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3例临床分析

2014-01-26曹新亮孙郑春马旭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面肌小脑面神经

曹新亮 孙郑春 马旭东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3例临床分析

曹新亮 孙郑春 马旭东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3例面肌痉挛患者采取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5~35个月,33例患者中,术后24例面肌痉挛立即消失,2例患者术后2周内痉挛逐渐停止,5例术后3~8个月痉挛逐渐消失,2例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为100%。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面瘫7例,暂时性听力下降3例,耳鸣3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口周疱疹1例。平均随访18个月,治愈率93.94%(31/33),无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治疗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为面肌抽搐,指一侧面 部肌肉反复不自主地阵发性无痛性抽搐,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功能性疾病,其进展缓慢。但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地抽动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33例面肌痉挛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采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31~61岁,平均年龄48.3岁;病程0.5~20年,平均5.7年;左侧病变15例,右侧病变18例,均为单侧发病。手术前均采用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占位病变;行3.0 TMRI面神经薄扫,术前查找责任血管,评估手术难度。

1.2 手术方法[2]:手术全部采用经口插管全身麻醉,取健侧向下侧卧位,取耳后发际内竖切口,长4~6 cm。开骨窗直径约2~2.5 cm,硬膜切开后,移入显微镜,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处(root exit zone,REZ);仔细识别压迫责任血管,将其推移离开REZ充分减压,选择合适大小和形状的Teflon垫棉置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术野彻底止血,严密缝合硬膜,骨窗钛网修补,分层关颅,不留置引流管。术后严格卧床48 h,给于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

2 结 果

全部病例随防5~35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时间内疗效评价:首先根据面肌痉挛程度术前判定:患侧面肌痉挛严重程度按Shorr标准进行分级:0级:无痉挛;Ⅰ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Ⅱ级:轻度,眼睑面肌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Ⅲ级:中度,明显痉挛,轻度功能障碍;Ⅳ级: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伴睑裂变小,视力下降,影响工作、行走等。0~Ⅱ级者给予观察或药物治疗,术前Ⅲ、Ⅳ级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由Ⅲ~Ⅳ级降为0级为完全缓解,由Ⅲ~Ⅳ级降为Ⅰ~Ⅱ级者为明显缓解,未达此标准即为无效。本组33例患者中24例面肌痉挛症状于MVD术后立即完全缓解(Shorr0级);7例患者症状于术后2周至8月内逐渐完全缓解(Shorr0级);手术完全缓解率为93.94%,另2例患者症状术后也出现明显缓解(ShorrⅠ~Ⅱ级)。术后并发症:迟发性面瘫7例,暂时性听力下降3例,耳鸣3例,均给予活血化瘀、神经营养、维生素类药物应用,均在10 d~6个月内逐渐缓解和消失;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经卧床、脱水治疗3 d后消失;口周疱疹1例,给予阿昔洛韦1周后消褪。

3 讨 论

面肌痉挛发病率约为6.4/10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多见。目前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很多,如药物、理疗、针灸、神经阻滞、射频、肉毒素注射以及手术治疗:选择性神经切断术、远段神经抽出术等,这些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减轻抽搐发作,但是长期随访发现它们均不能彻底治愈面肌痉挛,并且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面瘫。现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因其治愈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HFS的首选方式[1]。

3.1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患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律的、无痛性的不自主抽动,可自行缓解,常因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发作自眼睑开始逐渐向下发展至面颊部、口角;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或3.0TMRI面神经薄扫发现明显责任血管;面部肌电图出现节律性的频率为每秒5~20次的爆发放电,同时也有单次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爆发放电,后者的放电频率可以高达150~250次/秒,可以据此确立诊断[1]。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继发性面肌痉挛、癔症性眼睑痉挛、习惯性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

3.2 手术适应证及术前准备。一般健康状态良好,年龄在65岁以下的面肌痉挛患者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3]。首先完善术前检查,综合评价心、肺重要脏器功能,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行头颅CT或MRI,排除继发性面肌痉挛;3.0TMRI了解面听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初步判断责任血管。

3.3 责任血管识别。引起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可能是动脉、静脉或动静脉同时压迫,可能是粗大的椎动脉或细小的穿动脉,可能是单一血管压迫也可能是多根血管同时压迫。责任血管多呈拌状从面神经REZ通过并造成压迫。注意勿将位于面神经远端段、在桥脑侧池内的游离血管,尤其是仅与面神经干接触或并行的血管误认为责任血管。当REZ有多根血管存在时,责任血管常位于血管丛的深面。本组资料小脑前下动脉13例(39.4%),小脑后下动脉10例(30.3%),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4例(12.1%),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5例(15.1%),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1例(3.1%),与文献报告大致相当。

李世亭等认为责任血管可位于面神经根的任何一区,他们研究发现80%~90%的患者责任血管位于传统的REZ 区(Ⅰ~Ⅲ区),超过10%以上的患者责任血管可以同时位于面神经根脑池段(Ⅳ区),其中有约3%~5%的患者责任血管可以单独位于IV区[4]。如术中常规探查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可考虑探查面神经脑池段(IV区),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的疗效有明确影响,对其进行减压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但要避免盲目处理面听神经相关血管导致面瘫、耳聋、听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5]。

3.4 并发症预防:手术开骨窗时前缘尽量靠近乙状窦,能减轻对小脑的牵拉,避免小脑损伤;乳突气房打开时,及时用骨蜡封闭,避免术后脑脊液漏;术中尽量减少小脑与颅底的分离问隙,缓慢释放脑脊液,避免远隔部位血肿及硬膜下血肿;如术野出血,应冲洗干净后再继续操作,避免误伤神经、血管;仔细辨认责任血管,小心保护细小分支是减少功能性并发症、减轻术后反应的有效环节;调整好吸引器压力,以避免对面、听神经造成负压吸引损伤;术中尽量避免手术器械触及听神经及内听动脉,避免听力下降及永久性耳聋;注意Teflon垫棉的大小,过大、过多容易形成新的压迫导致术后无效或复发,过小、过少容易脱落导致手术失败;责任血管垫垫棉后动脉不能扭曲成角,勿伤脑干穿动脉和神经根滋养血管,否则可能影响血供导致脑干梗死等功能障碍;术中持续牵拉小脑半球的时间不宜超过5 min,间隔应>2 min,以免听神经长时间张力过高而引起听力障碍;避免面神经和脑干穿动脉损伤能有效地减少面瘫的发生;严密缝合硬膜,严格分层缝合手术切口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

总之,微血管减压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HFS的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面肌痉挛时明确诊断,排除继发病变,严格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检查,正确寻找并处理责任血管,全程时刻注意防止并发症,再配以规范的手术操作,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

[1] 庞明志,鲁晓杰,王鹏,等.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34例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34):214.

[2] 于炎冰,张黎.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巧[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3):322.

[3] 王任直.施米德克·斯威特神经外科手术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96.

[4]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3.

[5] 任杰,袁越,张黎,等.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48-50.

R745.12

B

1671-8194(2014)22-0208-02

猜你喜欢

面肌小脑面神经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