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2013-12-16许嘉鸿宋浩明刘晓利蒋金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瑞舒伐基线

周 琳,许嘉鸿,宋浩明,刘晓利,蒋金法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65)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调脂治疗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关键[1-2],已知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瑞舒伐他汀是新近研发的一种他汀类药物,其调脂作用强于现有的其他他汀[3],本中心参加了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比较评价瑞舒伐他汀5 mg及10 mg与阿托伐他汀10 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6年4月至10月门诊65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男女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选。

1.2 入选标准

在筛选期内采取膳食处理(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下,非同日两次血清符合以下(1)或(2)或(3)任意一条者:(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值均>3.64 mmol/L(140 mg/dl);(2)总胆固醇(TC)测定值均 >5.72 mmol/L(220 mg/dl),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值均>2.59 mmol/L(100 mg/dl);(3)总胆固醇(TC)测定值均>5.72 mmol/L(220 mg/dl),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值均<1.04 mmol/L(40 mg/dl);受试者年龄18~70岁。

1.3 排除标准

(1)筛选期4周内服用过调血脂药或任何对血管有影响的药物;(2)体型瘦小者(体质量指数BMI<19 kg/m2);(3)3个月内新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脑卒中的患者;(4)血压控制不良(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和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患者;(5)心功能不全Ⅲ级以上(NYHA)、肝功能不全(ALT或AST超过正常上限的2倍)、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高于正常值的上限);(6)继发性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具有肌肉疾病者或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上限的2倍者;(8)甲状腺功能低下;(9)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病情不稳定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有低血糖发作或空腹血糖≥10 mmol/L);(10)合用华法令、环孢素、维拉帕米和胺碘酮等药物者;(11)妊娠期、准备妊娠、3个月内有雌激素使用史或哺乳期妇女;(12)有精神病病史者;(13)对本类药物及辅料过敏者或过敏体质患者;(14)严重烟酒嗜好者;(15)低蛋白血症者;(16)三酰甘油(TG)>4.52 mmol/L者;(17)心血管临床试验医生认为不适宜者;(18)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分组

随机入组,分为瑞舒伐他汀(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每片5 mg,批号050501;每片10 mg,批号050502)5 mg(A组)、10 mg(B组)与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55837016)10 mg(C组)3组,每晚20:00~21:00服药1次,持续8周,4周末、8周末复查空腹血清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价指标为血脂指标变化率(下降率或升高率)。治疗后主要疗效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下降率。次要疗效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率。

血清浓度的变化率(%)=[(治疗后血浓度-基线浓度)×100%]/基线浓度。

基线浓度=(-4周测量值+0周测量值)/2

1.6 统计方法

本试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以及百分数表示,应用spss14.0软件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特征

本次试验共入组65例,其中5例在随机治疗期间退出。治疗前三组间两两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均具可比性(P >0.05,表 1)。

表1 三组临床特征Tab.1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3 groups

2.2 血脂变化比较

瑞舒伐他汀5 mg、10 mg和阿托伐他汀10 mg 3组间的基线血脂无显著差别。3组的TC、LDL-C治疗8周后均有非常显著降低,3组的LDL-C在治疗后8 周下降率分别为47.1%、48.5%、33.7%。瑞舒伐他汀5 mg和10 mg组 TC,LDL-C下降幅度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瑞舒伐他汀对 TG(-18.67%;-22.727%)以及 HDL-C(- 1.61%;1.29%)的影响与阿托伐他汀组 TG(-30.16%)和HDL-C(-0.9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未见明显异常(P >0.05,表2)。

表2 三组血脂的变化Tab.2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s after treatment in 3 groups (±s,mg/dl)

表2 三组血脂的变化Tab.2 The changes of blood lipids after treatment in 3 groups (±s,mg/dl)

△A组与C组相比,P<0.01;#B组与C组相比,P<0.01

生化指标A组 B组 C组基线 8周 下降率 基线 8周 下降率 基线 8周 下降率TC 6.62±0.81 4.34±1.39 -34.8 6.77±0.79 4.19±1.80 -36.46 6.53±0.98 4.95±1.90△# -25.14 HDL-C 1.38±0.24 1.34±0.45 -1.61 1.46±0.25 1.48±0.65 1.29 1.3±0.36 1.29±0.55 -0.98 LDL-C 4.56±0.77 2.43±0.90 -47.01 4.64±0.73 2.29±1.04 -48.52 4.46±0.92 3.02±1.33△# -33.4 TG 2.12±0.61 1.62±0.70 -18.67 1.91±0.75 1.45±0.83 -22.72 2.32±0.75 1.60±0.82 -30.16 ALT 23.8±19.7 25.9±20.3 — 22.1±15.5 20.5±9.1 — 34.1±22.6 24.6±18.7 —AST 20.0±9,5 21.0±8.8 — 19.1±8.01 19.9±5.9 — 24.8±10.7 21.6±9.2 —CK 96±29.9 116±90.1 — 107±62.0 107±50.3 — 977±38.0 105±46.3—

2.3 安全性

所有人选的观察对象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3 讨 论

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是一种新的调脂药物,为具有高度选择性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国外以及亚洲进行的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表明,与同类调血脂药物相比,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升高HDL-C的作用优于已上市的其他各他汀类药物[4],是目前“他汀”类治疗高血脂症药物中临床评价较高的品种之一,且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STELLAR研究[5]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研究,比较了各剂量瑞舒伐他汀与阿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降低LDL胆固醇水平的疗效。结果服药6周后,瑞舒伐他汀10 mg强效降低46%的LDL-C,疗效显著优于同等剂量或更高剂量的其他他汀类药物。DISCOVERY ASIA研究[6]是首个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的大规模他汀类研究。治疗12周,瑞舒伐他汀组10 mg LDL-C降低47.5%,而与之相比,阿托伐他汀10 mg组的LDL-C仅降低了40.2%,两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 1)。对于亚洲人群而言,瑞舒伐他汀10 mg仍可强效降低 LDL-C,其降幅已超出了46%。

本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TC、LDL-C水平,5 mg及10 mg组LDL-C下降幅度分别为47.1%、48.5%,降幅亦超出了46%。瑞舒伐他汀10 mg组LDL-C下降率较5 mg组略高,且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2种药物对HDL-C以及TG的疗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在安全性上,本试验临床服用瑞舒伐他汀5 mg及10 mg发生不良反应现象较少,没有观察到瑞舒伐他汀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明显转氨酶、肌酸激酶、血肌酐升高现象;与阿托伐他汀10 mg比较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国际多项临床试验[7-8]证实了瑞舒伐他汀无其他他汀类药物常有的肝毒性,横纹肌溶解现象也极少发生,其余副反应表现也类似,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减少本药服药剂量。国产瑞舒伐他汀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见,是值得临床推广的调脂药。

[1] Packard CJ.Optimizing lipid-lowering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Expert Rev Clin Pharmacol,2010,3(5):649-6461.

[2] 徐远溪,邢燕,赵明中,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1):83-88.

[3] Pitt B,Loscalzo J,Monyak J,et al.Comparison of lipid-modifying efficacy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from the LUNAR study)[J].Am J Cardiol,2012,109(9):1239-1246.

[4] 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207-211.

[5] Jones PH,Davidson MH,Stein EA,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simvastatin,and pravastatin across doses(STELLAR × Trial)[J].Am J Cardiol,2003,92(2):152-160.

[6] Zhu JR,Tomlinson B,Ro YM,et al.A randomised stud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suvastatin with atorvastatin for achieving lipid goal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sian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DISCOVERY-Asia study)[J].Curr Med Res Opin,2007,23(12):3055-3068.

[7] Francisco AHF,Alvaro R.The DISCOVERY PENTA study:a direct statin compari-son of LDL-C value-an evaluation ofrosuvastatin therapy compared with atorvastatin[J].Current Med Res Opinion,2005,21(8):1307-1315.

[8] Saku K,Zhang B,Noda K,et al.Randomized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pitavastatin,atorvastatin,and rosuvastatin for safetyand efficacy(quantityand quality of LDL):the PATROL trial[J].Circ J,2011,75(6):1493-1505.

猜你喜欢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基线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