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儒棣从脾胃论治银屑病经验

2014-01-26尤雯丽艾儒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脉弦脾虚四肢

尤雯丽,艾儒棣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00)

中医称银屑病为“白疕”,从古至今,白疕是一种难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白疕历史悠久,并以其较小的毒副作用、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浅析古籍,关于白疕的病因病机明代以前多认为此病由外因致病[1],明代后则强调此病由内因、外因共同致病[2]。随着长期临床实践观察,现代医家更注重白疕病在血分的病因病机,先后提出“血热”、“血虚”、“血瘀”的观点[3~5],分别以凉血、补血、活血为治疗大法。但吾师艾儒棣教授在多年临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白疕患者并不局限于这几类证型。

艾儒棣教授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对多种皮肤病有独到见解,擅长从脾胃角度论治多种皮肤顽疾。艾儒棣在多年临床中发现,成都地区白疕湿热证患者不在少数,下面介绍艾儒棣教授诊治湿热型白疕的临床经验。

1 湿热型白疕宜“健脾除湿”

艾儒棣认为,湿热型白疕以脾虚为本,湿毒为标,久则入于血分外发于肌表。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常常母病及子导致肺卫不固、易感外邪;素体脾虚或恣食膏粱厚味使脾胃运化失常,湿邪由内而生,湿邪郁久化热酿而成毒,脾主四肢肌肉,故湿、热、毒与外邪相合蕴于血分而发于肌肤。正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云:“夫内热外虚……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脾主肌肉,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1]”脾失健运,“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6],进一步导致阴阳失衡、正气不足无以抗邪,使邪气壅滞人体,病情反复,缠绵难愈。这类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常以四肢为重,颜色淡红,有浸润感,鳞屑不厚,但瘙痒难忍乃湿毒浸渍之故。“湿”乃本病主要病机,脾为制水之脏,若脾气健旺,运化水液正常,水精四布,湿从何来?《外科正宗》指出:“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故艾儒棣指出,应重视健运脾胃、扶正以驱邪,提出进展期以健脾除湿、清热解毒为大法;邪热蕴久必伤阴,消退期以健脾除湿、养阴润燥为治则;肺卫不固导致易反复感邪,恢复期以健脾除湿、益肺固表为治法。

2 典型验案

徐某,男,18岁,黑龙江哈尔滨人,2012年11月14日因“全身泛发红斑鳞屑5年,加重2月”初诊:2月前因外感皮损加重,就诊时全身泛发红斑鳞屑,以四肢为主,皮损呈点滴状、色红,上有鳞屑、瘙痒;二便调,舌苔薄黄腻质淡边齿印、脉弦。中医诊断白疕,辨证属脾虚湿盛、热毒蕴肤,治宜健脾除湿、佐以清热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加忍冬藤30 g,连翘、川射干、牡丹皮、桑白皮、浙贝母、茵陈、秦艽各15 g,龙骨、紫荆皮、地骨皮各20 g,山慈菇、猫爪草各10 g,嘱服7剂;辅以外治法:用稀释的药渣水加猪苦胆1个泡澡30 min,每周2~3次,严格控制水温35~37 ℃,水未干时外搽食用橄榄油;饮食忌发物,可多吃猪皮、鸡蛋、排骨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二诊:无新发皮疹,原皮损变薄、颜色变淡、不痒,大便稍稀,舌苔薄质淡水滑、脉弦。治法同前,上方加夏枯草、石决明各20 g,再服7剂。外治及饮食宜忌同前。三诊:前胸皮损脱落多,背部好转少,皮损颜色变浅,时有汗出,大便稍稀,舌苔薄黄质淡胖边齿印,脉弦。治法亦加强泄热兼顾滋阴,上方加黄芩、栀子各15 g、女贞子30 g,再服7剂。外治及饮食宜忌同前。四诊:躯干、手足皮疹基本消褪,留有白色色素斑,腮部仍有皮疹(之前面部外用过激素类药物),大便稍稀,舌苔薄黄至淡胖边齿印,脉弦。治法加强益肺固表,上方减茵陈、石决明、栀子,加黄芪30 g、防风10 g,再服7剂。外治及饮食宜忌同前,定期复诊。

按:该患者老家在东北,来四川求学后疾病加重,曾外用多种药物效果不显。四川成都地处盆地,聚湿而不易走散,且患者病程长、皮损以四肢为主,苔腻质淡边有齿印,皆是脾虚湿盛的表现。艾儒棣认为,脾主四肢肌肉,故常用健脾利湿法治疗好发于四肢的皮肤顽疾,选用四君子汤带队,健脾利湿,辅以清热解毒、标本同治,以达良效。艾儒棣常用南沙参代替四君子汤原方中的人参,取其性味平和、不温不燥之意。川射干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与忍冬藤、连翘配伍加强了解表通络之功。另外,用于此处与西医认为青年患者初发点滴状银屑病与咽部感染链球菌相关的观点不谋而合。浙贝母、山慈菇、猫爪草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痰湿凝聚的皮损效果甚好。湿热蕴久易伤阴血,故后期加用女贞子滋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后期加用玉屏风散益肺固表是防止疾病复发的重要措施。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大便稀而矢气臭乃毒气排出之象,通因通用,故并未止泻。前后治疗1个月则显效如此,可见其见地非一般也。另外,艾儒棣强调皮肤病根源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或虚损,外在表现皆由内而发,所谓“治其外必先治其内,治疗其内必先治其根”,注重调理脏腑气血功能乃治疗皮肤病的核心,反复使用多种外用药物而忽略内治法会使疾病进一步加重甚至恶化。猪苦胆是艾儒棣治疗银屑病常用的外用药物,猪苦胆性寒味苦,入肝、胆、肺、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拔脓、润燥之功,配合辨证施治,使众多银屑病患者临床痊愈,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从古至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任何疾病都不能用几种有限的证型完全概括。本则验案独辟蹊径,谨守病机,以法治之,故获良效。

[1]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

[2]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3]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165.

[4] 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985:490-492.

[5] 张志礼,黄敬彦,姚玉珍,等.200例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1974,54(4):205-206.

[6] 金·李杲.脾胃论[M].靳国印,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脉弦脾虚四肢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跟踪导练(四)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跟踪导练(四)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