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年级学生会管理创新模式初探

2014-01-26解加伟赵婷

关键词:模式新时期高校

解加伟+赵婷

摘 要:新时期,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学分制的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优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如何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质拔尖的优质人才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年级学生会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组织日益凸显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合理地设置机构、定性定位以及高效地管理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年级学生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90-03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质拔尖的优质人才。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培养综合素质拔尖人才的基础,也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自1999年我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98年的643万增加到2232万。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学分制的实行推广、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优化和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发展,班级作为大学生活动的基本单元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和年级工作的立足点和靶点。然而,不同年级的管理有其针对性和特殊性。因此,如何立足于班级、放眼于年级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目标。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和载体,是学生锻炼自我、磨炼自我和提升自我的“第二课堂”。然而,目前高校的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病和不足,新型年级学生会管理模式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必然选择。

一、年级学生会诞生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高等学校学生会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应积极发挥学生组织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校学生会—院系学生会—年级—班级”的纵向管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传达不通畅、工作效率低下、组织内部横向交流缺乏、纵向之间产生管理“无人区”和“真空区”等弊病。

2002年,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分团委提出“年级工作制”,并成立年级工作组,不仅严密了学生管理网络,而且加强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2013年12月26日,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分团委因此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的荣誉称号[2]。此后,“年级学生会”管理模式逐渐在部分高校开始推广,在不断探索中缓慢地成长和发展。

二、年级学生会推广的意见与必要性

(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

从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在院系、专业和班级的设置上均有所增加以适应升学率逐年增高所带来的教学难题。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3]。然而某些高校师生比例低至1:300,甚至是1:400。事实上,有限的师资力量逐渐无法负担逐年递增的学生人数,势必导致管理疏忽、信息传达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就需要一个直接传达辅导员思想,对上配合、对下领导的年级学生组织来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

(二)学分制的实施推广

学分制是新时期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体制,倡导“以学生选课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充分发挥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修学计划的自主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由于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管理出现自主性、分散性、流动性的特点,班级概念淡化[4]。年级学生会的队伍建设来源于学生而服务于学生,他们更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能够很好地发现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的现状和需求。培养一批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优秀学生干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之桥,可使信息的上传和下达更加畅通,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教育接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共同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已经从原始的重视课本知识转型为以课本为主同时倡导课外拓展的趋势。年级学生会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和开展丰富的校园科研、文体、艺术类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切实担负起高校积极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艰巨任务和重要使命。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世界多元化的演变和竞争国际化的发展,促进了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响应时代的号召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大高校均将学生干部任职加入到评先评优和奖学金评定等考核标准中,企业和机构也通常将应聘者在校的社会任职情况作为评判其综合素质的一项参考指标。年级学生会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生组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升自我的空间和平台,更重要的是其在推崇素质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五)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力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年级学生会为平台和载体,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和完善自我,培养主人翁的意识和勇于担当的品质,深化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切实肩负起高校教书育人的职责,为社会提供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优质人才。endprint

三、当前高校年级学生会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各高校的年级学生会设置基本都是复制现有校或院系团委学生会的纵向管理模式,放眼于年级而扎根于班级,存在着明显的弊病,如图1。

(一)横向沟通不足

主席和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平等地隶属于辅导员管理,然而年级学生会的工作立足于整个年级,由于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内容又存在交叉,互相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导致年级工作被肢解,责任被分摊,开展效率降低。同传统的学生会组织一样,各部门委员均由选举产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由于各自工作的特殊性,各部门间缺少互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集体的力量。

(二)纵向管理失控

年级学生会是在年级工作的特殊性、针对性下应运而生的学生组织,其职能和范畴与班委工作难免有部分重叠,这就会由于大家的责任分担意识而产生管理“无人区”。同时,由于学生干部的设置层次过多,纵向之间传达效率逐层下降,一些日常工作流于形式,产生管理“真空区”。长此以往,辅导员的指示和吩咐无法高效、快速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意见和愿望也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反馈给教师,导致纵向之间逐层管理失控。

(三)特殊管理劣势

年级学生会的组织建设不同于校、院系学生会组织,其全体成员均来自于同一年级。然而由于组织的设置必然存在着等级,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管理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同学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导致组织内部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在组织建设上没有关联但工作内容又有交叉,互相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又同时隶属于辅导员管理,涉及工作有交叉时互相配合和互相帮助的积极性不高,加大了辅导员的管理负担。

(四)组织形同虚设

年级学生会的设置是下辖于校、院系学生会而立足于班级之上,学生对校、院系学生会和班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年级学生会观念淡薄,大部分优秀学生干部都争相到校、院系学生会竞选而不愿意到年级学生会工作,认为年级学生会的发挥空间小、平台少,从而降低了年级学生会的学生干部队伍质量。同时,由于年级学生会组织本身体制的不健全和管理模式的不成熟,加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繁忙而疏于管理,导致其存在形同虚设。

图1 当前年级学生会设置模式

四、新型年级学生会的改革创新

(一)新型模式的设置

设置年级学生会主席一名,由辅导员直接领导,负责管理年级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年级学生会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习部、体育部等常规部门,同时设置班长、团支书小组,主席同时管理各部门和班长、团支书小组。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委员包括公开竞选的人员和各班相应的班委,例如学习部部长直接管理公开竞选的委员和各班的学习委员,即各班班委直接隶属于相应的部门。

(二)新型模式的特点

新型年级学生会的机构设置突破了以往的直接复制校、院系学生的陈旧模式,成立常规部门和班长、团支书小组将年级和班级管理整合在一起,班级与年级管理交叉渗透;各班班委干部吸收到年级学生会的相应部门中,形成一个横向、纵向交叉的网状管理模式,共同服务于教师和同学。

(三)新型模式的优势

首先,主席直接领导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可以避免辅导员的工作被分解而产生管理死角,促进年级学生会和班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主席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和补充辅导员的指示和工作,促进年级工作进一步发展。其次,各班班委直接隶属于相应的部门,共同的工作性质使得组织内部之间交流更加畅通,部门内部之间更加融洽,消除了工作内容重叠导致的管理“真空区”;以班委为载体的交流使班级之间互相加强了解和认识,班级之间更加和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性竞争;部门之间、班级之间的交叉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力度的深化使得年级学生会的整体质量更高,战斗力更强,年级学生会的概念在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日益根深蒂固,为进一步推广交叉渗透型创新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 改革后的交叉渗透型创新模式

五、新型年级学生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日常工作制度化

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学生干部“值班制”,每天安排没课的学生干部在办公室值班,帮教师整理材料、录入文件等,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加深感情,更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干部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干部加深对年级和组织的情感和了解;各部门工作制订详细的计划,常规工作严格执行,如学习部的考勤、生活部的卫生检查等,同时主席定期检查、考核;年级学生会每周“例会制”,主席给各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各部门总结本周的工作并积极开展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集体讨论改良意见。

(二)特色工作创新化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特色工作,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思变化、谋发展、求进步、争创新,推陈出新,争先创优。例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链带帮扶”工作,根据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结成对子,互相督促、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三)工作平台信息化

借助新时期信息化管理,以网络、多媒体为媒介,带动年级学生会工作创新、升级。如建立年级学生干部工作QQ群、飞信平台、微博,平时可以交流工作、学习心得和生活体会,以学生干部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例如,组织部可以建立党支部管理信息化系统,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奖惩、申请入党人员培养等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方便查阅和监督,同时借助网络、多媒体加强党员教育,调动党员参学兴趣,增强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信息化工作深化。

(四)工作方法创新化

常规方法是基础,稳健发展是核心,争先创优是目标。在常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不变中求变化,稳中求发展,推陈出新,争先创优。如定期开展集体讨论会议、外出学习等,为年级学生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鲜血液,切实提高组织建设、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叶绍义.“年级工作制”创新高校院系学生管理体制——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建创新研究报告[J].科技广场,

2008,(6).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4]彭定基,陈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年级学生委员会独立建

制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0,(9).endprint

三、当前高校年级学生会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各高校的年级学生会设置基本都是复制现有校或院系团委学生会的纵向管理模式,放眼于年级而扎根于班级,存在着明显的弊病,如图1。

(一)横向沟通不足

主席和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平等地隶属于辅导员管理,然而年级学生会的工作立足于整个年级,由于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内容又存在交叉,互相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导致年级工作被肢解,责任被分摊,开展效率降低。同传统的学生会组织一样,各部门委员均由选举产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由于各自工作的特殊性,各部门间缺少互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集体的力量。

(二)纵向管理失控

年级学生会是在年级工作的特殊性、针对性下应运而生的学生组织,其职能和范畴与班委工作难免有部分重叠,这就会由于大家的责任分担意识而产生管理“无人区”。同时,由于学生干部的设置层次过多,纵向之间传达效率逐层下降,一些日常工作流于形式,产生管理“真空区”。长此以往,辅导员的指示和吩咐无法高效、快速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意见和愿望也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反馈给教师,导致纵向之间逐层管理失控。

(三)特殊管理劣势

年级学生会的组织建设不同于校、院系学生会组织,其全体成员均来自于同一年级。然而由于组织的设置必然存在着等级,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管理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同学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导致组织内部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在组织建设上没有关联但工作内容又有交叉,互相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又同时隶属于辅导员管理,涉及工作有交叉时互相配合和互相帮助的积极性不高,加大了辅导员的管理负担。

(四)组织形同虚设

年级学生会的设置是下辖于校、院系学生会而立足于班级之上,学生对校、院系学生会和班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年级学生会观念淡薄,大部分优秀学生干部都争相到校、院系学生会竞选而不愿意到年级学生会工作,认为年级学生会的发挥空间小、平台少,从而降低了年级学生会的学生干部队伍质量。同时,由于年级学生会组织本身体制的不健全和管理模式的不成熟,加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繁忙而疏于管理,导致其存在形同虚设。

图1 当前年级学生会设置模式

四、新型年级学生会的改革创新

(一)新型模式的设置

设置年级学生会主席一名,由辅导员直接领导,负责管理年级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年级学生会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习部、体育部等常规部门,同时设置班长、团支书小组,主席同时管理各部门和班长、团支书小组。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委员包括公开竞选的人员和各班相应的班委,例如学习部部长直接管理公开竞选的委员和各班的学习委员,即各班班委直接隶属于相应的部门。

(二)新型模式的特点

新型年级学生会的机构设置突破了以往的直接复制校、院系学生的陈旧模式,成立常规部门和班长、团支书小组将年级和班级管理整合在一起,班级与年级管理交叉渗透;各班班委干部吸收到年级学生会的相应部门中,形成一个横向、纵向交叉的网状管理模式,共同服务于教师和同学。

(三)新型模式的优势

首先,主席直接领导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可以避免辅导员的工作被分解而产生管理死角,促进年级学生会和班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主席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和补充辅导员的指示和工作,促进年级工作进一步发展。其次,各班班委直接隶属于相应的部门,共同的工作性质使得组织内部之间交流更加畅通,部门内部之间更加融洽,消除了工作内容重叠导致的管理“真空区”;以班委为载体的交流使班级之间互相加强了解和认识,班级之间更加和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性竞争;部门之间、班级之间的交叉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力度的深化使得年级学生会的整体质量更高,战斗力更强,年级学生会的概念在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日益根深蒂固,为进一步推广交叉渗透型创新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 改革后的交叉渗透型创新模式

五、新型年级学生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日常工作制度化

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学生干部“值班制”,每天安排没课的学生干部在办公室值班,帮教师整理材料、录入文件等,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加深感情,更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干部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干部加深对年级和组织的情感和了解;各部门工作制订详细的计划,常规工作严格执行,如学习部的考勤、生活部的卫生检查等,同时主席定期检查、考核;年级学生会每周“例会制”,主席给各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各部门总结本周的工作并积极开展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集体讨论改良意见。

(二)特色工作创新化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特色工作,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思变化、谋发展、求进步、争创新,推陈出新,争先创优。例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链带帮扶”工作,根据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结成对子,互相督促、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三)工作平台信息化

借助新时期信息化管理,以网络、多媒体为媒介,带动年级学生会工作创新、升级。如建立年级学生干部工作QQ群、飞信平台、微博,平时可以交流工作、学习心得和生活体会,以学生干部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例如,组织部可以建立党支部管理信息化系统,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奖惩、申请入党人员培养等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方便查阅和监督,同时借助网络、多媒体加强党员教育,调动党员参学兴趣,增强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信息化工作深化。

(四)工作方法创新化

常规方法是基础,稳健发展是核心,争先创优是目标。在常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不变中求变化,稳中求发展,推陈出新,争先创优。如定期开展集体讨论会议、外出学习等,为年级学生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鲜血液,切实提高组织建设、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叶绍义.“年级工作制”创新高校院系学生管理体制——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建创新研究报告[J].科技广场,

2008,(6).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4]彭定基,陈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年级学生委员会独立建

制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0,(9).endprint

三、当前高校年级学生会管理存在的弊端

目前,各高校的年级学生会设置基本都是复制现有校或院系团委学生会的纵向管理模式,放眼于年级而扎根于班级,存在着明显的弊病,如图1。

(一)横向沟通不足

主席和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平等地隶属于辅导员管理,然而年级学生会的工作立足于整个年级,由于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工作性质不同而工作内容又存在交叉,互相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导致年级工作被肢解,责任被分摊,开展效率降低。同传统的学生会组织一样,各部门委员均由选举产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由于各自工作的特殊性,各部门间缺少互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集体的力量。

(二)纵向管理失控

年级学生会是在年级工作的特殊性、针对性下应运而生的学生组织,其职能和范畴与班委工作难免有部分重叠,这就会由于大家的责任分担意识而产生管理“无人区”。同时,由于学生干部的设置层次过多,纵向之间传达效率逐层下降,一些日常工作流于形式,产生管理“真空区”。长此以往,辅导员的指示和吩咐无法高效、快速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意见和愿望也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反馈给教师,导致纵向之间逐层管理失控。

(三)特殊管理劣势

年级学生会的组织建设不同于校、院系学生会组织,其全体成员均来自于同一年级。然而由于组织的设置必然存在着等级,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学生管理同一年级或班级的同学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导致组织内部的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在组织建设上没有关联但工作内容又有交叉,互相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又同时隶属于辅导员管理,涉及工作有交叉时互相配合和互相帮助的积极性不高,加大了辅导员的管理负担。

(四)组织形同虚设

年级学生会的设置是下辖于校、院系学生会而立足于班级之上,学生对校、院系学生会和班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年级学生会观念淡薄,大部分优秀学生干部都争相到校、院系学生会竞选而不愿意到年级学生会工作,认为年级学生会的发挥空间小、平台少,从而降低了年级学生会的学生干部队伍质量。同时,由于年级学生会组织本身体制的不健全和管理模式的不成熟,加上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繁忙而疏于管理,导致其存在形同虚设。

图1 当前年级学生会设置模式

四、新型年级学生会的改革创新

(一)新型模式的设置

设置年级学生会主席一名,由辅导员直接领导,负责管理年级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年级学生会设置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习部、体育部等常规部门,同时设置班长、团支书小组,主席同时管理各部门和班长、团支书小组。各部门设部长一名,委员包括公开竞选的人员和各班相应的班委,例如学习部部长直接管理公开竞选的委员和各班的学习委员,即各班班委直接隶属于相应的部门。

(二)新型模式的特点

新型年级学生会的机构设置突破了以往的直接复制校、院系学生的陈旧模式,成立常规部门和班长、团支书小组将年级和班级管理整合在一起,班级与年级管理交叉渗透;各班班委干部吸收到年级学生会的相应部门中,形成一个横向、纵向交叉的网状管理模式,共同服务于教师和同学。

(三)新型模式的优势

首先,主席直接领导年级学生会和班级,可以避免辅导员的工作被分解而产生管理死角,促进年级学生会和班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主席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和补充辅导员的指示和工作,促进年级工作进一步发展。其次,各班班委直接隶属于相应的部门,共同的工作性质使得组织内部之间交流更加畅通,部门内部之间更加融洽,消除了工作内容重叠导致的管理“真空区”;以班委为载体的交流使班级之间互相加强了解和认识,班级之间更加和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良性竞争;部门之间、班级之间的交叉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力度的深化使得年级学生会的整体质量更高,战斗力更强,年级学生会的概念在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日益根深蒂固,为进一步推广交叉渗透型创新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 改革后的交叉渗透型创新模式

五、新型年级学生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日常工作制度化

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体系、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如,学生干部“值班制”,每天安排没课的学生干部在办公室值班,帮教师整理材料、录入文件等,既有利于师生之间加深感情,更有利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高学生干部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干部加深对年级和组织的情感和了解;各部门工作制订详细的计划,常规工作严格执行,如学习部的考勤、生活部的卫生检查等,同时主席定期检查、考核;年级学生会每周“例会制”,主席给各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各部门总结本周的工作并积极开展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分析存在的不足,同时集体讨论改良意见。

(二)特色工作创新化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特色工作,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思变化、谋发展、求进步、争创新,推陈出新,争先创优。例如,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链带帮扶”工作,根据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结成对子,互相督促、互相帮助,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三)工作平台信息化

借助新时期信息化管理,以网络、多媒体为媒介,带动年级学生会工作创新、升级。如建立年级学生干部工作QQ群、飞信平台、微博,平时可以交流工作、学习心得和生活体会,以学生干部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例如,组织部可以建立党支部管理信息化系统,党员基本情况、党员奖惩、申请入党人员培养等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方便查阅和监督,同时借助网络、多媒体加强党员教育,调动党员参学兴趣,增强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信息化工作深化。

(四)工作方法创新化

常规方法是基础,稳健发展是核心,争先创优是目标。在常规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吸收新思想、新方法,不变中求变化,稳中求发展,推陈出新,争先创优。如定期开展集体讨论会议、外出学习等,为年级学生会的发展和壮大注入新鲜血液,切实提高组织建设、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叶绍义.“年级工作制”创新高校院系学生管理体制——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建创新研究报告[J].科技广场,

2008,(6).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4]彭定基,陈晓丽.新形势下高校年级学生委员会独立建

制的探讨[J].大众科技,20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式新时期高校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