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的可行途径*

2014-02-02高丽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劳模培训

高丽萍,傅 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产业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我国工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产业升级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态势,这要求作为中国工人主力军的产业工人不仅要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在全球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只有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切实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的成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作为对知识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追加教育,继续教育可以为产业工人的成长搭建广阔平台,满足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产业工人自我增值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产业工人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和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在中国产业工人中的需求及其发展空间

(一)产业工人受教育程度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的调整、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的提速,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国务院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农业户口劳动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非农户口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据2011年广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 (指1980年以后出生)调查报告显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产业工人约占产业工人总数的73.1%,这一比例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但高级技术工人和工人技师不到总数的10%,熟练工和初级技工占比40%,其余大量产业工人从事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据对黑龙江、重庆、四川等老工业基地调查的情况分析,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下滑已成为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步伐。《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另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相关技术和技术培训的仅占10%。而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等国家,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此外,在流动性较强的行业,下岗和离岗工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技能,再就业存在较大困难。

(二)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

目前中国城镇就业人口近2.5亿,约有6500万名职工属于产业工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口总数的26%;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40岁之间的中青年工人约有2500万名,占城镇就业产业工人总数的38.5%。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检测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4亿,在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原因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之后,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多数是在初中、高中毕业后开始陆续进入城市打工。“80后”和“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数量已逾亿。虽然拥有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但目前我国在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国外的同类产品在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大量活跃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我国的制造业虽然规模巨大产值丰厚,却只能称为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整个产业工人群体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的实现。通过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来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产业工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

以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北京市为例,根据2010年至2013年成人高考报名情况分析,外省市人口占报名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50%、54%、57.5%、58.7%。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调查《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显示,有68%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64%的农民工希望接受技能教育,54%的人外出务工动机是开阔眼界、学习本领和提高自身素质。2011年广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调查报告中显示,产业工人在就业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分别是“没有技术”和“学历太低”,占比 36.4%、32.8%。新生代产业工人不同于第一代产业工人只求生存的理念,而是在生存的基础上转而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由此可见,当前产业工人对于接受继续教育具有强烈的自身需求,期望能够通过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途径来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从而能够立足城市,融入城市,以寻求自身的更好发展。

二、面向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工人的文化基础和经济能力

当前产业工人的组成结构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为主体。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落后。产业工人在工作之前所接受到的基础教育存在质量不高、数量有限的问题。大多数产业工人在中学毕业后,未经任何技能训练就外出务工。产业工人受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所限,从事的工作收入低福利差,因经济原因而放弃学习机会。我国工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高端产业逐步代替低端产业,用工单位对用工要求日益提高,特别是对中高级技术支撑的劳动力需求明显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改制、人员流动频繁,在竞争中,产业工人往往由于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单一而被淘汰。经济负担重,自我投资能力差,直接影响到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二)产业工人所从事的工作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因为工业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产业工人从事的都是简单加工行业和车间流水线作业,其工作任务枯燥繁重且超时工作现象频繁。针对产业工人的调查发现,超过7成受访者感到工作压力巨大,主要原因是工时长,工资低。另外,近1成受访者每周要超时工作17小时以上。多数企业对产业工人使用多、培养少,产业工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深造。

(三)政府的政策机制和和社会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机制,政府和社会对面向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高度不够。最主要的表现是对于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巨大社会需求,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不足。据统计,2004年至2006年,中央政府投入农民工培训工程约12.5亿元,据此推算平均每位农民工培训的政府投入只有大约100多元。而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国家对任何一所大学的投入都常常数以亿计。因此,政府应在面向产业工人的继续教育中承担起相应的主导责任。现行规定要求企业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员工的职业发展培训,但在实际执行中,多数民营私营企业没有履行此项规定。据统计,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

三、面向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的可行途径

(一)建立双力驱动机制

国家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已经确立,但是政府尚需将继续教育纳入国家和各地区、各行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以调动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发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将继续教育的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对于普惠性和公益性的继续教育项目应予以鼓励。政府应承担起主体责任,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的继续教育工作,充分认识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技能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具体来讲,政府应积极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面向产业工人的继续教育事业,为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体制,建立“双力驱动”机制:即一方面给予动力,鼓励各类高校的继续教育机构积极承担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工作,给予承担产业工人继续教育的院校政策上的倾斜,设立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加大经济投入和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施加压力,规范行业企业对员工定期培训的监管,逐步推行产业工人就业上岗证与继续教育学分挂钩的制度,产业工人在岗工作一个阶段后必须修满若干学分,引导产业工人积极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政府还应监督企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

(二)发扬工会和劳模的组织和示范作用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也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应积极发挥其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大对产业工人参加继续教育的组织力度,加强对企业培训员工的责任和义务的监督作用。工会除了发挥监督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提取职工培训经费之外,还可以统筹开展产业工人的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工人的教育培训需求提供订单式培训,为产业工人建立教育培训档案,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产业工人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不仅能赋予产业工人必要的生存技能还能增强其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使产业工人从职业技能到文化素质、精神素养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一致。

劳动模范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成绩卓著的劳动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会应加大对劳模参加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劳模在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事业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了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不断提高劳模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华全国总工会自1992年起,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设立劳模本科班,至今已有22年。全国总工会划拨劳模专项经费,用于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学费和住宿费,并设专项经费资助生活困难的劳模、奖励成绩优异的劳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因材施教,根据劳模班学员特点制定和实施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劳模学员在完成学习,取得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后,不仅全面提升了个人素养,回到岗位后为企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劳模本科班是面向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成为面向产业工人实施继续教育的具体实践。社会和各级工会应大力宣传劳模接受继续教育的受益度,通过劳模的示范作用间接促进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推动市场对继续教育的资源配置能力

当前,对社会转型期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处在一个相对肤浅的阶段,在制度层面还不完善,需要制定更具有长久性、稳定性的一系列全面、协调的政策、法规制度及有效的产业工人继续教育激励政策,鼓励产业工人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同时要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与资源配置能力,才能促进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面向产业工人的继续教育,积极推动市场在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事业中的资源配置能力,弥补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可考虑由社会力量出资成立专门的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根据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人次、培训效果以及投资额度给予其投资主体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积极推动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和创立进城产业工人夜校、产业工人聚居区社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相对于公办教育而言,最大优势在于自主性和灵活性,能紧密关注特定人群的实际需要,可按照产业工人的需求,以最佳的方式和方法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2013年在工信部指导下建立的中国产业工人远程学历教育及技能提升服务平台,是政府推动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有益尝试。该平台是在全国范围内对“产业工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调研的基础上,整合政府、协会、高校、企业、服务机构等资源,为产业工人量身打造的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平台解决了产业工人培训和素质提升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助推产业升级,提升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提高了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效率和扶持的有效性。

[1]郧在廷,黄丹.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J].教育与职业,2011,(20):87-88.

[2]吴岚.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110-112.

[3]华玉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途径的探索 [J].职教论坛,2007,(11):27-29.

[4]许联超.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构想 [J].面粉通讯,2006,(2):48-50.

[5]陈朝萌,陈宝华.进城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初探 [J].继续教育研究,2006,(3):9-11.

[6]张桂春,卢丽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本质及教育培训的缺失[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2005,(28):61-64.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劳模培训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大邑县: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产业工人新时代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