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技术形态形成的可能性研究

2013-12-06翟一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人类体育活动

崔 浩,翟一飞

(大连海事大学体育工作部,辽宁大连116026)

回顾奥运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同时也是一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体育与技术的不解之缘自从它诞生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今赛场上的运动无不包含着技术成分。那么,技术到底与体育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而技术又是如何成为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怎样促使体育形成技术化的发展态势,进而使体育技术形态的产生成为必然的可能?这些问题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来讨论,分析体育与技术结合的可能性会使我们的疑问得到解答。

1 体育与技术根源的一致性

“技术”一词有很多意思,统指工艺、技术、制造、科技等含义。从词源意义上看,technology为技术的译文,本身它源自希腊语中的techne,原作用表示与自然(nature)相区别的人类活动,特指一种技能性的活动。文中从此意出发,选用埃吕尔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是合理、有效活动的总和,它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之一。

技术是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它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和科学知识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首次用石头做成原始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从而也揭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序幕时,就有了技术的最初萌芽[1]。很显然,技术是人称其为人的标志,当人类第一次利用劳动创造工具起,就开始有效地利用技术,也可以说技术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而作为人类身体运动的某些具体形式,就自然囊括其中。因此,从人类文化被创造的第一天起,其文化内容就蕴含了原始的体育文化形态和因素。然而,这种原始体育文化在意识上却具有明显的寄生性和依附性,它只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自然产生的一种潜在体育意识,是人类本身所没有意识到的一种有意识的体育形态,即现代体育行为。尽管如此,这却为以后体育的萌芽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体育与技术两者的结合找到了最原始的理论根基。

在原始社会,人类追逐野兽及本能的发泄行为,都包含着某些体育行为,如嬉戏、竞争、健身等形式都存在于原始文化形态之中,这些都为世人所共识。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人类最初的那种本能性的运动意识行为开始经过发展和提炼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的工作组合,即为现代体育运动方式的最初萌芽。

可以这样理解,体育与技术的发展从古至今都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并随人类历史的进化而进化。人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因此,技术作为一种人类的创造物,作为人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技术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也即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界能动作用的手段,必然要以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同时,技术产生、演化的内在机制,又是由技术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所规定的。技术要利用自然的物质、能量、信息,技术的物质手段是人用来延长和扩展自身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人工自然物。因而,技术具有第一客观实在性——自然属性[3]。

体育亦是如此,都以物质为第一条件,假如没有人体骨骼和肌肉为基本物质条件,体育活动的实践将不可能完成。但体育同时也是建立在人们身体运动基础之上的一个宏大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文化内涵很丰富的人类活动。体育与自然有所不同,它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体育产生于实践,源于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和演变是由人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所推动的,这就客观规定了体育的所属性,只有人类才具有体育这样的实践活动。而对于体育本质的描述又可以看出体育的归属性,体育的本质即是人以自身为客体的主体活动过程。通过本质内涵的解释,我们可以把体育本质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人是体育的物质前提和最终归宿。在体育归属性上,体育归属人类特有的文化活动。人类活动是人性的展现,体育作为宏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的活动之一,因而必然与人类其他活动,如技术等息息相关。人性的技术化过程,就必然导致了体育与技术的结合,那么,为了表现两者的结合就必然会呈现体育技术化的发展态势。这就为深入研究体育的技术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综上所述,体育与技术都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现实中两者作为人类的特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同协调发展的。由于近现代社会对技术效益的大力推崇,人的价值观全面地依赖于技术对人的控制和约束,人性系统的演化越来越多地受制于技术的状况,技术的规范就是人性的规范,技术的趋势就是人性的趋势,在技术支配下的人性与技术的合二为一,这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人性的技术化过程。人的自我进化过程越来越强烈地牵制甚至是取代着人的自然进化的过程[4]。从而,使得体育形成技术化发展态势,进而出现体育技术形态这种外显方式。

2 体育与技术逻辑的一致性

体育与技术在逻辑上的一致性是指两者内在本质都要求做有效的活动。人类所从事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有目的性的。这也就是说任何活动的进行都要符合人类的目的。体育与技术都是人类的活动,必然追求其内在的目的性。人类在进行活动时处处追求效益,时刻以效率第一为从事准则。那么,在客观上自然而然要求做事必须讲究效率,做有效的活动。在其现实性上,我们分别来看体育与技术怎样追求有效的活动。

从技术概念可以发现,文中主要采用埃吕尔对技术概念的解释,技术是合理、有效活动的总和,是秩序、模式和机制的总和。技术的本质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在技术活动过程中效率第一的前提条件是一切活动必须是按照技术规则从事所有合理、有效的活动。技术是理性的代表,技术理性的泛滥,以“无人”的精确高效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一套标准参照系和专家系统,技术标准和技术系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形成技术化生存的社会秩序[5]。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人们自然而然形成技术崇拜的固定思维,并认为按照技术从事便是效率的体现和利益的获取。

在体育领域中,运动技术一般定义为:是指运动员本身的身体运动过程,是紧密与人体结合在一起的内部性质的技术,即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完成动作的方法[6]。毫无疑问,这样的技术定义主要指向人的自然躯体的运动过程,是人体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的合理方法[7]。竞技运动是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个体和群体)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过程[8]。依据对竞技运动概念的基本解释,我们可以认定,竞技运动不仅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训练和比赛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这样的目标,在以现代技术为统治的技术世界中,就与技术目标(合乎技术逻辑的过程就可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在逻辑上保持了一致。而事实也证明,现代技术恰恰能够为运动训练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这样看来,体育借助于现代技术的巨大作用而达到其自身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就具备了客观条件。那么,体育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必然结果是其逐渐地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形态特征,在体育领域中就外显为体育的技术形态。一般说来,体育技术形态从静态来看,分为体育的器物形态技术、体育的智能形态技术和体育的工艺形态技术;从动态上来看,体育技术形态是体育技术化的外显方式,同时也是一个技术应用角色的转变过程,即从客体地位向主体地位的转变。

有学者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指出:“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9]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我们认为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意义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体育意味着一种人的解放,人的实践活动。体育——这种具有解放性质的活动是具有内在目的的,那就是通过人类的肢体运动最有效地完成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人自身的劳动不断地创生和发展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10]黑格尔说过:“人因自己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然而就自己的目的来说,他却是服从自然界的。”尽管技术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和本质属性,但现实生活中技术的确是人手的延长,是人类能力的有效延伸,人类依靠自己的工具——技术,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然而人类自身却从事着许许多多的事务和活动,例如体育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怎样来依靠自己的工具——技术来支配着体育这样的人类活动呢?这也就是说,技术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与体育相结合,从而达到支配和统治的目的呢?或者可以说,技术与体育的结合便形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体育技术化。而体育技术形态则是人类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支配自然界而形成的技术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体育与技术两者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表现形式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的结合更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技术能够满足体育对人类活动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其现实性上,体育与技术都追求活动的有效性。

3 体育价值与技术价值的一致性

人们总是通过价值评价来选择、调整自己行为的对象和方式,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追求活动[11]。现今,人们处于技术影响下的社会里,无时无刻不受到技术理性的影响。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依据自身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而选择、调整自己的对象和行为方式,为了完成这样的价值目标,人们求助技术的巨大效益在体育领域中来完成人类自身的追求,而体育与技术都是一种追求效率和价值最大化的人类活动,必然会影响人类价值目标的实现。在体育领域中出现这样的难题,只要技术权威在现代体育领域的确立,就意味着技术逻辑开始规定着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效率优先”就成为必然的、主要的目标。实际上,这与竞技运动宗旨所提倡的“力争优胜”的价值观不谋而合。那么,体育与技术如何来体现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呢?从技术哲学视角来看,凡是按技术规则行事则被认为是最合理的行为。既然行为合理,那么,必然会取得预期的结果,完成效益最大化的理想目标,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体现体育与技术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效益最大化。

1845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说:历史任何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同时它也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而是作为历史的主体人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也可以说,技术与体育的结合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与人类的追求息息相关,人类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现代体育的技术化发展道路。体育与技术的结合不外乎是人类价值追求的同一的表现,而表现的外显方式则是体育技术形态。

人们的价值谱系对时间的度量仅仅是效率和速度。竞技运动是以追求人体运动能力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体育活动,代表着人类体育运动最高水平。那么,何谓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赛。也就是将运动员在训练中挖掘出的运动潜力和已形成的竞技状态通过比赛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12]。最大限度是发挥运动员的最佳状态甚至是超越能力范围之内的超常发挥,实际上也在突出效率,即效益最大化。竞技运动就是通过比赛在这种过程中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结果上追求效益第一,从而不断实现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人类理想奋斗目标。而技术在其自身建构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结果上亦是追求效益第一。在这点上,技术与体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体育与技术在价值追求上是相通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已成为全人类的财富。所谓“极限”,亦指最高的限度(现代汉语词典)。这个高度,并不是指具体的度量单位,而是一个程度单位,亦指能力所及的最大范围。在竞技体育中,“挖掘潜能,超越极限”成为不少竞技者的口号和追求[13]。体育文化不仅包含“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而且孕育着自我完善品格,实现体育价值、展示体育精神,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又不断超越自我生理极限的效能。“更快、更高、更强”潜台词所表达的肌肉、力量、破记录、夺金牌等内涵当然是现代体育所有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这种追求目标从客观上要求人类活动与技术结合,被技术装备的人类将是无坚不摧的,任何追求目标只在一念之间所完成。在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激励下,优秀的参赛选手们顽强训练,勇敢拼搏,赛会纪录一次一次地被刷新,新的高峰不断被超越,当运动水平越来越接近“绝对极限”时,当人类为这些微小的超越而付出巨大的代价时,技术便成了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强劲武器。在每一项奥运辉煌的背后,人们都不可避免地看到技术的身影,技术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它使人类完成了不断超越自我的梦想,使现代体育这个盛大的全人类的社会现象更加绚丽灿烂。

4 体育与技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体育与技术结合可以被认为是体育技术形态的展示过程。在体育技术形态形成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有遵循两者的统一,体育技术形态的形成才有客观的必然性。

所谓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究竟是指什么呢?正如列宁所说:“机械的和化学的技术之所以服务于人的目的,是因为它的性质(实质)就在于:它为外部的条件(自然规律)所规定。”[14]技术含有自然界事物的内在规律,它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也可理解为,技术具有自然界事物本质的集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以及正在为未来所要创造的一切技术都是与自然法则相一致的,同时也与自然规律相辅相成。也可以这样理解,技术对自然的外在干预只有在物理世界规律所规定范围内才有可能实现或者成为可能性。这就所谓万事万物所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即事物的合规律性。技术对客观世界的改变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技术的首要原则。纵观体育同样如此。体育的哲学角度对体育的定义是主体人以自身为客体的活动。从定义中不难看出,体育亦是以物质为第一条件,符合自然界物质为基础的内在发展规律。综上所述,体育与技术都按照自然界的首要法则行事,即符合自然界的规律性原则。

而合目的性则是说事物的发展要符合人类的价值取向,满足人类的价值追求。任何技术方式都体现人的内在目的和要求,人类将自己在社会中形成的生活、劳动与生产目的注入到技术模式当中,使技术具有了实在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意义。从技术的规定性中,可以看出它是人类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人类的内在目的和要求,技术是人用来实现自己目的的具体和现实的实践手段和方法。因此,现实中技术逻辑要求效益最大化,这也说明了技术符合人类所追求的目标。对体育的哲学解释中,不难发现体育不单纯是以自身为客体的活动,而是主体人的思维的外在活动表现方式。也可这样理解,体育是一种技能型的技术,是需要人体自身参与并在体验中寻求如何有效完成动作技术的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技术过程。然而,还需要考虑的另外因素是,运动技术完成的好坏,不单纯是完全依靠人的自然躯体因素,还需要一些流变性的物质因素和智能因素。物质因素是指外在物化的可见物,如体育器材、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和体育服装等;智能因素亦指与人类思维相联系的一些知识和经验等。当然,这些知识和经验都会以最优化为选择原则进行筛选并重新组合,在体育领域中指引人体最大化的发挥,甚至超越以往的成绩和表现效果。这都是人类具有的内在目的性在体育运用中的外在表现。技术与体育符合人类内在的目的性,并通过两者有效的结合,即以体育技术形态的外显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

技术本身具有两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在社会生活中同时发挥作用。但现实中,人们常误认为技术是以一种社会功用的社会属性即社会产物或角色展现与众,而忽略了技术自身的自然属性。技术所谓扮演的“社会产物”实际上是技术两种属性的有机结合。技术在应用上即遵循内在自然规律的本质要求和模式指导自身行为,同时也附加了人类所追求的意志物质形式,含有一定的目的性。综上所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就是指事物发展的方向就要符合自然规律的内在要求,同时又要满足人类的目的性需求。

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正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容性。技术中蕴含着科学精神和技术理性,而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活动的典型代表,技术和体育是人类活动的有效表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的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整体中各要素的有效协作的外在表现,从而达到整体的更佳组合。因而,对于体育技术形态的产生,我们可以确信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阶段性表现。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人的活动具有两种内在尺度,一是事物发展的尺度,即自然属性,可理解为合规律性发展尺度;二是符合人的发展尺度,即社会属性,可理解为合目的性发展尺度。由于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按照两种内在尺度生活和工作,才使得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也正是因为人类运用两种尺度对所有活动的监控,才使得人类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同时也使人类历史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人类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体育与技术的结合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因而,体育技术形态作为两者的外显方式也必然产生。

[1] 张文良.从奥运会的兴奋剂问题看体育发展带来的技术异化[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26.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

[3] 张文良.从奥运会的兴奋剂问题看体育发展带来的技术异化[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28.

[4] 孙 岩.从人性技术化到技术人性化的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

[5] 刘同舫.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3):1.

[6] 董国珍.运动训练与选材[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236.

[7] 蔡宏秋.竞技运动技术化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2005:11.

[8] 周西宽,唐思宗.运动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79.

[9] 伍雄武.现代人与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5-60.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

[11] 惠蜀著.体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194.

[12] 李晓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哲学观[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29-32.

[13] 朱光辉.竞技、异化、极限、潜能——关于竞技体育异化问题的讨论[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3):3.

[1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58.

猜你喜欢

人类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