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误诊为荨麻疹1例分析

2014-01-25杨艳霞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双下肢丘疹

杨艳霞

(辽宁省朝阳市卫生学校,122000)

·误诊鉴戒录·

小儿手足口病误诊为荨麻疹1例分析

杨艳霞

(辽宁省朝阳市卫生学校,122000)

本文介绍1例小儿手足口病误诊为荨麻疹病例。

手足口病;小儿;误诊;荨麻疹

手足口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其发病原因多由肠道病毒引起,且引发该病的肠道病毒可多达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少数患儿可能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若病情严重且发病较快者,甚至可以导致死亡[1]。手足口病好发于<4~5岁婴幼儿,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手足和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等,但在临床上并不能排除除以上症状外的其他疾病典型症状的手足口病患儿,这样一来就易导致误诊。现就1例手足口病误诊为荨麻疹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3岁,轻咳,无气促。皮疹先以臀部和双下肢出现,臀部皮疹多为米粒大小的丘疹,而双下肢则多为较小的斑丘疹。查体:体温36.9℃、脉搏118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2.4/7.5 kPa;咽赤、双肺功能正常;心音有力,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肌力和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4.4×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血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沉、肝肾功能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筛查均正常。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首诊医生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并开始抗过敏治疗,治疗约1周,患儿手足心、肛门周围散在红色斑丘疹(部分结痂),舌面可见数个粟粒样斑丘疹,咽喉红肿且仍不见好转,同时,患儿开始出现发热,经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并结合患儿的其他症状和体征,最终诊断为手足口病。经消炎、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患儿皮疹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2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疱疹性传染病,幼儿发病较多,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3—11月,尤以6—8月为高发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手、足、口腔发生疱疹[2-3]。个别特殊病例,如年龄较小、不发热的幼儿常表现为拒绝进食、流涎,这时可考虑为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对于年龄较大患儿,当出现咽喉疼痛时,建议就医。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表现上,无论患儿是否出现发热,只要其口腔或咽喉部出现疱疹,一定要仔细检查患儿的手心、足心及臀部,当这些部位也出现疱疹时,可初步考虑为手足口病[4-5]。本例患儿由于没有出现高热症状,且皮疹形状类似荨麻疹,而出现了误诊。另外,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准确表达自身症状,家长也因“关心则乱”的道理而无法准确表述患儿病史,这些均极易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再者,医生在首次诊断时,由于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不足、症状了解不够广泛,以及将手足口病与丘疹性荨麻疹症状混淆等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手足口病的疱疹多位于患者手心、足心,且皮疹多处于皮内,碰触会略有突出,质地较硬。伴有高热症状的患儿,其双下肢、手背、足跟边缘和指甲周围也会出现皮疹,皮疹尤以双下肢最为密集。

[1] 梁煊芝,王清学.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2):116.

[2]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

[3] 虞瑞尧.手足口病的皮肤表现与诊治[J].传染病信息,2008,21(3):131-133.

[4] 杨绍基.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诊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7):461-463.

[5] 沙爱龙,刘颖.手足口病的研究概况[J].生命科学仪器,2007,5(11):13-16.

1672-7185(2014)03-0042-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3.023

2013-10-21)

R725.1

A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双下肢丘疹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