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观察

2013-12-16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17期
关键词:氨磺利培精神病

梁 峰

河南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 驻马店 463000

氨磺必利是一种苯甲酰胺类衍生物,是第二代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疗效。本文对比应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02—2013-02收治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男34例,女70例;年龄18~50岁,平均23.5岁。病程均<60个月。除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躯体疾病史者、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妊娠期妇女、有严重攻击行为、冲动或自杀企图者、哺乳期妇女等。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氨磺必利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起始量为100mg/d,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不良反应及疗效,逐渐增至300~800mg/d;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起始量为1mg/d,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疗效,逐渐增至3~6mg/d,治疗过程中酌情配合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苯二氮卓艹。

1.3 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评定 临床疗效以PANSS总减分率进行评定,痊愈:在75%及其以上的PANSS总减分率;显效:在50%~74%的PANSS总减分率;好转:在30%~49%的PANSS总减分率;无效:低于30%的PANSS总减分率。对抑郁症状及阴性症状的评价以CDSS量表和PANSS阴性量表进行,评定时间是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对不良反应进行评定,治疗前后监测血尿常规、心电图、血糖、肝功能、体质量、泌乳素的变化[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PANSS总分(T),氨磺必利组82.4±11.3,利培酮组83.2±11.1;阴性因子分(N),氨磺必利组17.1±3.4,利培酮组16.8±4.9;阳性因子分(P),氨磺必利组20.1±4.9,利培酮组21.3±5.1;精神病理分(G),氨磺必利组42.5±6.5,利培酮组43.1±6.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而2组患者PANSS及CDSS减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氨磺必利组发生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34.62%,利培酮组21例,发生率40.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氨磺必利组泌乳素升高及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8周PANSS及CDSS减分比较

3 讨论

氨磺必利药理学特征比较独特,具有双重多巴胺能受体阻断作用,对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3]。研究显示,当多巴胺受体65%为氨磺必利时,抗精神病效果达到最低。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均有确切疗效。另有研究认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奥氮平在阳性、阴性因子分、PANSS总分上都比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改善明显。通过本组应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与利培酮治疗相当的总体疗效,二者的疗效均比较确切,但对抑郁症状、阴性症状的疗效,氨磺必利比利培酮更加显著,对泌乳素及体质量的影响更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

[1]胡君.卢玲.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32-35.

[2]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4):194-195.

[3]元高超.六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3):984-985.

[4]陈进东.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1 103-1 104.

猜你喜欢

氨磺利培精神病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精神病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