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复习知识体系重构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4-01-13陈继革

地理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河流体系

陈继革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25)

专题复习知识体系重构中的问题与对策

陈继革

(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25)

高考中的地理试题总体上遵守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侧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测试,注意综合能力的考查。由于地理的综合性强和图表分析运用多,使综合能力中的地理试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觉得地理学科在学习上“投入”多,成绩上“产出”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备考时间,采取正确的复习方法,把握好复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提高复习效果?以“本”为本,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是重要路径。但目前专题复习在知识体系重构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直接影响了复习的效果。

一、过于复杂,重点不突出

各知识点往往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知识点过多,知识体系过于复杂庞大,则显得重点不突出,降低了记忆与运用的效果,必须重新加以归纳总结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专题复习时常涉及下列知识点,学生要全部识记并加以运用,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必须加以重组整合。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2.如何分析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优势

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利用效率。

3.山区农业资源如何综合开发(以江南丘陵为例)

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良红壤;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4.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①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完善产业链,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因地制宜,制定开发和保护资源的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可再生的资源要注意更新,不可再生的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防止采大弃小、采富弃贫);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注意资源开发区周围环境的保护。

③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等。

④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⑤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社会经济。

以上内容可整合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知识体系: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拓展交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排灌条件)改善(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

通过整理,知识体系重构,再与实例结合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为减小。

二、过于简单,难点难突破

知识体系过于简单,针对具体考题则难以展开有效分析,分析难以深入,则只能泛泛而谈,答不到点子上。

如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知识体系:

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流域面积大小)。

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③结冰期:有无、长短。

④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⑤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总结到上述五点为止,但在实际运用时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由于涉及到的具体区域比较多,知识体系概括必须要再深入到下一层次。

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水位水位变化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流量流量大(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径流量大),有春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河流,墨累——达令河:上游流经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汛,下游流经地中海气候区——冬汛。河段水量变小:所处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农业灌溉。含沙量含沙量大(小)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补给条件,与流域内岩石组成、土壤、人类活动、流域内暴雨集中程度有关。结冰期有或无,长(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水能水能丰富(贫乏)决定于落差与水量:落差大,水量大(降水多,流域面积广),河段水能丰富。流速水流湍急(平缓)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凌汛有(无)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三、过于抽象,不易被消化

知识体系中概念往往集中,比较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消化,应配上典型实例或图示。如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知识体系: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

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

该部分内容宜用图示分析讲解,或出示如下图示让学生分析讲解。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四、缺乏归纳,实际难操作

有些知识点在各类参考书中难觅踪影,没有归纳形成体系,虽在练习中有体现,但学生难以掌握方法,实际难操作。

如地理位置的相关描述,可整合形成下列知识体系,操作性较强。

1.地理位置的描述角度

描述角度具体描述纬度位置特殊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重要纬线横穿部位);半球位置(南、北半球);所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所处纬度区域(高中低纬)海陆位置位于大洲或大陆部位(大洲东部、大陆东北部等);濒临海洋相对位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远近、板块边界或内部(如毗邻港澳,安第斯山以东)交通位置连接的地区;对全球交通的影响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描述

描述步骤具体描述第一步地处哪些大洲、大洋或国家、区域之间,或大陆中心地带第二步从某区域通往另一区域的必经之地、交通枢纽第三步扼守重要海上通道(如海运石油通道:波斯湾到日本,到西欧、北美)

3.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描述

描述角度地理意义纬度位置分析热量条件(所处热量带)及对农业影响海陆位置分析降水条件与农业;陆上邻国区域交往与合作;濒临海洋(海陆兼备、海洋事业、海运与对外贸易)相对位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远近 (如毗邻港澳)、交往与合作交通位置连接的地区;对全球交通的影响

五、讲授单调,学习无兴趣

知识体系都放在课内讲授,带来的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听者往往是昏昏欲睡,复习效率低下。

1.课前重基础知识体系-学案预习

基础性的知识体系宜在课前以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完成。

如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2.课中重重点知识体系-笔记记录

重难点内容为课内重点讲解内容,宜在课内完成,并让学生做好记录。如亚洲的地形、气候与河流的关系:

明确区域地理特征的要素构成:

构成要素包括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地形地势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地形分布、主要地形区、特殊地形等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因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河流水文河网密度、水系分布、流向、流量及变化、补给类型、含沙量等经济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与分布、国际贸易等

3.课后重完善知识体系-复习巩固

对于课前与课内的知识结构体系未构建好的、或有新看法的,应在课后补充完成,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学生平时可先从章题或节题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章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概括出来,并自己绘制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地挖掘出来。经常进行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够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猜你喜欢

河流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河流
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