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特蔬菜薄荷优质丰产技术

2014-01-27邓正春吴平安吴仁明廖林凤

作物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苗高薄荷中耕

邓正春,吴平安,吴仁明,杨 宇,廖林凤

(1常德市农学会,湖南常德415000;2常德市农业局,湖南常德415000)

薄荷Menhat arvensis,别名生阳菜、蕃荷菜、苏薄荷、水薄荷、薄荷叶,属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原产中国,既可药用又可菜用,三国时期已有栽培。薄荷营养丰富,每100 g嫩茎叶中含胡萝卜素7.26 mg,维生素B20.14 mg,维生素C 62 mg,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等。薄荷温辛,无毒,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扩张毛细血管、发汗、驱风、散热、清暑、化痰及杀菌等功效;还可治疗头疼、偏头痛、咽喉肿痛等病症;可加入牙膏、口香糖中,能杀灭口腔中的病菌。嫩茎叶具有爽口、去腥、增香的作用,可炒食或开水烫后凉拌,也可晒制干菜。还可制成薄荷茶、薄荷酒及饮品等。薄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以江苏、江西、浙江、河北栽培较多。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薄荷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下根茎无休眠期,是繁殖的主要部分。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暗绿色和灰绿色等;叶缘有锯齿,两面有疏毛。轮生花序,苞片披针形,边缘有毛;花萼基部联合成钟形,外边有毛和腺点;花冠淡红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正常花朵有雄蕊4枚,雌蕊1枚,花柱顶端2裂,伸长花冠外面;一般每年开花1次;自花授粉一般不结实,必须依靠风或者昆虫进行异花传粉才能结实;开花至种子成熟20 d左右。

1.2 生物学特性

薄荷喜湿怕涝,耐寒耐热,同时耐荫。早春土温2~3℃时,地下根茎发芽。生长适温20~30℃,5~6月生长最快。气温降至-2℃时,植株枯萎。根茎耐寒力极强,只要土壤有一定的水分,在-30~-40℃也能安全越冬。薄荷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壤土、沙壤土和腐殖质土壤中生长良好。薄荷既可在平原生长,又可在海拔1 200~2 200 m的地区生长,尤其在海拔300~1 000 m时,其精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

2 品种选择

主要品种有青茎圆叶品种、紫茎紫脉薄荷、椒样薄荷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相应品种。

2.1 青茎圆叶品种

又叫水晶薄荷、薄荷王、白薄荷和黄薄荷,简称青薄荷。苗期茎秆方形,上部青色;叶片绿色,卵圆或椭圆形,叶脉淡绿色;叶缘锯齿密而不明显。成株期茎秆上部青色,基部淡紫色;叶片卵圆形,叶缘锯齿深裂而密;叶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颜色较淡;叶脉淡绿色。花冠白色微蓝,雌雄蕊均有。抗旱能力较强。其原油含脑量80%。

2.2 紫茎紫脉薄荷

简称紫薄荷。茎秆方形、紫色。幼苗期茎秆紫色,叶片暗绿色,叶脉紫色,叶面平整,叶缘锯齿浅而稀。成株期叶长椭圆形,顶端1~5对叶片的叶脉紫色,其下部叶片叶脉淡绿色,叶缘带紫色的仅在顶端1~5对叶片。花冠淡紫色,雄蕊不露,可以结实。根系入土较浅,匍匐茎裸露在地表的较多,抗旱性差。原油含脑量80%~85%。

2.3 椒样薄荷

又叫胡椒薄荷、黑薄荷、欧洲薄荷。株高80~110 cm,茎四棱,叶对生,花萼钟状,长2~3 mm,花冠淡紫色,裂片4枚,雄蕊4枚,退化;花柱2裂,伸出花冠外。分青茎种和紫茎种。前者茎、叶绿色,披针形至椭圆形,叶面平整,叶缘锯齿深而锐。后者茎紫色,叶片暗绿色,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叶面较光滑,无绒毛,叶缘锯齿钝而密。

3 繁殖方法

3.1 根状茎繁殖

冬春两季都可繁殖。南方气温高,10~11月栽种;北方气温低,3~4月栽培。栽培时,先将种根切成长6~7 cm的小段,可按行距25~30 cm开沟进行条栽,或者按株距12~15 cm,挖6 cm深的穴,每穴栽2~3小段,用土将沟穴填平,轻轻压实。

3.2 地上茎与匍匐茎繁殖

用地面长出的匍匐茎作繁殖材料,也可用地上茎进行扦插繁殖。在6~7月份第一次收获时,割掉植株和匍匐茎,或用植株上段的嫩枝,切成长10 cm左右的小段,将小段2/3插入湿润的畦上,行株距为5 cm×5 cm,畦上覆盖遮荫设施,保持土壤湿度,经1~2周后可以成活,当苗高10~13 cm时,进行移植。

3.3 分株移植

选择生长良好、品种纯正的薄荷做种,选无病虫害的薄荷田作留种地。秋收后中耕除草,合理追肥,到翌年4~5月份,当苗高10~15 cm时进行定植,每穴栽苗1~2株。这种办法在1~2次收获时都可进行。

3.4 种子繁殖

(1)种子直播。苗床翻耕后,土壤整平整细,施足基肥,适当浇水,将种子用100倍细沙土混匀,按30 cm的行距条播,然后用灰土或焦泥灰浅覆盖,厚度0.3 cm左右,再用锹轻拍,使种子与土壤混匀密接,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2)育苗移栽。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不黏重的地块作苗床。播种前,翻耕土壤,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45 000~60 000 kg,整成长12~15 m,宽1.5 m的苗床,表面土壤平整细碎,然后将种子与50倍细沙土充分混匀,均匀播在苗床上,浅覆土,稍压实。上面覆盖稻草,经常喷水保持湿润,大约2~3周即可发芽。齐苗后揭去稻草。当苗高6~10 cm时,选傍晚或阴天移栽。

为了保证薄荷的优良特性,一般采用根状茎繁殖。

4 栽培技术

4.1 露地栽培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高燥、保肥保水、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向阳地块,并且2~3年未种植薄荷的地块作为栽培地。土壤深耕细耙,整平整细,每公顷施有机肥15 000×22 500 kg。在秋冬季翻土,深25~30 cm,北方一般作成平畦,南方则作高畦,畦宽1.3~1.5 m,沟宽25 cm左右、深20 cm。

(2)适时移栽。薄荷一般在春秋季节移栽,但以4~5月份定植较好。一般在晴天下午或阴雨天移栽较好。移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将根茎、幼苗或扦插苗按行距50 cm、株距35 cm,每穴1株,斜摆在栽培沟内,盖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在高温干旱、阳光强烈的天气条件下,要覆盖遮阳网,并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成活。

(3)合理追肥。一般每中耕1次追肥1次。菜用薄荷以氮肥为主,每公顷施用氮肥150~225 kg,也可结合浇水每公顷施淡粪水37 500~45 000 kg。在苗期和生长期少施肥,分枝期多施肥。第1次收获后,在行间挖宽20~30 cm,深10 cm的沟,每公顷施复合肥300 kg;当苗高10 cm左右时,每公顷施复合肥150~225 kg。第2次收获后,每公顷施氮肥150 kg,以促进早发、苗壮。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做到雨停水干,尤其在现蕾期特别注意防止积水。

(4)中耕除草。在苗高5~10 cm时,或定植成活后,可以进行第1次中耕;苗高15~20 cm时进行第2次中耕;苗高25~30 cm时进行第3次中耕。每收获1次需中耕1次,除掉过多的根茎,防止幼苗过多,导致生长不良。连作的薄荷地幼苗过多时,在当年第1次中耕除草时,进行疏除,一般每隔6~10 cm留苗1株。

4.2 大棚假植春提早栽培

在待培育的植株地上部进入休眠状态时,要及时清理地上枯枝落叶,并且浇透水,以度过休眠期。休眠后,在地面封冻前将根茎挖出,然后挖沟埋藏,晚霜期前40~50 d,将其假植于大棚内,一般株行距5 cm×5 cm。假植后土壤温度白天控制20~25℃,夜间保持10℃以上,大约10~15 d即可长出幼苗。第一茬小苗高5 cm左右时可浇水,每公顷施硝酸铵450 kg,以后喷施叶面肥为宜,每10 d喷1次,叶面肥为尿素+磷酸二氢钾+白糖(2∶1∶3)的混合液150倍液。假植后30 d左右,幼苗高15~30 cm时即可采收。第一茬收后,加强田间管理,可以连续采收。

5 科学施硒

用含硒200~400 mg/kg的富硒叶面肥25 g,加卜内特5 mL或好湿1.25 mL,对水15~20 kg,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喷施到叶片正反面。一般在苗高10~15 cm施硒1次,每公顷施硒溶液225 kg;旺盛生长期再施硒1次,每公顷施硒溶液450 kg;以后每采收1次施硒1次,每公顷每次施硒溶液450 kg,间隔期10~15 d。阴天和晴天下午4时后施硒效果较好,施硒后4 h之内遇雨,应补施1次。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采收前15 d停止施硒。生产出的含硒薄荷经检测硒含量符合GB28050的标准时,即可作为富硒薄荷销售。

6 病虫防治

6.1 黑胫病

苗期发病较多,可在发病初期用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4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1~2次。

6.2 锈病

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 000倍液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

6.3 斑枯病

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等量的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4 小地老虎

一般在卵孵化盛期用灭杀毙8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10%溴马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7~10 d喷1次,连喷3次。

6.5 烟青虫

一是翻耕土壤,将蛹翻到地表,破坏其羽化通道,使成虫羽化后难以出土而窒息死亡。二是将60 cm长的杨树枝,每把5~10枝,插到田间,每公顷150把,每5~10 d换1次,每天早晨及时收集成虫消灭。在卵孵化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 000~4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7 采收与留种

7.1 适时采收

菜用薄荷当株高20 cm左右及时采收嫩尖供食。温暖季节15~20 d采收1次,冷凉季节30~40 d采收1次。采摘薄荷嫩尖时,下部必须保留2~3片健壮叶片,以利于再生。

7.2 留种

留种田的面积与大田面积之比为1∶2。在某一田块中,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优良植株较多,杂株较少时,在出苗后至采收前,结合中耕除草,将杂株连根挖起运出田外;杂株较多时,可在苗高15 cm左右时,将优良植株逐株带土挖起,集中移栽于留种田,作为来年良种扩大繁殖。

[1]邓正春,郑文凯,吴平安,等.名优蔬菜富硒生产关键技术[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9.

[2]陈明波,于成军,向银娥.薄荷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9(4):12-14.

[3]张明军.菜用薄荷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3):11-12.

猜你喜欢

苗高薄荷中耕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那盆猫薄荷 终
那盆猫薄荷 4
那盆猫薄荷(2)
那盆猫薄荷 1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