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神经元炎45例

2013-12-07熊益居杨建平

福建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肝阳风邪外感

熊益居,杨建平

(宁化县中医院,福建 宁化 365400)

前庭神经元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突发、剧烈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持续发作时间长,可达数周以上为特征。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处理,往往效果不太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9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75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2.04±10.46)岁;发病当时有明确感染症状者36例,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扁桃腺炎21例,腮腺炎9例,肠道感染6例;病程最短3 d,最长46 d。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4.12±11.03)岁;发病当时有明确感染症状者24例,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扁桃腺炎15例,腮腺炎1例,肠道感染8例;病程最短3 d,最长38 d。治疗前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构成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 中医诊断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1]中眩晕诊断,西医诊断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中前庭神经元炎诊断标准。经过CT或MRI检查除外后循环缺血(PCI)、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颈性眩晕、梅尼埃病、外伤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癫痫性眩晕和脑部肿瘤所引起的眩晕。

1.3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文献[1,3],① 外感风邪型:突发眩晕,伴恶心欲吐、胸闷、心悸、汗出,无耳鸣、耳聋,舌红,苔薄白,脉浮。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②痰浊中阻型: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濡滑。③ 肝阳上扰型: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苔黄舌红,脉弦数。④ 气血两虚型: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少寐,神疲纳减,舌质胖嫩色淡,脉细弱。⑤肾精虚损型: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耳呜。此外还须分清阳虚、阴虚之别:偏阳虚者,畏冷肢凉,小便清长,脉沉迟;偏阴虚者,细声耳鸣,夜间较甚,虚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数。45例中外感风邪型20例,痰浊中阻型12例,肝阳上扰型6例,气血两虚型4例,肾精虚损型3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卧床休息,避免头、颈部活动和声光刺激;泼尼松 20~30 mg,1 次/d;地西泮 2.5~5 mg、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6~12 mg、维生素B620 mg及山莨菪碱 10 mg,3 次 /d。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①外感风邪型:祛风解表,清脑定眩。清眩汤[3]加减,药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川芎、枳壳、桔梗、薄荷各6 g,甘草3 g。② 痰浊中阻型:健脾燥湿,涤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法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各10 g,生姜3片,大枣12 g,甘草6 g。③ 肝阳上扰型:平肝潜阳,滋养肝阴。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10 g,生石决明30 g,栀子6 g。④ 气血两虚型:气血并补,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药用:白术、茯苓、龙眼肉、远志、熟地黄、白蒺藜各10 g,炙黄芪30 g,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各 6 g,党参 12 g,当归 15 g,白芍20 g。⑤ 肾精虚损型:偏于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右归饮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各15 g,杜仲、甘草各10 g,附子4 g,肉桂6 g;偏于阴虚者,宜滋补肾阴,左归饮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各15 g,茯苓12 g,甘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4],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需搀扶即可下地行走;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在搀扶下可下地行走;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虽有改善仍卧床不起,动辄恶心、呕吐。

3.2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3.3 痊愈病例在症状消失时间上比较,见表2。

表2 2组痊愈病例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2 2组痊愈病例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

症状消失时间/d 7.5±5.81)14.5±4.6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4 10

3.4 随访结果 2组均随访3个月,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转变成BPPV 1例。

4 讨 论

现代医学对前庭神经元炎的病因尚未明了,目前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中医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说,因此,本病的产生多缘于风、火、痰、虚[5],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多见外感风邪、痰浊中阻或肝阳上扰;缓解后则主要是脏腑虚损,多为肝肾亏损,髓海不足,或心脾两虚,上气不足;但往往虚实夹杂,共同为患。临床报道多从“内伤”论治,而笔者认为在辨证分型中以“外感”多见,特别是发作期以外感风邪型最多。因前庭神经元炎患者多发年龄为20~60岁,平素体质虚弱,易感外邪,风邪外袭,邪遏经气,清窍被扰,发为眩晕。临床上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发作时可选祛风、熄风、潜阳、化痰等法治疗,缓解后则用益肾养肝、健脾、补益气血等法治疗。从2组治疗结果来看,对照组单独用西药治疗本病,效果不很理想,总有效率为70.77%,病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有后遗症BPPV 1例,2例复发。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好,能缩短病程,迅速解除患者痛苦,总有效率达88.89%,没有后遗症,所有病例完全治愈,无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24-429.

[2]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69-370.

[3]晏青,于慧卿.邢月朋主任医师治疗前庭神经元炎性眩晕经验[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3):34-35.

[4]董玉娟,刘俊艳,任士卿,等.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前庭神经元炎 52 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2):1008.

[5]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81-82.

猜你喜欢

肝阳风邪外感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基于知识考古学的《临证指南医案》“肝阳”概念形成分析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