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民歌元素及演奏技巧

2013-12-04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幻想曲连音双音

牛 林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横跨浪漫主义中晚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马克思·布鲁赫(Max Bruch,1838-1920)是一位作品数量颇多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各种体裁,有三部交响曲、三部歌剧、三十多部合唱和清唱剧、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和十一部室内乐等。创作于英国旅行演出之后的小提琴作品《苏格兰幻想曲》(Scottish Fantasy,Op.46)[1]125,全名为《自由运用苏格兰旋律的小提琴与乐队、竖琴的幻想曲》,是布鲁赫的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小提琴曲之一。

一、民歌元素

《苏格兰幻想曲》在曲式上继承了传统协奏曲“快慢快”乐章布局,同时也借鉴了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中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发展创新。整部幻想曲结构较自由松散并富于幻想,它由引子与四个乐章构成,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其四个乐章分别用了四首不同的苏格兰民歌:第一乐章的主题是由苏格兰民谣(Auld Rob Morris)发展而来的,这个主题旋律贯穿了整个幻想曲;第二乐章包含一个具有强烈舞蹈节奏的民间舞曲旋律(hey the Dusty Miller);第三乐章主题根据苏格兰民谣(I m a-doun for lack o Johnnie)而来,旋律洋溢着亲切而又感伤的情绪;第四乐章包含苏格兰古老的战歌(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布鲁赫运用民歌素材的创作特点在此曲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苏格兰幻想曲》犹如一部包含了苏格兰人文风景的史诗。[2]208-209

1.弱起

作为苏格兰民歌的特点,在第一乐章的民歌主题、第三乐章的主题和第四乐章的第二主题上显得尤为明显。

第一乐章民歌主题第20-36小节[3]5-7:

第三乐章民歌主题第1-16小节[3]25:

第四乐章的第二主题第44-56小节[3]34-35:

可以看出,每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的音乐语汇,这些主题旋律的开始句都在每个乐句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结束句是在结束小节的倒数第二拍,在这两拍之间的休止符则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演奏的时候,这个休止符不能被忽略。开始句起弓可以选择上弓,在练习这个起弓时,我们可以先把弓子放在弦上,使用与实际运弓一样的压力,然后直接用演奏这个音所使用的弓速起奏,这样前后的音质才一样,不会使听众听起来感到突兀。

为了保持旋律线条的流畅和平滑,第一乐章主题和第四乐章第二主题的附点节奏的后半拍尽可能不要有重音以造成演奏的时值太短,从而影响之后的换弓。为了体现整个这个旋律的歌唱性,可以运用谱面上的连线标记适当做出语句的呼吸气口和上下波动的高低感,并且手指的按弦不可以太过刚硬,在音乐的处理上要风格细腻,从而表现出优美朴素的情感。

2.装饰音

在浪漫主义时期,自我表达已经成为作曲家写作的重要特征,因此华彩由作曲家本人所作,而在装饰音的方面,是作曲家全部标记出来,再也不是由演奏家即兴地进行各种加花了。此时期,装饰音应该演奏在主要音符的拍子上,而不是放在拍子前演奏。

倚音的目的是增加旋律中不协和性或者加重音符的语气,占用主要音符的时值。演奏时,主干音符是要着重演奏的,而装饰音则是要较快地演奏。在此曲当中,布鲁赫运用装饰音来模仿苏格兰风笛的特殊声音,如第二乐章的主题、第三乐章主题(第3、7、15小节)、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第四乐章最后一小节。以上小节都为短倚音。如第二乐章第17-23小节[3]11-12:

演奏第三乐章主题中的装饰音时,速度不用太快,以忧郁的情绪给人以惆怅的感觉,而装饰音则模仿了风笛犹如哭诉的语气;第二乐章则是欢快载歌载舞的心情;第四乐章的装饰音则是模仿战斗前苏格兰风笛如号角般的声音。第四乐章最后一小节的装饰音则是要更坚定且右手给予一定的压力和弓速,而在演奏第四乐章第四小节的装饰音时可以做由A弦-G弦和D弦-A弦弓弦接触面快速转动的练习;第二乐章的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第7、15小节)时,做G弦-D弦和A弦弓弦接触面快速转动的练习。

还有一些装饰音是处在某个乐章的结尾或某个段落的结尾,而在这些地方的装饰音可以根据乐章或段落的整体情绪来设计演奏的方式。如引子的最后一小节(见下面的谱例)、第一乐章结尾、第三乐章第39-40小节、第四乐章第77-80小节。例如,引子第41-46小节、第一乐章第1-7小节:

引子与第一乐章中间是不间断的,在一段颤音之后装饰音引出第一乐章了第一个音,第一乐章的第一个音既是引子的结束也是第一乐章的开始,所以音乐上情绪上是连贯的,在演奏时要将这种翻开新的篇章时含蓄的激动表现出来。装饰音演奏时在语气上是连贯的、在速度上可以平稳些,弓法上可以用一弓,不需换弓。

又例,第四乐章第77-80小节:

第四乐章第77-80小节是由第一主题变奏2之后进入第一主题变奏3,在第80小节,由乐队接在独奏小提琴之后再次雄壮的奏出主题,所以这里的装饰音需要演奏的快速而辉煌。在弓法上为了适合力度与音乐的情绪,装饰音可以分开为两弓,在实际演奏中也更容易有效果。

以上两种情况中,装饰音之前都为颤音,颤音是主要音符与上方辅助音(音阶中下一个高音)之间的快速交替。颤音的长短快慢也是要与整个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及演奏者个人理解相结合的。一般来说,颤音的技巧为尽可能地多次的颤动,整个过程要轻松、不能僵硬。在保持整个左手放松的情况下,可用以节拍器先以慢速度,四个音打一拍的方式,从每分钟约80拍开始练习,以后逐渐加快来练习,练习的时候平均稳定性远比一味的快速度更重要。

二、演奏技巧

《苏格兰幻想曲》是一首在音乐和技术上都是非常难的小提琴作品,除了上述对于民歌元素在演奏中的把握以外,笔者认为,还需针对各技术困难片段,加强指法、弓法等的练习。

1.音阶

本幻想曲中的音阶经过句一般时值不长,但其中有很多音,并且包含了换把及换指等技术,我们可以根据节奏指法的原则和海菲茨实际演奏的版本,将整首乐曲中较困难的音阶经过句拆分开以辅助练习。

如引子第38小节(见下面的谱例)。在练习此小节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十七连音分成七连音和十连音。

第二乐章第36-37小节(见下面的谱例):第一个十七连音分成八连音和九连音,第二个二十连音则可分成两个六连音和一个八连音来练习。

第四乐章第129小节:此小节的十九连音分成九连音和十连音来练习,并且因为考虑到第四乐章的整体速度,所以这个十九连音可以根据演奏者自身来设定为一弓或两弓。

在第四乐章第177小节和第179小节也分别出现了十三连音和十八连音,但考虑到此处为乐曲结尾,音乐风格更自由、飘逸,演奏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感表达来划分。

2.双音

在演奏双音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压力的增加而造成双手的紧张、僵硬,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首先调整一下按弦的压力,适当的放松;其次,在演奏双音之前对于每个双音音程的关系和两个手指的距离要弄清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音准。

(1)三度双音

在演奏三度双音的时候,如果作曲家没有在谱面上做标记要产生特殊的音色的话,我们在演奏是要尽量避免在换把时产生的滑音。在此幻想曲中,三度双音最高为第五把位,所以在指法设计上可以采用两手指自然的位置即最常用1、3指和2、4指交替。

第一乐章主题第20-36小节:

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其分成了a、c、d、e、f五个难点方块。方块a、b、d、f的音型一样,从音乐性上考虑都选用了 的指法。而音程关系为大小三度交替,相邻两个音程在把位进行上手指为跳进换指,这是难点之一;方块e为音程下行跳进,两个音程大三度-小三度,在手指距离上由大变小。c在换把上要注意两个音程度数不同,高音的手指1-1为全音而低音的3-3为半音,两个手指间的距离由小变大,这是需要注意的。

第二乐章第67-70小节:

在第二乐章中此处的速度较快,首先在弓法上可以选用每四个音一弓,在实际演奏中也比较有效果。其次在指法问题上,两个三度双音同在第二把位,为了保证每个三度双音发音清楚、均匀有力,在1、3指抬起的瞬间、2、4指需要快速落下,在练习的过程中,两指所抬起的高度不需要太高。第67小节和69小节为密集手指,在手指的排列上需要小心。

(2)六度双音

第二乐章第125-128小节:

这里为六度双音的分解,以小六度开始之后发展成大六度的半音上行,指法选择为 ,在六度音阶上行至高把位时,为了避免在换指、换把中的空隙产生的杂音,一般来说,可以固定用拇指与按弦的两个手指一起移动来换把,并且,此片段左手移动的时间为当右手换弦至每个六度之间的空弦D时。对于右手来说,考虑到音乐情绪激动,速度相当快、力度为ff,所以连续换弦的动作需要快速,根据乐曲的情绪逐渐增加弓的长度,最终以全弓演奏。

(3)八度双音

八度音程是出现在许多小提琴作品中的双音音程,由于特殊的音程关系促使它的音准是最令人值得注意的,同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在练习的时候,首先为了固定良好的手型,我们可以先按下3指,再按下1、4指。之后以八度的手型,但却只拉一个音,另一手指做无声练习,先练习低音,再练习高音,移动的时候必须快速,两个手指的距离越往高把位距离越小。低音的音准对于整个八度的音准是起主要作用的,在练习和演奏的时候倾听低音也是保证音准的一个诀窍。

第二乐章第121-122小节:

以上为八度的半音上行进行,在练习这个乐句时过程中可以先练习八度半音音阶,之后可以根据笔者所勾出的,以A弦为中间弦来练习右手对于D弦-A弦的平面和A弦-E弦平面的转动。

第四乐章34-35小节:

以上八度音阶经过句时,也可以用改变节奏型,如用前附点节奏和后附点节奏 来练习。

3.和弦

之前对于和弦的演奏上已经有过一定的阐述,所以这里仅针对部分较难和弦的指法进行讨论。第四乐章第11小节:

在这一小节中在笔者所勾出的两个和弦指法上有不同的版本,第一种为,由第二把位换至第三把位,在音乐快速进行中,因为两个和弦的指法都有1指,所以换指幅度相对小一些,但因为换把,音准把握性上没有第二种好;第二种同属于第二把位,因为手指变化多,换指幅度较大,所以换指的速度没有第一种快,可能造成整体速度下滑。笔者认为,从音乐表现上考虑,第一种指法的演奏效果更加辉煌有力,也易于做出符合作曲家所标示的力度渐强效果,所以建议用第一种。

[1]Max Bruch.First Violin Concerto and Scottish Fantasy[M].New York:Dover,1994.

[2]司徒华城.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音乐出版社,2004.

[3]Max Bruch.Scottish Fantasy,for violin and piano op.46[M].Eferm Zimbalist(ed).New York:G.Schirmer,Inc.,1920.

猜你喜欢

幻想曲连音双音
六连音手脚配合练习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桑科草原幻想曲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快乐幻想曲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长发幻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