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建构

2013-12-31闻曙明

文教资料 2013年23期
关键词:柔性目标心理

高 雨 闻曙明

(1苏州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数字媒体系;2苏州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苏州 215123)

一、柔性化管理的涵义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对,首先兴起于企业管理之中。刚性管理指的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规章法律、纪律监督的约束力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动[1]。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情、理来化人的一种管理模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仁”的管理思想,“仁者,人也”把人当着人一样对待,是一种仁的德行,肯定了人的价值[2],在精髓上是一致的。柔性管理具有人本性、情感性、高效性、权变性、过程性等特征[3]。他强调依据人的身心特点来进行管理,强调个体解放、精神激励等人性化隐性的管理方式,强调从内心激发个体的潜力与创造精神。柔性管理是将管理过程看做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4]。在学生管理中,就是依托各级学生组织,培养师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性,以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为出发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创造具有文化性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管理环境。

二、学生管理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柔性管理的内涵及特征来看,其所发挥的管理作用主要集中于教育、协调、激励、互补几个方面[5]。高校是育人之地,对于人的教育更多的是要从心出发,用教育、协调的方式解决学生个人、学生之间的问题;用激励、互补的方式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

(一)柔性管理的人本性与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管理理念向人本性、服务性、开放性转移。高职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分子,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校的管理必须服从于这一培养目标。

高校学生管理重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这种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关心学生的理念与“柔性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内在一致的。在工作实际中,学生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情感教育,把工作落实到解决学生现实问题上,推行精致服务,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达到以情教人,以理服人的效果。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贴近学生实际,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些优势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所以柔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柔性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必要补充,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管理通常可分为“刚”、“柔”两个方面,各种校纪校规、管理规定都是对学生行为的明确限制,这些都是“刚性管理”;而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等都是在学生内心上发生作用的一种隐性教育管理行为,是“柔性管理”。依靠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教育。将“情”贯穿于规章制度执行之中,体现在学生教育的各个层面,用浓郁的校园文化去感染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人,帮助学生提升自己。人的行为要经历从认识到信念再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信念是在受教育者的认识与情感发生共鸣时才会产生,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必须先转变他的情感,通过柔性管理让学生的情感主动发生改变,在改变过程体验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柔性管理不是对刚性管理的否定,那样只能导致管理的无力和组织的无序。柔性管理建立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是对刚性管理的完善。

(三)高职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使柔性管理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发展潜能。

当代高职学生多为“90后”,“90后”成长在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氛围中,他们崇尚个性、想法新奇。对事物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步认识到自己特有的价值、自己独特的能力,会独立、自主地解决某些问题。因此,学校对学生要在适度的范围内,给予他们理解与宽容。柔性管理,强调权变性、对不同学生个体,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所以,柔性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哪些该做,如何做,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柔性管理的模型构建

在学生工作中实施,通过“五位一体”的柔性管理模式来实施学生管理有利于达到育人的目标。“五位”即情感培养、心理教育、行为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性的制度与纪律建设;一体即是以人为本、以文来化人。

图1 高职学生柔性管理“五位一体”模型

备注: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一)注重情感培养。

人并未完全按照“理性”的方式活动,各种心理需要、社会需要往往成为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情感正是个人需要满足的一种心理体验。因此情感教育、情感管理应成为学生管理的一个永恒主题。一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高职学生和本科生相比,可能有些自卑、敏感,但是他们也希望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指导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唤起自己的精神力量。二是增强自身亲和力,付出爱心。管理者只有付出更多的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壁垒,使自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三是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职更多的是学习技能,故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是言教,而效果最好的则是身教。

(二)注重心理教育。

注重与学生沟通、重视内部信息传播,沟通交流,促使心理转移[6]。柔性管理中的心理管理是指根据多数人的心理倾向,通过实施一定的方法,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心理意志、心理倾向而进行的管理。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卑、人际交往障碍、脆弱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成才。首先,要定期邀请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家解答部分学生的心理困惑,使学生在专家的引导下,通过观摩、体验等有效的活动方式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生活动中。通过开展有目的活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再次,建立心理咨询平台,开辟校园心理网站、心理微博等,提供一个丰富心理卫生知识、心理问题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的平台。最后,做好心理健康的跟踪教育。高职学生到大三一般就已经到企业了,有的学校在大二时可能就让学生开始做项目了,在脱离学校、脱离课堂教育之后,心理健康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好跟踪辅导与教育。

(三)注重行为指导。

柔性管理的行为管理是指提供可选择的目标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自由度,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帮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现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自己尽最大力量将学习和工作做好。首先,行为管理重点关注学生的行为结果。即该结果是否是学生最大潜力发挥的水平,是否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其次,管理过程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一定的管理过程可能会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有可能导致管理目标的背离。在学生管理中过于死板的管理只可能导致学生的反感。再次,在实行行为管理时要充分考虑行为目标的方向性和可行性。目标的方向性是指向未来的,是行动想要达到的结果。行为管理目标的可行性是指目标既不高不可攀,又不唾手可得,既要从当前工作出发,又要略高于现实,是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另外,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将组织目标与学生发展统一结合,高校以总目标为学生管理基础,逐级分解,使上下目标明确化、具体化、程序化,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对目标的认同感。当学生个人目标实现时,也就圆满地达到了学校教育的目标。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柔性管理注重通过文化的方式影响人,通过环境的营造提高学生的悟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造学生。首先,通过校风来影响学生,有的高职院校用红色文化来引领学生;有的高职院效用职业精神来指导学生。在校园营造一种书香四溢、积极向上、包容、踏实肯干的风气。其次,通过正面宣传来激励学生。高职学生在学校只有3年,这其中还有至少半年要到企业,和老师朝夕相处的时间不多,管理者需要恰到好处的给予批评、指导、表扬;善于利用机会,及时宣传学生的业绩与达到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最后,通过行为文化来影响学生。管理者、老师要树立无私无畏的崇高形象,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管理者、老师要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使情绪向正能量方向转化。

(五)注重发展性制度与纪律的建设。

学生管理制度、纪律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刚性管理中,制度与规律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管理的支柱,主要通过堵、压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纪律问题,而学生管理中的纪律问题的实质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起更多的问题,而柔性管理中的人性化、发展性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纪律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发展性的学生管理制度与纪律把学生管理制度与纪律建立在尊重学生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弹性与灵活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更具有内涵性、科学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1]郑其绪.柔性管理[D]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92.

[2]解晓燕.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研究[C].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2008:5.

[3]田红芳,司月秀.柔性管理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6:84-85.

[4]郭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柔性化管理研究[C].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

[5]魏丛东.我国公务员秉性管理研究[C].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3.

[6]王英.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个案[C].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4.

猜你喜欢

柔性目标心理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