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NS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1-21阳,仰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李 阳,仰 滢

(浙江理工大学a.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b.党委组织部,杭州310018)

SNS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 阳a,仰 滢b

(浙江理工大学a.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b.党委组织部,杭州310018)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络交往模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价值观及行为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带来了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出现偏差、网络交往产生心理依赖、社会交往准则规范性的弱化等诸多问题。构建新媒体时代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形成学生个体、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帮助大学生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对接。

SNS;人人网;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丰富多元的网络信息内容和网络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价值观等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近年来,社会性服务网络(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SNS)逐渐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而人人网作为中国领先的SNS平台,以实名制、交互性、即时性、自组织、多样性与开放性等特征,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社会交往模式。但是,对于正处于时代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对社交网络风险应有的认识。如何正确看待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平台,并有效地利用这一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这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2]。可见,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网络相结合,积极主动地进入SNS的主阵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对接。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了解了大学生对校园SNS的一些看法,分析了大学生使用人人网进行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剖析了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引导教育的思路。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现状与问题——以人人网为例

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平台特点是实名制、高交互性,客观上实现了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交的融合”[3]。具体来讲,人人网是实名注册的,其关系网主要由同学、朋友及其他熟人组成,而这种关系网的互动具有现实存在感,是现实社会交往圈子的网络延伸,是其他新媒体取代不了的。大学生通过人人网实现的不仅是虚拟化交往,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性互动行为。姜玉丹等[4]通过调查发现,“70%左右的大学生经常登录人人网且以“80后、90后”大学生居多,这些大学生通过人人网进行交友互动、获取信息、表达情感及休闲娱乐等”。可见,人人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实现网络交往行为的重要平台。实际上,以人人网为代表的校园SNS为大学生提供了角色实践的场所,为其在现实社会中胜任角色进行了预演,能够将现实中的想法在社交网络中表达,引发身边熟人的关注,充分满足了大学生个体情绪情感体验需要。

下面是访谈对象X同学的叙述:

我平时都是用“人人”找以前同学、认识新朋友的,反正么这样挺好的,有时吧我会换个头像、写个日志什么的,传一些好看好玩的照片啊什么的(到人人主页上),没事的时候就上来看看,就像是一种习惯吧,不上来看看就感觉这一天少了什么,呵呵……

下面是访谈对象Y同学的叙述:

哎,我“玩人人”时间不太长的,里面就几十个人(指的是已加好友),没意思……我状态都很少发,平时玩也就是看看(好友的)分享、照片啊什么的,会到别人主页随便“瞎”看看,但是跟他们(指的是人人好友、同学等)聊的不是很多……

下面是访谈对象Z同学的叙述:

人人啊,我高中时就有啦,哈哈,没事就(上线)发状态,上面啊(已加好友)有300来个吧,不知道,没数过,随便“逛”啊、分享照片、日志啊什么的,“赞”的(人人好友或陌生人)就@一下,呵呵,你看我日志都发了多少了……开心不开心的……

通过以上三位访谈对象的叙述可知,大学生通过人人网能够展示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实现“主我”(I)与“客我”(me)的互动,但是在互动频率、互动对象、互动程度及交往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而正是由于SNS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交往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一)容易导致大学生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这种偏差体现出两种极端:一是“无主见”,人人网上大量的信息固然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提供了感兴趣的话题,但过于复杂的信息和社交网络上存在的“从众效应”,往往使大学生难以辨别真伪,容易受到他人价值观的左右(特别是在SNS以同学、老乡等地缘、学缘为基础形成的关系网),形成“内隐刻板印象”[5],带来的更多是价值理念的互相转变和重构;二是“过于自我”,与其他新媒体同样具有“去中心化”特点的SNS也在解构着传统的单一文化输出方式,造成多元复杂的个性文化,而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一旦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过分追求个性化,就容易导致思想及行为上的我行我素,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爆发矛盾或冲突。

(二)容易引发大学生对校园SNS网络交往产生心理依赖

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动机与其上网时间或频率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性并使大学生产生心理依赖”[6]。部分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人际交往的满足,于是就通过人人网来逃避现实人际交往压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校园SNS上,渴望在人人网这样的“真实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安慰,最终引发大学生对网络交往的过度心理依赖。然而,网络交往是完全取代不了现实的人际交往的,长久下来势必影响这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发心理危机。

(三)容易造成大学生社会交往准则规范的弱化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同时又处于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传统的社会交往准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然而新的网络交往规范又尚未形成。人人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学生在使用人人网进行网络交往的时候,缺乏科学有效的社会交往准则的引导;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处于转型期,思想、心理还不够成熟、稳定,一旦缺乏引导,很容易就放任自我,当受到不良信息暗示时就忽视了传统社会交往准则,或将其弱化。简而言之,当代大学生作为校园SNS网络交往的主体,在网络交往时社会行为准则规范的弱化,容易导致大学生失范行为的产生,从而引发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网络交往行为的对策——基于SNS视角

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网络交往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需要从学生个体、学校、社会这三个维度来推进,帮助大学生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对接,这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学生个体维度

学生个体是大学生SNS网络交往行为的主体。大学生不仅要学会使用SNS网络表达个人情绪情感、交友互动、获取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在SNS网络交往中内化社会规范,培养信息分辨能力和自律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伦理素养,避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引导。

(二)学校维度

学校是引导大学生SNS网络交往行为的主渠道。一是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又能较好地运用SNS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作为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建立SNS网站的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发挥人人网的育人功能,实名注册人人网,打造信息发布平台,与大学生开展网上谈心谈话,及时把握敏感信息并加以正确引导;二是利用朋辈群体的影响力,特别是发挥学生骨干、学生党员等“意见领袖”在SNS网站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人人网上开设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主页,以学生感染学生,形成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三是借助正面文化宣传载体,如开设红色家园网站,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走向正轨。

然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局限性,其要与网下教育要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对于网下教育,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举办学术讲座、公寓文化节、校园歌手大赛、科研竞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摆脱网络依赖;二是要组建一支针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失范进行矫正的专业化队伍,纠正大学生网络交往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偏差,促使其网络交往行为在认知、情感、行动三个方面达到统一。

(三)社会维度

社会是引导大学生SNS网络交往行为的重要保障。SNS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同样离不开社会交往行为准则的约束。因此,要加强网络道德及网络监管法规等软环境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交往行为规范,从制度、道德、技术等层面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构建起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社会监控体系,大力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网络环境。

三、结 语

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存在价值观偏差、过度心理依赖、社会交往准则规范性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开展SNS时代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加强相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与现实生活的平衡协调,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对接,跳出虚拟社会交往空间解决现实问题。本研究对于不同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全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以更深入的掌握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的新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途径、新方法。

[1]王海军,杨 磊.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1):164-166.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李林荣.社交网络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界,2010,5(10):32-34.

[4]姜玉丹,苏 静.从BBS到开心网、人人网看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的转变[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S1):78-80.

[5]李璐玚.SNS社交网络对大学生行为的内隐刻板印象影响探究[J].新闻传播,2011(12):127-128.

[6]谭文芳.286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使用动机与人格之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31-35.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Communication Behavior

LI Yanga,YANG Yingb
(a.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Automation;b.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With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society,SNS network interaction mode represented by Renren network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thought,mentality,values and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brings a lot of problems:values to judge things deviate;network communication generates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social communication rules weaken.To construct new approaches and new method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new media era,it is required to enhance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form the trinity system of“individuals,colleges and society”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realize connection of virtual world and realistic world.

SNS;Renren network;college students;network;communication behavior

C915

A

(责任编辑:康 锋)

1673-3851(2014)04-0337-03

2013-10-29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FX2012008);浙江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政重点课题(DS201201Z)

李 阳(1987-),男,辽宁昌图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应用社会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