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肩腰背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汽疗

2014-01-25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腰背痛雾化中药

·讲座·

颈肩腰背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汽疗

本文介绍颈肩腰背痛中医治疗方法中的中药汽疗。

颈肩腰背痛;中医治疗;中药汽疗

中药汽疗(又名中药熏蒸、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是利用中草药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此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就盛行于宫廷王室,用来洁身、治病、辟邪,也是相互招待的一种礼仪。从晋唐起,开始应用到临床各科,至明清,进入鼎盛 阶段 ,《 黄帝内 经》《金 匮 要略 》《 理瀹 骈 文》《医宗金鉴》等中医经典著作对此都有详细记载。古人从外治与内治机理统一的原则,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千百年的医疗实践表明,中药汽疗不仅在风湿、骨伤、皮肤、肛肠和内、外、儿、妇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中医特色及专科特长,而且在养生康复、强壮身体、消除疲劳、克服亚健康、美肤美体等方面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作用机制

1.1 药物直接穿透肌肤吸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除有抵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其次,皮肤的吸收渗透与湿度有关,中药雾化汽体中含有水分子,湿度又有增强皮肤吸收渗透效果。中药雾化透皮法是利用皮肤这一生理特性,按病、证配用不同组方的药物与物理温热双重作用融为一体产生的雾化汽体,含有中药特有的活性成分,如生物碱、苷类、多种氨基酸、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植物抗生素,以及具有浓烈的芳香酮、醛、酚、醇等挥发性油状物质。在物理温热的作用下,使皮肤血管扩张,雾化汽中药离子直接穿透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细胞间扩散)和表皮层转运吸收,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转运进入血液循环,并加快药物利用度,药物吸收过程较匀速、稳态扩散、剂量均匀递增、浓度相对恒定,辐射深入腠理、脏腑发挥药效。

1.2 调节神经体液装置 中药雾化汽体中所含芳香化浊、辛香走窜等药物离子作用于全身皮肤、腧穴后,通过神经体液装置系统而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刺激效应,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发挥治愈疾病、改善全身生理过程等作用。

1.3 药物与物理温热双重作用 中药雾化是在物理温热作用下产生的,其一,有药物离子特性作用于皮肤,又有温热作用,使皮肤附属器汗腺、毛囊、皮脂腺开放,促使炎性致病介质和代谢产物排出,增加药物穿透、吸收的通道,加速提高中药雾化离子透皮功效,较迅速消除或改善临床症状;其二,药物与温热双重作用于全身皮肤,组织温度升高,促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及促凝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的双向作用,降低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血循环,新陈代谢旺盛,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和增强白细胞吞噬活力,促使代谢产物的吸收或随温热作用,汗出达到祛邪排毒;药物对免疫干预、抑杀、调节免疫活性、平衡气血阴阳、调整脏腑功能或抑制5-羟色胺、组胺、氧自由基、前列腺素、激肽等释放或清除炎性致病介质,使疼痛、肿胀、酸楚沉重、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畏风怕寒等症状较快改善或消除。

药物与物理温热双重作用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中药汽疗的温热因子本身的热效作用于人体,可使组织蛋白微量变性、分解,产生组胺、血管活性肽等物质,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微循环改善,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通过各种机制引起体内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舒张张力降低,但血液中的酶分解,产生继发性血管收缩反应,使充盈减少,由于局部聚积较多的代谢产物,使血管张力降低,血液充盈重新增加。如此循环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舒缩反应)不仅使血液循环持续改善,微循环得到改善,减少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也是对血管壁弹性的一种锻炼。机体组织代谢需多种酶来催化或促成,而酶的活性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在40℃范围内酶的活性较强,但当>50℃时,酶开始变性、破坏,达80℃时绝大部分酶将失活,温热可使细胞膜及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线粒体过氧化酶活性增强,提高了细胞代谢,促进了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

脊柱椎体及组织损伤后,其共同的病理变化就是堆积了大量的非细菌性炎性产物及致痛化学介质,在温热疗法作用下随血液循环加速而被带走,加速对炎症致痛化学介质的清除和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消肿。有学者在温热照射后观察酶的活性变化,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所提高。这也可说明采用中药温热汽疗也具有清除自由基达到药到痛除的作用。

在中药汽疗温热作用下,骨骼肌吸收热,使局部温度上升,导致支配梭内肌的Y纤维素的兴奋性减弱,同时减轻了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痉挛性疼痛减轻。另外,平滑肌的张力也降低,收缩运动减少、减弱。对结缔组织也可使其张力降低,弹性增加,减少肌纤维痉挛,从而缓解疼痛。

在舒适的温热刺激(40~42℃)下,可降低局部皮肤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提高痛阈。适当的中药汽疗温热因子可以加剧分子和离子的无规则运动,从而在分子和离子水平上干扰痛冲动的传导过程。但这种温度必须<45℃,当>46℃,反而会出现热的灼痛感。温热刺激作为一种外加的新的刺激信息同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其传导通路上的某一环节上产生互相干扰,从而使原有的疼痛传导信息减弱甚至暂时消失,使疼痛得到缓解或消失。

在中药汽疗的温热作用下,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大小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增强淋巴细胞的转化,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当温度由37℃提高到38~40℃时,吞噬作用可提高100%。同时,吞噬作用需由ATP等物质提供能量,因此,只有在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吞噬作用方可得到加强。适当的温度可促使炎症病灶早日局限、成熟,促进坏死物质迅速脱落,代谢排出。

2 适应证与禁忌证

2.1 适应证 适用于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骨关节疼痛、骨刺引起的疼痛、坐骨神经痛、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伤后期功能恢复、皮炎、湿疹、硬皮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瘙痒症等疾病。

2.2 禁忌证 严重肝肾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严重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患者、糖尿病、身体虚弱、严重贫血、孕产妇等禁用。

3 操作方法

将经辨证分型所选择的中草药置于中药汽疗仪汽化器中并加适量水,关闭器盖,设定好治疗所需温度和时间。启动电源,使药物达到100℃产生含药汽化蒸汽。此含药雾化蒸汽通过蒸汽管路到达治疗舱,并使治疗舱内温度达到所设治疗温度。患者仰卧(如局部汽疗仪,则将其疼痛部位暴露于治疗舱口),让含药蒸汽作用于患者疼痛部位。治疗温度、时间可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能力调节设计好,在治疗过程中也可随时调整温度和时间。一般温度控制在40~45℃,1次/d,25~30 min/次,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30 d为1个疗程。

4 注意事项

①合理使用汽疗的中药配方。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专人守护。汽疗期间多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脸色,如脸色通红、大汗为正常;面色苍白、虚汗应立即停止。③熏蒸前将中草药松软装入脱脂纱布袋,扎封口,浸泡2~4 h,以防药渣沸出堵塞汽道。④患者入舱前饮水以不引起憋尿为好。出舱后补饮水,避免冰冷饮料。⑤舱内温度38~42℃为宜,时间在30 min左右,发汗持续时间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体壮者大汗即可,体弱者小汗,不可过度。一般情况下,每疗程前3次汗多,后渐少亦为正常。⑥注意季节的差异,冬季出舱后室温宜在27~29℃,渐降至25℃左右,休息15~20 min,衣帽穿戴厚实,以防风寒侵袭。

5 评价

以临床常用的JS-809型中药汽疗机为例,易学易操作,温度、时间可调节,不受条件、季节、环境的限制,安全可靠,无痛苦,未见全身性毒副反应,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有吸收面积大、作用直接、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脏、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有不通过肝脏,减轻胃肠道副作用的优点;并可持续控制给药速度,中断给药方便。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适当延长或减少中药汽疗的时间和次数。中药汽疗仪汽化透皮法外治颈肩腰背痛,是传统中医外治法的具体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疗效肯定,是颈肩腰背痛的一种无创,作用直接、迅速,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本文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颈肩腰背痛非手术治疗》一书)

2013-11-06)

R274

A

1672-7185(2014)03-0015-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3.008

猜你喜欢

腰背痛雾化中药
查不出原因的腰背痛,都是腰肌劳损吗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老年人腰背痛的防治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BackSmart系统应用于护理人员职业相关性腰背痛的效果
腰背疼痛别忘查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