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与解析

2014-01-13周义钦

地理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畜牧业农场教材

周义钦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上海 200081)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与解析

周义钦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 上海 200081)

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基本依据是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性。有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由此造成国内现行的几大版本教材中的分类与解读也不尽统一。现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体系角度,结合各大版本教材中的划分依据,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进行解析,并对相关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努力厘清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只要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把握住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内涵,就能践行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地理教学转变。

农业地域类型;分类体系;分析比较

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农业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较好地反映了人类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但有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国内现行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沪本版(主要适用于上海地区)教材皆是按照各自的划分依据进行分类,并只重点介绍其中比较典型的几种类型,且有些类型的名称不相统一,内涵也有较大差异,给广大师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现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体系角度,结合各大版本教材中的该部分内容,对相关农业地域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努力厘清其中的区别与联系,以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生产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生物的再生产,因而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制约,同时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在地区的组合形式即为农业地域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从不同的角度给农业生产及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分类(如图1所示)。

1.按生产对象分类

通常情况下,依据农业生产对象的不同,将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在农业地域类型中,其主要表现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

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这样的农业称为粗放农业。粗放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如果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这样的农业称为密集农业或集约化农业。密集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蔬菜、花卉、乳畜等农业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工厂化生产,并且发展迅速。

图1 农业生产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3.按产品用途分类

如果农民生产的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这样的农业称为自给农业。自给农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是为了解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食品(如粮食、蔬菜或肉类)供应,用来出售的农产品较少。如果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的农业称为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地区。商品农业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耗能较多,但经营方式相对集约。

4.按发展阶段及水平分类

世界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在的原始农业泛指生产力水平极低、采用刀耕火种的极其简单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进行生产的农业,只存留在热带雨林、寒带森林及一些岛屿、偏僻山区的土著居民中,例如热带迁移农业、热带和寒带地区的狩猎业等。传统农业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包括水田农业、旱作农业、地中海型农业、游牧业等,农民以传统的经验技术为基础,使用简单的农具进行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技术进步缓慢,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现代农业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资料、设施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高等特点,主要体现在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畜牧业、市场园艺业和混合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中。

二、五个版本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划分

由于划分依据的差异,加上限于教材篇幅,各大版本教材只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行简单介绍(如表1所示)。

表1 五个版本教材中农业地域类型划分的比较

由此可见,各版本教材中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多有少,相关类型的名称不一,且在内涵特点及区域分布上也不完全一致。

三、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具有类似的农业生产条件、方向和特点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既反映了地区农业作物构成和土地利用的情况,也反映了生产布局的情况。到目前为止,世界农业大体可以划分为13种不同的地域类型(如图2所示),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种类、生产方式与发展阶段的不同组合(如表2所示)。

除图1和表2中所列举的以外,还有一些局部性或兼容性的农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城郊农业、市场园艺业、狩猎业等。

四、相关农业地域类型的解析

1.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

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主要是依照降水量等自然条件而划分的。水田农业又称稻作农业或水稻种植业,指在降雨和热量较丰富、灌溉水源较充足的地区,利用筑有田埂可经常蓄水的耕地,以种植水生作物为主的农业。旱作农业相当于有些版本的传统谷物农业,在国外称“雨养农业”或“雨育农业”,指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以种植旱生或抗旱耐旱农作物为主的农业。由此可见,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是相对而言的,是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在农作物和生产方式上都有明显区别的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如表3所示)。

图2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表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

表3 我国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的比较

2.商业谷物农业

商业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以生产商品粮为主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集中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这些国家地域辽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水源充足;人口较少,工业发达,采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每个农场所占的面积都相当大。这类农场,不仅农场主不在农场居住,就是农场的工人除适耕的劳动季节来到农场外,平时也不在农场居住。这种农场由于经营的方式独特,被称为农业企业。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产品商品率高,但存在农业成本高、能耗大等问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小麦出口量在世界小麦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这类农业可归属于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3.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既是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比较灵活、形式多样、分布比较广泛的农业地域类型。从农业生产方式角度,凡是几种农业部门相互混杂且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活动皆可称为混合农业。如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的亚热带、温带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既利于谷物生长又可种植牧草,因而产生了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可归属于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其生产形式较稳定、规模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都很高,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也可视为混合农业。当然,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绝大多数不成规模,故不能与种植业结合成混合农业。

从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角度,比较典型的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土—草—畜—市场”混合农业模式(有的版本称为现代混合农业)。其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将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畜草平衡。耕作区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即在农场的同一块土地上交替种植小麦、牧草和休耕。这样不仅在农事安排上能基本做到农业和牧业的忙、闲错开,且实行的休耕和轮作制度也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另外,农民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养殖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4.乳畜业和畜牧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附近,以生产加工乳制品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如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城市群和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集中了全国约1/2的城市人口,是一个巨大的牛奶和奶制品的消费市场,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经过对当地自然条件的改造利用,逐步成为世界最为著名的乳畜带。

畜牧业是指用放牧、圈养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肉、蛋、奶、毛、皮等畜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如美国畜牧业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势较高且干旱少雨地区,这里地广人稀,植被稀疏,以放牧牛、羊、马等牲畜为主。因为美国的经济水平较高,通过建立家庭农场、牧场,通过围栏放牧和建设人工草场,通过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已使这里干旱环境下的草场畜牧业得到规模发展,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都比较高,成为美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当然,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牲畜有的先卖到玉米带,经育肥后再出售到市场。

由此可见,美国的乳畜业与畜牧业存有明显的差异(如表4所示)。

表4 美国乳畜业与畜牧业的比较

不同版本教材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划分与解读不同,的确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也许这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多纲多本的正常功效。为此,教师不能被动地用教材,而应成为教材的建构者。只要我们以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把握住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一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判断其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畜牧业农场教材
映像畜牧业
农场假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