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

2014-01-24荆松宾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荆松宾 郭 薇 巴 宁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

荆松宾 郭 薇 巴 宁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在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本组10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发病后患者胸骨后有明显且持久的疼痛,心电图检查中有明显变化。心律失常、休克等是其常见并发症,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急性非ST段抬高指的是患者有典型胸痛,且持续时间超过20 min,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有明显升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1]。和具有典型特征且发生率段较高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相比,非ST段抬高型容易被忽视,多由漏诊和误诊情况的出现,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结果确诊,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3.2)岁。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持续性剧烈疼痛,临床症状明显,再加上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的死亡,这些都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死亡的恐惧和疼痛的折磨让患者的处于崩溃边缘,情绪不稳又会造成患者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病情的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其进行积极的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清楚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家庭情况,根据患者的心理敏感程度进行心理护理,言语安慰和鼓励患者正视疾病,缓解其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提高其治疗效果。

1.2.2 基础护理

为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严格进行基础护理:①病情的监护。保持温馨良好的住院环境,注意病房的整洁与通风,护理人员加强巡视,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检查与用药,注意患者的情绪、病情及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及时与医师沟通。②生活护理。因为病情严重,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保证充分的卧床休息,为防止肌肉萎缩和产生压疮,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注意力道轻柔,防止增加患者痛苦。③饮食护理。由于卧床治疗时间长,患者的肠道蠕动缓慢,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容易发生食欲不振的情况,长期营养不良容易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偏好设计营养食谱,食物以流质为主,防止发生便秘,禁食刺激性食物,禁止过量过饱增加心肌压力。④清洁护理。患者由于活动不便,大小便也需要在床上解决,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排便,以防太过用力增加心脏负担,另外也需做好清洁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1.2.3 并发症的护理

心力衰竭、休克等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因此护理人员需严密检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在患者有相应症状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1.2.4 康复护理

在患者病情稳定且进入康复期后,护理人员需在医师嘱咐下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鼓励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防止突然加大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饮食方面先维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不要过早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因此在恢复阶段患者应尽量维持心境的平和,避免情绪起伏过大。

2 结 果

在积极的护理干预后本组10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斑块不断增多造成管腔狭窄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过度劳动、情绪不稳等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进而诱发和加重急性心肌梗死[2]。心电图检查中ST段抬高或ST-T有动态演变,和急性ST段抬高型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由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在检查中更容易被忽略,容易发生疾病延误的情况,需要医疗工作人员特别注意。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前有持续心绞痛的前驱症状,少部分患者有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并发症表现,容易伴发多种疾病且身体抵抗力较差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意识障碍,需尽早采取治疗措施,缩小梗死面积,恢复心脏功能,并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积极的干预与治疗,以期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病痛,提高其治疗效果[3]。本组研究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需求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心理压力,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另外还对患者进行了严格的基础护理和并发症护理,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维持患者心境的平和,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并在恢复期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结果显示本组10例患者有效率达到100%,这说明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是切实有效的,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冲,夏陈海,王汝涛,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78-79.

[2] 李守凯,张爱萍,段玉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83-4784.

[3] 郭庆平,邓瑞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8,22(6C):1622-162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318-02

猜你喜欢

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