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国背景下“精神富有”相关问题研究*

2014-01-28余德华

观察与思考 2014年12期
关键词:强国物质精神

□余德华 彭 兵

文化强国背景下“精神富有”相关问题研究*

□余德华 彭 兵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文化强国战略下,精神富有包含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大的文化实力四个方面的内涵。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必须处理好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之间的关系问题、注意个体明显的层次差异性、确立正确的建设态度。

精神富有 物质富裕 文化强国 科学发展 核心价值观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任何割裂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即使人的物质生活再丰富,缺少精神生活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如果一个人理想信念、道德素质出现了问题,那么这个人追求物质生活的手段和途径就很容易出问题。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从追求物质富裕到精神富有是人不断发展和解放自我,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一、“精神富有”提出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浙江省是全国先富起来的省份之一,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战略思想立足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目标。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同时提出,既是推动惠及全省人民的物质富裕,也是提出精神上共同富有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再次彰显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出发点的哲学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是物质上的现代化,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精神富有的提出是文化强国战略下的必然目标。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成为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尽管有很多人反思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曲折,但作为诞生了四大文明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也不容否认。近代以来,中国备受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从黑暗走向光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证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成为大国崛起的力量源泉。在实现文化强国梦想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特定的符号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能够焕发出新的价值。既然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不满足于仅仅实现物质上的富裕。中国人民追求的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追求的是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富有就意味着我们不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新的文明的开拓者,更是世界价值文化潮流的引领者。由此可见,精神富有目标的提出是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经济先发省份广大人民开拓进取、创造新的历史的自觉和自信。

第二,精神富有的提出是文化强国战略下时代的呼唤。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势不可挡,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在这场洪流中实现新型大国的崛起。当今社会,文化既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也是广大人民日常消费的对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生产出具有核心价值的文化产品,并通过文化消费为广大人民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很大程度上,大国之间的竞争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文化实力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凝聚力、吸引力的关键,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中国人民自古就有艰苦奋斗、勤劳智慧的精神传统,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成功将这种软实力转化为国际舞台上大国的硬实力。浙江人民更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全省人民凭着这种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响应时代的召唤,创造性地践行和推动了中国改革,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中绚丽的篇章。

第三,精神富有的提出是文化强国战略下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要求。中国多年来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中国制造”,深化改革要靠“中国创造”,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最终要靠全体人民科学技术与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文化产业也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重要经济形式,如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也成为提升经济增长后劲的重要内容。还需注意的是,经济增长为精神丰富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所有的物质增长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步发展。精神的富有必然会推动整个社会文化公共物品供给的增长,提高民族精神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最终赋予物质财富增长更多的意义。浙江省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提出精神富有,考虑到了在物质富裕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进而向人的全面发展迈进。在中国,即使是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先发省份,也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实现的阶段性现代化。广大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造能力的发挥需要依托强大的精神文化。

第四,精神富有的提出是文化强国背景下广大群众的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不仅为民族精神注入不竭动力,同时也成为提升广大人民生活层次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源泉。特别是浙江这样的省份,在经济领先物质相对富裕的前提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突出。如何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以文化促民生,以文化赋权益。只有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发展愿望。如果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才是关键。根据经济指标,浙江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这个时期精神的富有既是人民的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放眼全国让广大人民过上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生活成为党和国家的使命所在。

浙江,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富民强省”作为发展要义,领导全省人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乃至全面小康的飞跃发展。根据《2013年浙江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56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684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85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106元,分别连续13年和29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①《2013年浙江经济发展报告》,浙江统计信息网,2014年1月22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都大幅度提升,基本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了显著提高,并且覆盖一些新居民。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改革成就较为明显的省份,较早地意识到精神文化对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激发广大居民改革发展的工作热情、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因此,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目标任务。在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富”目标既是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也表现出经济先发省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较早实现物质文化现代化的前提下,浙江省必须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新掀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发挥文化引领方向,服务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作用。

二、“精神富有”的特定内涵

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深入推进“两富”浙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对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精神富有的内涵有深刻认识。精神富有是指在改造客观世界、实现物质富裕的过程中,人们的主观世界得到改造,精神文化需求层次与水平不断提高并得到满足,社会文化实力不断增强的状态。这一涵义告诉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富有应该建立在物质富裕的基础上,离开物质文明的所谓精神富有至少是不完整的、片面的、低水平的;人民群众在受到良好教育的基础上,具备了较高的精神素养和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社会文化实力较强,文化体系较为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治理,有成就感、安全感、幸福感。精神富有具有社会历史性、动态变化性、相对独立性、复杂多样性、主体差异性、过程长期性和难以准确量化等特点。精神富有有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表现,社会的精神富有是实现个人精神富有的前提,个人的精神富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浙江省将精神富有作为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提出,其实质就是将精神富有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其核心突出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文化强国战略下,精神富有包含科学的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强大的文化实力四个方面的内涵。

(一)科学的价值观

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要有强大的价值资源,这是民族认同、社会发展、政治和谐的精神内核。关于精神富有的指导思想问题,有人指出,精神富有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协调有序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①陈雪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精神富有建设》,《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3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应对价值渗透、维护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诉求,也是应对价值多元、解决文化困境、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现实需求。②王学俭、张智:《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学刊》,2012年第8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功能,起到了整合社会价值观念、构建全民族精神家园的作用,并且成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动力。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等关键词,涵盖了浙江省区域性历史人文特征,展现了当代浙江人的精神实质,成为新时期浙江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既是对浙江人在开拓进取过程中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今后浙江人价值导向的崭新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成为中国波澜壮阔改革洪流中的绚丽篇章。当时的浙江人努力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不断突破枷锁,实现了民营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正是凭借共同价值观的动力,浙江人经过艰苦努力,很快成为全国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浙江从一个农业为主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的经济强省,人均收入水平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准。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温州模式”、“浙江模式”、“浙江现象”、“浙江经验”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浙江也成为全国有些地区学习的榜样。虽然在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浙江也碰到了“成长的烦恼”,但浙江广大人民群众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精神理念,不断战胜艰难险阻,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追求又好又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价值观层面上,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成为激发浙江省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的重要文化符号,因此而成为浙江在改革发展中凝聚的时代灵魂、精神旗帜。一个精神富有的社会里,广大人民都具有昂扬向上的意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规定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决议对“三德”规范做出了全面、准确的概括,提出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近些年,正是有些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社会上才出现了“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没人扶”等影响恶劣的事件。为了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双重任务,浙江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省广泛地开展了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道德着手,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还鼓励人民群众诚实守信,积极践行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推动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此外,全省还开展了青少年“五爱”、“四有”教育活动,从小就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他们长大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了全面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浙江省还实施了《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科学运用多种形式、载体和手段,广泛、深入、持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全省广泛宣传“最美司机”吴斌的先进事迹,在先进人物和典型身上开展深度宣传,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如今,“最美浙江人”活动在浙江省广泛开展,大量思想道德素质高尚人物的典型事迹被发现和宣传,这些普通的人物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鼓舞更多的群众学先进、比先进。在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浙江的过程中,全省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涌现。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精神富有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理论,正是这些“最美”人物使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变得生动、具体,全体社会成员也被他们强大的感召力所吸引和带动。

(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的任务、原则和方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浙江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强省建设推进的主要任务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注重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精神富有就是人们有较强的精神修养,并且具有提升素质涵养的主动性。如果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就需要借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民间文化活动、民间博物馆等机构和平台,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群众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浙江省人均GDP已经达到9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大幅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而且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浙江省每年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在全国仅次于广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因此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能仅靠政府,可以尝试发挥市场的作用并发挥好政府管理、服务和指导作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一定就是精神富有的人,但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必须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从长远目标来看,浙江省如果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因此,政府还要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投入和保障,全面提高人才涵养的水平和层次。全省通过推进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提升人民群众的公民素质;借助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强大的文化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1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局限于经济崛起,还包括文化号召力的复兴。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如果要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提供不竭的动力,就需要鼓励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渊源的国家,虽然在近代的发展中因为种种原因国家实力落后了,但中华民族追求富强的理想和信心没有落后。中国正是通过文化强国战略来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然而,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许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与中国经济实力不相称。即使在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只占到GDP的3.8%,而美国和意大利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超过25%。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因为基础薄弱,也需要注意到可能碰到的困难。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法,浙江省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总量并不大,可能造成污染的造纸、文化用品制造等行业反倒领先。在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中,不但需要做大总量,还需及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提质、提速。可喜的是,浙江省在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数字内容与动漫等领域在全国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这逐步显现出引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转型的作用。只有有了强大的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和精神涵养的需求,才可能最终展现文化强国的魅力,成为世界各国欣羡的精神富有的国度。

三、精神富有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经济先发的省份,浙江省较早提出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战略目标,通过精神世界的建设,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梦想。笔者认为,在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过程中,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之间的关系问题。精神富有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物质富裕的社会、具有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政治昌明的社会、法治完善的社会、科教发达的社会、文化繁荣的社会、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①张伟斌、陈华兴:《试论精神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社会》,《浙江学刊》,2012年第6期。浙江省既然提出“两富”的战略目标,就说明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仅仅是物质富裕是不够的。虽然不能说物质富裕就是低阶段的,但事实证明,没有精神支撑的物质富裕是空虚、甚至危险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精神富有和物质富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文化强国的战略意图下,物质富裕是精神富有的必要基础和准备,精神富有是物质富裕的最终追求和归宿。两者之间不是一对矛盾体,处理得好会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中国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浙江省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精神富有的目标?这都说明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为全国范围内精神世界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个人层面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自然就凸显出来,精神富有的问题就需要引起重视。从社会层面来说,精神富有的目标有助于让全体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精神富有的重要性。同时,精神富有目标的提出也让人民群众认识到,仅仅是勤劳致富还是不够的,高尚、充实、和谐的精神世界才是富裕的灵魂。

二是建设精神富有社会具有明显的层次差异性。由于社会成员出身、成长经历、天资禀赋等都有差异,因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有所不同,“对精神富有内涵的理解、对精神富有的体验及由此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会体现出层次性的特征。”②胡坚:《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思考精神富有问题》,《浙江日报》2012年11月12日。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不是给每个社会成员都划定一个整齐一致的指标或标准,但这不意味着精神富有就没有规律可循。在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早期,所有社会成员都需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富有可能有着多层次的内涵。因此,对社会成员在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的要求也只能坚持底线的原则,对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必须坚持就高的原则。

三是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建设精神富有的社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成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不遗余力的共同努力。由于精神富有的实现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防止裹足不前,也需谨慎急躁冒进。过于保守,就会留恋精神文明建设的已有成果,夜郎自大,最终贻误发展时机;过于积极,可能会拔苗助长,提出超越现有物质基础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不合理目标。建设精神富有社会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勇于探索、积极实践,逐渐摸索出一条有章可循的规律,用于指导全国层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总而言之,建设精神富有社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努力,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全民族创造、创新文化的活力。经过努力,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充分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潜移默化地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最终实现精神上共同富有。

责任编辑:凌 雁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精神富有’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13JDZT01YB)课题最终成果。

作者余德华,男,丽水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教授;彭兵,男,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丽水 323000)。

猜你喜欢

强国物质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秦晋争霸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