创业实践

第一,创业型高校,学校怎么创业;第二,师生怎么创业;第三,创业教育实践怎么做?以创业教育为例,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重点是师资问题。浙江工贸学院在创业教育方式上采用普及性教育+精英式培育,主要由创业学院组织;其创业教育实践形成“三进”:进课堂,通识+专业;进专业,开放实训;进科研。解决了创业实体如何进园区,项目对接如何进市场,公益行动如何进社会等问题。

浙江工贸学院有24家与大院名校、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合办的科技应用及文化研究机构,其中10家属市级以上。这些科研机构有两个特点:一是与大院名校、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合办,这是体制机制层面。二是不同于华威大学、斯旺西大学,不以基础性研究和“高精尖”研究擅长,优势是应用型研究。学校要求师生创业要出校门,要求创业进园区、进市场、进社会。2010年温州市最大的黄龙商品市场无偿提供十多个店面,学校的学生团队入驻。2013年学生团队入驻温州源大创业园,创业实践有声有色。

3.路径选择——资产、资本经营

办高校,首先是从高校的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才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而做好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这是逻辑的一体。所以国有企业改制解困,由“传统制造业+出租”,转型为“高教+科技+创意”,形成现代服务业。浙江创意园(与温州报业集团合办),主要的特点是学校的专业和一些科研机构入驻,企业入驻,形成学校、企业、园区、创业实体一体化,2013年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了省级工业设计基地。知识产权服务园(与市科技局合办),是温州创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重点项目,形成版权、专利、商标“一站式”服务,园区入驻机构15家,入驻企业帮助学校培养专利工程师。2013年在这个基础上,建成了混合所有制的温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同年跟上海大学合办温州知识产权学院。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主要是软件服务外包、出口,还有人才服务基地等等。

资产、资本经营需要巧实力整合。浙江工贸学院“园区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入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编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丛书典型经验系列,本案例就是学校巧实力的一种诠释。

4.机制构建——自主办学

我国有些高校抱怨自己没有办学自主权,其实并非如此,关键是自己怎样建立自主办学的机制体制。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产权+市场契约”。“浙江工贸职教集团”有15家行业协会,园区企业70余家,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要解决利益共赢的机制,通过协议、契约来推动机制创新。浙江工贸学院三大园区入驻的企业,要承担教学义务,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要提供兼职专业教师、创业讲师和导师,进而推动高校治理模式创新。

产教融合怎样融合?这个问题要把握“四个度”:政府主导的“向度”、高等教育的“高度”、协同育人的“深度”、社会服务的“宽度”。浙江工贸学院建立适应市场的扁平式的组织设计,比如说建立学生服务中心、教师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财务服务中心,其中学生服务中心是学生处、招生处、就业处、团委全部合并在一起的。我院承担的一个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高职教育创新创业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就是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学校的实践。依据网络文献资料显示,利兹大学跟华威大学也可能都运用了这个战略绩效管理的工具。中国大陆高校缺的就是绩效和资产运营,他们只要求增加投入,产出没有考评。

三、专业创业解读和实践

专业创业分成三种形态:主线创业、边际创业和错位创业。主线创业是指基于所学专业所涵盖的行业或职业范畴中的创业;边际创业是指以专业为依托,在相互交汇、相互关联的行业边缘,创意创新的创业;错位创业是指以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为条件,以非专业的领域为对象的创业。主线创业的特征是专业创业,学以致用,学专用长,专业方向与创业方向高度一致;边际创业的特征是专业拓展,所学专业为主导,而创业方向既专非专,多专业相互交织,创业处于多专业的边缘区;错位创业是特征是专业迁移,创业基于专业学习的知识、专业化过程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的养成,借非专业领域为平台的创业。这三种创业形态的关联度主要是专业技术、专业课程、专业师资、专业团队和专业公司。

2013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2012年毕业的学生进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发现浙江工贸学院毕业生有几个专业创业率比较高,达到15%之多。原来的创业教育基本上都是封闭型的,师资、专业技术和专业课程不能很好为社会服务。不突破封闭的教育,专业技术、专业师资(人才)、专业课程(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就难以发挥。因此,只有跳出教育才能客观评价教育。浙江工贸学院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主线创业的案例,如计算机老师带领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专业的师生组成团队,注册温州易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电子信息研究院为平台进行技术开发。工业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创业注册温州易的产品设计有限公司,创业特征是专业的结合度非常紧密。再如浙江创意园的温州名购网,是电子商务专业师生注册的公司,已经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链。边际创业的案例,如2009届毕业生朱君峰同学,他学的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现在从事电子商务,他的团队获得2013年浙江省首届青年网络创业挑战赛冠军团队,获得银行授信200万元,这也是温州地区第一款电商贷款。错位创业的案例,如杨忠敏同学,他学的是机电一体化,选修的是瓯塑,成立了一家20多人的创业公司,主营瓯塑产品,他荣获了2012年文化新浙商,是唯一的90后。通过这些创新创业活动,学校2013年获得授权专利286项,有64个实训室对全校的师生开放,专业、非专业的师生都可以通过预约进行实训。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学院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创业的逻辑图:专业师资、专业技术和专业课程,通过创业推动师生成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当然也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特别是推动创业型高校持续发展。为此,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科技创新和投资软环境要进一步的改善,其中学校跟城市如何一体化的问题?浙江工贸学院提出了学校、园区和城市一体化构想。第二,就是对专业师资创业进行激励,这个激励因素包括资源共享、项目支持、创业战略、经济回报、职务晋升、名誉声望、专业提升、成果转让、精神需求等等,都要做好。

随着创业型高校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也逐渐显现出几个不容忽视的挑战。创业型城市与创业型高校如何双轮驱动?教师专业创业的激励机制如何完善?创业型高校:集权与分权如何平衡?如何防范创业的风险?大学如何在教育市场中增强市场竞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探索。

科学与创新:斯旺西大学的经验

伊恩·克拉吉

(斯旺西大学副校长、教授)

斯旺西大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创业教育、创新教育有关的一些举措,近年来在国际上已经引起一定的影响。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技术进步与必要创新相结合来提高经济效益。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新动力,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重要的核心要素,没有创新就没有更好的生产力。

一、与机构广泛合作,借力发展

斯旺西大学通过与其他机构包括企业的合作,来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例如有一个公司希望能够改变企业业务的模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斯旺西大学也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资金,于是斯旺西大学就参与到其中去,用了4亿5千万英镑。这个规模非常大,为此建设了新的校区,其中工程学院的规模增加了一倍,还建立了一个60英亩的研发平台。斯旺西大学发展的很多资金都来自于市场、行业,以及欧洲的投资银行。这是一个商业的业务与学校的项目相结合的典型案例。现在斯旺西大学正在进行第二期发展,是2亿英镑投资的规模,其中包括数学、计算机、物理学大楼等等,这些都是在我们校园里面重新计划的,其中物理学还包括辐射学,准备做很多辐射方面的研究。

二、教、产、研有机融合

斯旺西大学非常重视研究与产业的结合,并且让学生的实践融合进去。ESRI(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是著名的公司,与这样的公司合作,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这些公司有临时的居住设施,他们要做6年的研究,这样一些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会参与进来做一些研究,他们和企业一起做项目,研究甚至包括纳米化学。学校的罗伊斯大楼有许多研究学院,这个楼宇里面在不断地进行最新的研究,比如说A380的结构分析,就是由我们的工程团队共同研究的。一些先进的材料,包括钛合金的研究也是在这个楼宇进行的。学校之前有一个企业叫做SMART,可以做引擎方面的研究。

学校正在做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是要将金属盒玻璃表面变成太阳能板。这类金属钢很多是用于光伏行业的,人们看到的只是玻璃,没有看到光伏,它是可以发电的,它可以用光伏的材料起到发电的作用,这样一个项目是非常独特。目前有88个工人在做这个项目,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做这个项目。如果把这些材料建成楼宇,利用它本身的材质来发电,大型的楼宇可以向电网发电。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学校准备第二期的校区建成有这样的建筑,可以让它去发电。

三、大学要符合社会和政策的需求,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斯旺西大学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威尔士一个教育资金理事会的资助。在英国,英格兰和威尔士教育决策以及资金来源是不同的。威尔士政府也决定要把一些领域作为他们投资的重点领域,作为大学也需要知道政府的重点投资领域是哪些,比如说先进生产、生命科学、城市发展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关注的优先投资的领域。大学所做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和政策的需求,通过联盟关系和协同工作来更好地创新教育,通过合作来促进地区性经济发展。

塔塔集团项目,它是一个政府机构在这里面可以运用到资金的项目,威尔士政府非常推崇这样的项目。我们有三个不同的项目融合在一起,第一个就是LEAD,其中包括1 200万英镑的资助。AS⁃TUTE,它是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而且是第二次得到资金的项目。还有就是利用大学的资源不断地去推进新的产品,这些新的产品由大学和企业共同申请专利,因此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方面的项目,还是一个大学科技研发的项目。类似这样的项目有48个,有2亿金额的投资,有很多的企业都会从中获益。

A公司赚钱并为B公司创造机会,然后学校也参与其中,这是斯旺西大学的追求。作为一所大学,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尤其在过去的7年里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盟创新研究项目总监曾经评价说:“斯旺西大学的与工业结合模式将成为欧洲样板”。实际上斯旺西大学来自于欧盟的赞助还多于来自威尔士政府的资助,他们看到斯旺西大学现在在校园上做的创新之举,他们认为这个实际上是欧盟内部可以推广的一种模式。

(整理人:邱旭光)

(责任编辑:邱开金)

The Adaptation of Sino-UK Forum on Entrepreneurial City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ial city;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10.3969/j.issn.1672-0105.2014.01.001

G64

A

1672-0105(2014)01-0001-09

说明:本组文章根据演讲同声传译和数据资料整理,未经作者本人核对,部分题目系编者所加。

Absstract:Recently,Sino-UK Higher Education Forum on 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has been held in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Chinese and British scholars carried on academic dialogues and practice communication on this forum themed“Entrepreneurship Changes the World”,with discussions of entrepreneurial city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ial economy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in which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This journal reports claims and experiences from some of specialists and scholars based on sub-pandects for readers.

猜你喜欢

华威温州大学
Up/down-conversion luminescence of monoclinic Gd2O3:Er3+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laser ablation in liquid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重汽湖北华威公司:再获“高新技术企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