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及对甜菜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4-01-23吴玉梅张福顺张玉霜赵凤艳

中国糖料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营方式甜菜农户

吴玉梅,张福顺,张玉霜,赵凤艳

(1.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2.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

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及对甜菜产业发展的影响

吴玉梅1,张福顺1,张玉霜1,赵凤艳2

(1.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2.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30)

阐述了我国农业甜菜生产经营方式的历史变革和现状,分析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公司加农户模式对甜菜产业发展的影响,指出现阶段促进我国农业甜菜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应明确确立甜菜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目标,积极推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甜菜糖产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形式,鼓励资本参与甜菜糖产业经营,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并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创新提供相关政策保障。

甜菜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分析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的历史和现状,找出影响甜菜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探寻新型甜菜产业发展的经营方式,将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甜菜产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的历史变革

甜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大约在1500年前从阿拉伯国家传入我国。在我国,叶用甜菜的种植历史悠久,糖用甜菜的种植始于1906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甜菜生产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一个反复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阶段: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让3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地租,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当家作主,农民以家庭分散经营的形式从事农业生产,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运用世代相传的农业耕作技术和方法从事农业生产[1]。农民种植甜菜,靠农村自然肥料和轮作制度维持地力,使用简单而落后的生产工具。其特点是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生产力低下,无法抵御自然灾害,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经营方式落后,力量薄弱,甜菜单产不足15t/hm2。

第二阶段:1953年开始我国农村出现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方式。它的规模一般以十几户至几十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社员入社时将自己的私有土地及耕畜、大农具等生产资料人股或折价归社,由生产合作社统一经营,生产合作社按社员入股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给予社员相应的报酬,同时给予社员劳动报酬。在当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甜菜生产水平略有提高。从1957年起成立了人民公社,在所有制上,作为农业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和其他的水利设施、大型农具、输电线路等仍归集体所有,建立了以生产队为基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实行集体经营,干部是生产的指挥者,农民是生产者,个体农民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2]。“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延续了20多年,期间我国甜菜生产技术以传统农业栽培模式为主,农田水利设施、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和化学肥料的集中使用,使甜菜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经过6O年代初调整以后的人民公社体制,仍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一是生产规模仍然较大,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二是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长期以来,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我国甜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经济方面要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方面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揭开了改革的序幕。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试行了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多种责任制,包产到户,给农民以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到1982年,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9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15年期满,中央作出了土地二轮承包的新政策,明确了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进一步明确了所有权,稳定承包权[2-4]。在此期间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一系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陆续被引进和利用,我国甜菜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1982年日本制糖株式会社星沅信之先生首次将甜菜纸筒育苗技术在海伦县联合公社百发大队进行1.5hm2土地的田间试验,在多灾的情况下公顷产量达到55.5t,比当地直播甜菜增产1~2倍。甜菜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纸筒育苗移栽技术比直播栽培增产30%~40%,提高块根含糖率1度左右。

第四阶段:进入2010年代的中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即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高度商品化的、面向市场的、使用现代生产设备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的、高效率的企业型的生产方式转变。随着现代育种技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农业机械技术、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甜菜生产[5-6]。现代工业技术时代为甜菜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经历了从严重过剩到基本平衡阶段,现已在部分地区出现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庭院生产方式向现代适度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型。我国农村土地转包经营、甜菜连片规模种植,市场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率先在国营农场兴起。我国甜菜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内蒙古、新疆,土地连片,国营农场、军垦农场、家庭农场集中,农机装备和现代农业技术水平高[7]。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七团八连种植的80 hm2滴灌甜菜,单产高的在135 t/hm2以上,一般产量也在97.5 t/hm2以上。其中职工李存新种植的5.3 hm2滴灌甜菜,单产为144 t/hm2。

2 我国甜菜生产经营方式现状及对甜菜产业发展的影响

2.1 小农生产方式对甜菜生产发展的影响

以家庭组织(农户)替代生产队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决策单位,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对产品的自由处置权,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实质上是在农村恢复和重建了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小农生产方式[2]。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实行之初,极大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国家粮食供应的稳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本和劳动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但是,农户个体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导致生产力低下的原因之一。经过30多年,这种小农生产方式的弊端已显露无遗。从甜菜生产技术条件方面来看,小农户经营是无力承担采用农业机械和先进技术的高昂成本,农户在技术投入型或劳动投入型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更加偏重于劳动投入型,这不仅不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进而阻碍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例如,膜下滴灌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我国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引进的滴灌技术,并用于甜菜生产,但是,对于分散的甜菜种植农户由于集约经营水平低,前期购买滴灌设备的投资成本过大,小农户运用滴灌器材时,会由于相对成本过高而影响到膜下滴灌技术在小农户的农场里推广应用,导致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乃至全国的推广受到限制[8]。

2.2 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对甜菜产业发展的影响

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方面来看,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农业土地经营分散,难以形成经营规模,我国农村甜农在家庭承包田上种植甜菜的面积只有1~2hm2,一般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同时,甜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或过低,以及农民负担过重的现实,抑制了甜菜生产资本的积累,农民自身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小农意识浓厚的痼疾也使农民缺乏对市场经济主体地位进行主动争取的愿望。农户小规模生产也不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技术创新等风险,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障碍因素。

2.3 “公司+农户”模式对甜菜产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育阶段,相关市场机制不健全,农民合作社组织化水平比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在“公司+农户”模式中,公司和农户的垄断势力不均衡、市场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对等,农民总是依附于公司,处于劣势。因公司与农户难以形成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它们只是各自分离并具有独自利益的经济主体,在实际生产的利益博弈中,由于两者之间博弈力量的极不均衡,地位极不对等,遇到市场风险和双方之间发生矛盾,公司由于维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其博弈中的优势,侵害力量薄弱的、分散的农民的利益。当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时候,也许会分给农民一部分。但是当企业得不到社会平均利润,或者亏本的时候,它就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民,这使得处于利益两极的公司和农户关系很难长期维系。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农户无法取得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抗风险能力很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尽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更多的人仍旧被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束缚在土地上。“公司+农户”模式是在未经过充分竞争就过早追求“产供销一条龙”、“纵向联合”的产业模式[8-9],会促进甜菜企业垄断势力的发展,妨碍中间农产品市场的形成,不利于甜农增收,会阻碍甜菜产业化发展。

3 促进我国农业甜菜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对策措施

3.1 明确确立甜菜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目标

现代农业甜菜种植产业稳定发展的出路是靠甜农种植甜菜高收益求生存,靠甜农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求发展,新型甜菜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必须把甜农的利益放在首位。食糖产业稳定发展的出路是靠质量求生存,靠效益求发展,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之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相应增长,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农业甜菜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应该是甜菜生产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甜菜生产技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农业经营规模由小至大得到发展,在现有土地被确权,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将承包土地依法有偿、有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实现甜菜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按照现代农业甜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纸筒育苗技术、新型灌溉技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甜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户甜菜生产集约经营水平,构建甜菜生产与销售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甜菜产业的市场经济体制。

3.2 积极推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013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试点,2012年全面启动,不久的将来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农村土地实现确权,确立的是“农民的权益”,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确权后将出现的景象是“土地流转速度加快了,家庭农场办起来了,规模化经营出现了”[10]。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以农户生产经营为主体,且个体农户被确权土地面积有限的甜菜种植区域,创新建立联户经营模式,实现甜菜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3 创新甜菜糖产业合作组织和经营形式,鼓励资本参与甜菜糖产业经营

建立新型甜菜糖产业合作组织形式应以是否有利于保障农户合法权益,是否有利于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否符合现代企业的基本模式和管理理念,是否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建立糖厂和生产单位(企业加农户)经济联合体。创新甜菜糖产业合作组织的经营形式应保证甜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充分发挥制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个人向合作组织投资入股,实行合作组织资本股份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建立市场化的股权管理、组织建设、资产经营及收益分配的合同章程,以合同的形式完善、建立多方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切实把原料生产作为制糖业的第一车间,激发甜农的生产积极性,真正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合作组织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甜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求种地的农民应该既是能从事农场企业管理的管理者,又是能操作计算机、各种农业机械和引进并应用先进技术的熟练技术工人。因此,应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新型农民,让种地的农民成为规模化经营的家庭农场主,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

3.4 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

这些保障措施包括,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制定提升专业化合作组织服务层次的政策,加强法律监督,加强宏观调控与保护监督。完善法制体系,增强农民和企业法制观念,规范和确定合作组织合同的签订程序和合同内容,明确合同双方的责、权、利,促使利益各方依法签约,认真履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积极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配套政策,推进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建设,建立规模经营资金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助和倾向性农业补贴力度。三是加强农业水利、农村道路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训社会化的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鼓励农业科技研究组织和农机生产企业,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科技推广和农机使用提供全程服务,深入农村大力发展农技使用和农业科技应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1]汤红亮.浅谈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演变[J].历史学习,2000(7):7-8.

[2]邵培杰.中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3]吴晓东,丁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述评,2006(2):349-350.

[4]鄂成林,张景楼,孙秀俊,等.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糖料,2011(3):60-63.

[5]王燕飞,李翠芳,李承业,等.我国甜菜栽培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糖料,2011(1):55-57.

[6]白黎黎,杜凤玲.甜菜地膜覆盖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J].农林论坛,2012(4):141.

[7]赖庆辉,陈海涛,于海业,等.我国甜菜育苗移栽机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1(2):226-229.

[8]周湘峰.“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7(8):10-12.

[9]刘晓柏.“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6):172-173.

[10]王烨捷.厉以宁:土地确权应当先行一步[N].中国青年报,2013-03-07(T01).

S566.1

B

1007-2624(2014)02-0084-03

10.13570/j.cnki.scc.2014.02.032

2013-11-14

国家甜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10305)。

吴玉梅(1959-),女,内蒙古扎兰屯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甜菜质量安全及其标准研究。Tel:0451-86609502,E-mail:zjzxwym@163.com

赵凤艳(1960-),女,主要研究方向:农作物标准化生产与经营。E-mail:zhaofengyan2015@163.com

猜你喜欢

经营方式甜菜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甜菜咋喂猪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甜菜丰收
新闻传媒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