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郁闭橘园更新改造情况及政策建议

2014-01-22张林柯甫志罗文杰

浙江柑橘 2014年3期
关键词:橘园示范点柑橘

张林 柯甫志 罗文杰

(1.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0020;2.浙江省柑橘研究所;3.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 现状

柑橘是浙江省第一大水果,2013年全省柑橘面积11.2×104hm2,产量194×104t。其中柑橘面积在2000 hm2以上的县(市)有21个,柑橘生产已成为浙江省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在1970、1980年代浙江省发展了一大批柑橘园,由于大都以密植建园,随着树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郁闭现象,光照不良,导致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据调查,全省需改造的密植郁闭橘园约4×104hm2,占总面积的36%以上,其中椪柑园3.3×104hm2。这批橘园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浙江省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以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柑橘优化改造工作,经过十年的实施,通过“三疏一改”、高接换种等生产技术,橘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明显改善,产量稳步上升、优质果率显著提高,果实着色状况明显优于未改造园。据统计,十年来全省共优化改造橘园面积已达到4×104hm2。

2 主要工作及初步成效

2.1 主要工作

2.1.1 加强调研、注重规划。为了推进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浙江柑橘的整体竞争力,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全省密植郁闭柑橘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现状,深刻剖析问题,理顺发展思路。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柑橘优化改造整体规划方案”和“关于加快发展浙江果品产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并成立了柑橘优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厅长任组长,各柑橘主产县市业务主管局领导为成员,负责对柑橘优化改造工程实施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2009年,浙江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柑橘产业品质提升工作的支持力度,专门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施“浙江水果产业提升项目”,并制定“关于加快柑橘产业品质提升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柑橘品质提升工作的政策扶持。省农业厅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改造目标:一是改造低产低效橘园,使低产低效园平均667 m2产量从原来1000 kg以下提高到1500~2500 kg,产值3000元以上;二是大力推广“三疏一改”、高接换种、大枝修剪、果实套袋、病虫综合防治和完熟采收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三是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

2.1.2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近年来,浙江柑橘产业发展重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1990年代后期以来的近十年间,在全国其他柑橘产区面积大幅增长的同时,浙江省通过“三疏一改”技术,柑橘面积下调了12%(减少13333 hm2),但产量增加21%,产值增加59%。

目前,通过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五年的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了柑橘优势产业。柑橘在水果业的比重虽从2002年的45%调整到36%,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杂柑、柚子等效益较好的品种比重都有所提高,而生产效益不佳的中晚熟温州蜜柑在柑橘中的比重从50%下调到24%,形成了衢、台、甬、金、杭、丽、温优势产区。

2.1.3 重视科技,出台标准。浙江水果产业以“打造精品果业”为目标,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研究总结以提升果品质量为主的先进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柑橘高接换种、大枝修剪、“三疏一改”、果实套袋、病虫综合防治和完熟采收等先进实用技术。

台州市是浙江省最早采取“三疏一改”、高接换种、完熟采收技术应用的柑橘产区,为了提高精品生产能力,台州市重点支持精品基地建设,加强水利、园艺、植保、基础等基地生产设施建设,增强现代化生产能力,保证先进科学技术实施到位。浙江省柑橘主产区衢州市,结合椪柑密植郁闭问题,出台了一提(提高柑橘品质)、二改(改良土壤、改善水利)、三疏(疏树、疏大枝、疏果)和四统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组织服务、统一品牌销售)柑橘品质提升工程技术标准。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栽培模式的改变促进了生产效益的提升,与2009年相比,台州市果品平均价格增长10%,667 m2均产值提高30%。

2.1.4 落实抓手,扎实推进。一是抓示范点,通过各级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标准化柑橘生产示范点,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二是抓果农培训,各级农业部门对橘农进行生产技术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三是抓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农技110专栏、举办精品评比等各类活动,扩大示范效应,使农民看有典型、学有样板、干有标准。

2.2 初步成效

2.2.1 建成了一批示范点。截止2013年,浙江全省共建设农业部柑橘标准果园5个,浙江省精品园113个,面积共计3333 hm2。基地示范展示了先进实用生态栽培技术,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2.2 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广泛应用各种生产技术标准及规程,全面推广标准化整形修剪、控产提质、完熟采收、果实套袋、病虫安全防控、测土配方施肥、高接换种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2.2.3 增加了生产综合效益。一是品质提高。2012年示范点的优质果率达到了95%,比常规橘园高20%;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3%,比常规橘园高出2个百分点。二是产量提高,2012年示范点平均667 m2产2500 kg,比常规橘园高110 kg。三是效益提高,各示范点平均每667 m2增产110 kg,增效1200元。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部份果农对郁闭橘园改造意愿不强

一方面,部分果农认为橘园改造疏树和疏枝会降低产量,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橘园改造需一定的投入,尤其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部分果农舍不得这方面投入。

3.2 推广工作缺乏有效抓手

虽然通过抓示范点、抓果农培训、抓宣传推广能在一定程度推进郁闭橘园改造。但由于推广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保证,橘园分包现象严重,主体经营规模不大,实施难度大。

3.3 缺少高效的改造技术

目前,对郁闭橘园的改造主要是“三疏一改”,即疏树、疏枝、疏果和改土,对椪柑效果明显。但对一些中晚熟温州蜜柑果园的改造不是很适宜,尤其是改造后产业效益的提升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研究开发基于品种更新、省力化栽培及优质高效果品生产的集成技术,十分必要。此外,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标准化技术到位率较低,缺少基层服务组织,也导致农户对郁闭橘园改造技术的缺失。

4 政策建议

4.1 加强橘园改造的宣传力度

郁闭橘园常造成结果外延,产量不高,采收难,管理难,果实品质差。通过“三疏一改”后,果园通风透光,可降低病虫害,增加着色,提高糖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喷药、采收,降低管理成本。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果农明白其中道理。

4.2 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

以农业标准化工作为抓手,结合标准果园建设、农业“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工作和家庭农场的创建。对列入郁闭更新改造计划的成片橘园,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要重视验收标准的制订,可以分步实施,分步补助等方式,推进郁闭橘园的更新改造。

4.3 与农村土地流转结合推进郁闭橘园改造

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郁闭橘园成片改造。对改造面积和标准达到要求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补助。通过各方努力,推动郁闭橘园改造。

4.4 做好标准化技术的示范推广

充分发挥省、县两级专家指导组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

4.5 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工作

由于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通过研发郁闭橘园改造和省力化栽培、优质高效栽培及高接换种等相结合的集成技术,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效益,从而推进郁闭橘园的改造。

猜你喜欢

橘园示范点柑橘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柑橘产业工人
柑橘家族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柑橘的秘密
丰收的橘园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