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研究

2014-02-04云亚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前房滤泡巩膜

云亚歌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研究

云亚歌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56例1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6例80眼)和观察组(80例8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降低术后浅前房及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疗效;安全性

青光眼以长期眼压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进而导致视神经损伤及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失明,被认为是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1-2]。临床常规采用小梁切除治疗以控制眼压,但传统术式术后浅前房、出血及低眼压等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眼科近年来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56例160眼,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56例160眼,依据眼压测量,房角、视野及眼底检查临床确诊;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6例80眼)和观察组(80例80眼);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33眼,女44例47眼,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2± 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34眼,女46例46眼,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5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即术前常规浸润麻醉,分别以穹隆、角膜缘做结膜瓣、巩膜瓣,再分离角膜并切除巩膜瓣小梁及周围虹膜组织,最后缝合巩膜瓣。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术前常规麻醉后先行前房穿刺,注意避免损伤角膜缘血管,之后再做结膜瓣和巩膜瓣,并于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棉片;棉片放置2~ 3 min后取出,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充分清洗术区,释放房水并切除小梁及周围虹膜组织,最后以可调节缝线缝合巩膜瓣两端。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1年手术成功判定标准为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无需降眼压药物应用[4];②眼压测定采用非接触眼压计,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③手术后前房深度分级采用Spaeth法,Ⅰ~Ⅱ度为浅前房[5];④术后滤泡分类采用Kronfeld法,Ⅰ~Ⅱ型为功能性滤泡[6];⑤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包括出血、低眼压及恶性青光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选择Epidata 3.02和 SPSS 18.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成组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分别为41.2%(33/80)、90.0%(72/80),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前眼压分别为(15±4)mmHg、(15±4)mmHg;术后6个月眼压分别为(11±4)mmHg、(8±3)mmHg;术后12个月眼压分别为(14±4)mmHg、(9±4)mmHg。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18.8%(15/80)、7.5%(6/80),观察组患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1.2%(65/80)、97.5%(78/80),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8/80)、8.8%(7/8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梁切除术已成为青光眼首选外科治疗方式,其通过切除小梁组织经巩膜下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间隙吸收,在降低眼压、提高滤过有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但有关小梁切除术后滤过瘢痕、浅前房及恶性并发症报道亦较多[7-8]。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传统小梁切除术失败率高达15%~20%[9]。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具有以下优势:前房穿刺可预防眼压过快下降,利于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调节;巩膜瓣缝合采用可调节线有助于术后滤过调节,保证前房深度;而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能够抑制眼部成纤维细胞增生,干扰胶原合成分泌,对于预防滤过通道堵塞及保存功能性滤泡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降低术后浅前房及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1] 吕明,孔凡宏,刘建华,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 9(11):2100-2101.

[2] 周定军.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1-142.

[3] 郭书文.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有白内障的疗效[J].眼外伤职业病杂志,2009,31(5):358-359.

[4] 宋云红.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J].山东医药,2009,49(34):106-107.

[5] 黄宝玲,王全志,陈瑞合.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对比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1,31(9):875-877.

[6] Lesk MR,Spaeth GL,Azuara-Blanco A,et a1.Reversal of optic disc cupping after glaucoma surgery analyzed with a scanning laser tomography[J].Opbthalmology,2009,10(6):1013-1018.

[7] 吴胜卫,孔凡宏,任淑兰.传统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青光眼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8):1575-1576.

[8] 张丽萍,王芳.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1):1455-1456.

[9] 廖凯.复合式和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404-405.

R775

A

1673-5846(2014)07-0088-02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青海西宁 810001

云亚歌(1974-),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眼科工作。Tel:13766188388

猜你喜欢

前房滤泡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常规超声对甲状腺滤泡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