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原子和O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解析

2013-12-03夏循礼余英才

生物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底物有氧

夏循礼,余英才

(江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南昌330004)

普通高校《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糖代谢,历来是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章节,其中的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更是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关于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生物化学教材[1-9]基本上专注于葡萄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三羧酸循环等三个阶段的具体反应,以及有哪些递氢体,脱下了多少H原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产生了多少ATP,如何通过有机酸脱羧产生CO2等;而对葡萄糖分子有氧氧化过程中递氢体携带的H原子的来源、葡萄糖彻底氧化消耗了多少个O原子及其来源等,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阐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适度的解读,不仅可以深化对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的把握,明晰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不仅仅只是葡萄糖分子彻底分解代谢为CO2和H2O并合成ATP[10-12],还有葡萄糖和O2以外的物质提供H原子和O原子参与该代谢途径;而且可以拓展对于生命活动中生物体小分子(如H2O、Pi、以及酶蛋白的辅助因子等)重要作用的直接感悟[13-15]。

1 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全过程解析

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的全部反应过程及其递氢体上H原子的来源和CO2的原子来源解析如下:为了便于简洁易读,所有催化反应的酶都省略,ATP的生成与消耗、与递氢相关的辅助因子则写入反应过程。具体反应见下表一葡萄糖有氧氧化反应过程(第一列):

从反应⑷开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后面的反应是以1分子3-磷酸甘油醛发生的反应进行计算的,涉及到递氢体携带的H原子、脱羧反应带走的C原子和反应消耗的O原子计算时,需要按×2倍计算。

表1 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及基于H原子与O原子代谢的解析Table 1 Glucose aerobic oxidation pathway and its analysis based on H metabolism and O metabolism

反应⑸实际的反应过程可能分为两步,第一步为3-磷酸甘油醛与NAD+加入1个H2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NADH+H+;第二步为3-磷酸甘油酸的羧基(-COOH)再与Pi发生一种形成酸酐键(Pi和-COOH之间)的反应,即产生1,3-二磷酸甘油酸和1个H2O(这个H2O“补”回第一步反应中消耗的H2O,所以整个反应过程“没有”看到H2O参与),该酸酐键就是即将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反应⑻脱去1分子H2O①,在反应⑾中“补”回来参与生成柠檬酸,所以反应⑻和反应⑾中加H2O(+H2O)与失H2O(-H2O)不涉及H原子和O原子的引入与脱去。

反应⑽消耗1分子HSCoA②,在反应⑾中生成1分子HSCoA“补”回来。

反应⑿实际过程分为两步,柠檬酸脱H2O③(-H2O)生成顺乌头酸,顺乌头酸再加H2O③(+H2O)生成异柠檬酸,不涉及H原子和O原子的引入与脱去。

反应⒂实际过程可能分为两步,Pi+GDP反应生成GTP和H2O,H2O与琥珀酰CoA反应生成琥珀酸和HSCoA④。HSCoA④从琥珀酰CoA脱下来,“补”回反应⒁中消耗的HSCoA④,生成的H2O的H和O进入琥珀酰CoA的相应部位生成琥珀酸。

反应⒄加入1分子H2O⑤,来自于细胞内线粒体基质。

反应⒅生成的草酰乙酸,“补”回反应⑾消耗的草酰乙酸。

所以,葡萄糖有氧氧化全过程的反应为(为了如实反映整个反应过程,只进行同类项合并,反应式两边相同项保留):

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1个葡萄糖C6H12O6分子进行彻底的物质代谢产生了12对H原子,6个CO2分子。其他情况包括消耗 2ATP、2Pi、4ADP、4HSCoA、2(Pi+GDP)、4H2O,生成 2ADP、4ATP、4HSCoA、2GTP、2H2O。

2 基于H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解析

基于H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解析见表一的H原子代谢(第2列):

底物分子磷酸化,如反应⑴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反应⑶6-磷酸果糖磷酸化为1,6-二磷酸果糖,是ATP的1个磷酸基(-H2PO3)与底物交换1个H原子,其结果是底物分子失去1个H原子。

反应⑸产生的NADH+H+脱去的2个H,直观表现为1个来自3-磷酸甘油醛,1个来自磷酸Pi。根据上述“反应⑸实际的反应过程可能分为两步”的分析,NADH+H+的2个H的真实来源更可能是环境(细胞液)中的H2O(而这个消耗的H2O在3-磷酸甘油酸与Pi反应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和H2O时“还”回去了)。Pi与3-磷酸甘油酸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和H2O时由3-磷酸甘油酸“归还”了一个H原子,生成H2O的另一个H原子由Pi的-OH提供,所以实际上反应⑸从Pi的-OH引入了1个H原子

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的反应,如反应⑹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酸、反应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生成ATP,从底物分子反应前后来看实际是“底物分子去磷酸化”,是底物的1个磷酸基(-H2PO3)与ADP交换1个H原子,底物分子得到1个H原子。

反应⑽产生的NADH+H+脱去的2个H来自于丙酮酸,由辅助因子硫辛酸脱下来依次传递给FAD和NAD+,HSCoA的H原子和-SCoA结合到丙酮酸的不同部位形成乙酰CoA。

如同反应⑽的分析,反应⒁产生的NADH+H+脱去的2个H来自α-酮戊二酸,由辅助因子硫辛酸脱下来依次传递给 FAD和 NAD+,HSCoA的 H原子和-SCoA结合到α-酮戊二酸的不同部位形成琥珀酰CoA。

如前分析“反应⒂实际过程可能分为两步”,反应⒂中琥珀酰CoA和H2O(H2O来自于Pi和GTP)发生反应生成琥珀酸,H2O中的H原子进入琥珀酰CoA的相应部位生成琥珀酸,从而引入2个H原子。

反应⒄延胡索酸和1分子H2O生成苹果酸,从而引入2个H原子。

整个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共产生6×2=12对H原子,即5×2=10对NADH+H+,1×2=2对FADH2,分别为反应⑸产生的NADH+H+,反应⑽产生的NADH+H+,反应⒀产生的NADH+H+,反应⒁产生的NADH+H+,反应⒃产生的FADH2,反应⒅产生的NADH+H+;葡萄糖分子C6H12O6只有6对H原子,其余的6对H原子分别来自:反应⑴和⑶底物分子磷酸化并反应⑹和⑼底物分子去磷酸化共得到2个H原子,反应⑸从Pi得到2个H原子,反应⒂从H2O(Pi+GDP)引入4个H原子,反应⒄从H2O引入4个H原子。

所以,基于H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全过程反应为:

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1分子C6H12O6进行彻底的物质代谢产生了12对H原子。除了C6H12O6分子的12个H原子外,其他关于葡萄糖或者葡萄糖分解中间物上的H原子的消耗和引入情况为:2次ATP对底物分子磷酸化消耗2个H原子(-2H),2×2ADP的底物分子去磷酸化引入2×2个H原子(+4H),2×Pi引入1×2个H原子(+2H),2×H2O(Pi+GDP)引入2×2个H原子(+4H),2×H2O引入2×2个H原子(+4H),共引入12个H原子(-2+4+2+4+4)。引入H原子的来源包括底物分子去磷酸化、Pi和H2O。

3 基于O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解析

基于O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解析见表一的H原子代谢(第3列):

反应⑸中3-磷酸甘油醛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引入1个O原子,如前面“反应⑸实际的反应过程可能分为两步”的分析,3-磷酸甘油醛与H2O反应生成3-磷酸甘油酸(引入1个O原子),3-磷酸甘油酸的羧基(-COOH)再与Pi发生一种形成酸酐键(Pi和-COOH之间)的反应,即产生1,3-二磷酸甘油酸和1个H2O,这个H2O“补”回第一步反应中消耗的H2O(但是它的O原子来自于Pi的-OH)。所以反应⑸引入的O原子来自于 Pi。

反应⒂中琥珀酰CoA接受H2O(Pi+GDP)的1个O生成琥珀酸,从而引入1个O原子。

反应⒄延胡索酸和1分子H2O生成苹果酸,从而引入1个O原子。

综合以上基于O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各反应,共产生6对H原子,即5对NADH+H+和1对FADH2,进入线粒体上的电子传递链氧化共需消耗6个O原子,生成6个H2O;3次有机酸脱羧生成3个CO2共需要消耗6个O原子。以1分子个葡萄糖有氧氧化来计算,生成H2O和CO2需要消耗(6+6)×2=24个O原子。1分子葡萄糖C6H12O6自身含有6个O原子被消耗,电子传递链上12对H氧化消耗12个O原子(由细胞呼吸的6个O2提供),余下的6个O原子来源于:反应⑸中3-磷酸甘油醛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引入1×2=2个O原子,反应⒂中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引入1×2=2个O原子,反应⒄延胡索酸生成苹果酸引入1×2=2个O原子。

所以,基于O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全过程反应为:

C6H12O6+2Pi+10NAD++2ADP+2(Pi+GDP)+2FAD+2H2O→10(NADH+H+)+2ATP+6CO2+2GTP+2FADH2

10(NADH+H+)+2FADH2+6O2→12H2O(6O2通过细胞呼吸从体外吸入提供)

从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1分子葡萄糖C6H12O6进行彻底氧化产生12对H原子,6个CO2分子,12对H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氧化消耗6O2生成12H2O并偶联生成36-38ATP。除了葡萄糖C6H12O6分子自身所带的6个O原子外,其他关于葡萄糖或者葡萄糖分解中间物上的O原子的引入情况为:反应⑸2×Pi引入2个O原子(+2O),反应⒂2×H2O(Pi+GDP)引入2个O原子(+2O),反应⒄2×H2O引入2个O原子(+2O),共引入6个O原子(2+2+2)。引入O原子的来源包括Pi和H2O。

4 总结

综合以上三个部分分别针对整个葡萄糖有氧氧化全过程、基于H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和基于O原子代谢的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的解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结论:

1)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并不仅仅只有葡萄糖分子被分解代谢为CO2,脱下的H进入电子传递链,最终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和化学能ATP(供生命活动所需)并生成H2O。在整个过程中,有12个进入电子传递链的H原子来自于葡萄糖分子以外的ADP、Pi、Pi+GDP和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的O原子有6个来自于葡萄糖分子以外的Pi、Pi+GDP和H2O。

2)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氧化净生成36-38ATP,其中葡萄糖及其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磷酸化(消耗ATP)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净生成4ATP(含三羧酸循环过程产生的2GTP),其余32-34ATP全部为24个H原子(12对H原子)以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形式合成。而葡萄糖分子只有12个H原子,另外12个H原子由反应途径中的其他物质提供,即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产生的ATP不全部是葡萄糖自己的“功劳”。

3)葡萄糖及其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组成整个有氧氧化途径的主线,另外的12个H原子和6个O原子由其他物质(如Pi、Pi+GDP和H2O等)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反应中引入到各种中间产物上,然后分别参与有机酸脱羧和递氢体脱H并进入电子传递链,完成整个葡萄糖有氧氧化过程。

4)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含有一个主要过程-三羧酸循环,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含有多次H原子引入和O原子引入的反应。因此,在含有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如脂肪酸氧化供能和氨基酸分解的α-酮酸氧化供能,类似葡萄糖有氧氧化途径的这种情况同样存在。

[1]王继峰主编.生物化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6-124.

[2]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编著.生物化学(第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3-85;92-107.

[3]郑 集,陈钧辉编著.普通生物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35-343.

[4]査锡良主编.生物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99.

[5]姚文兵主编.生物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4-229.

[6]黑姆斯,胡珀著.生物化学(第2版)影印本[M].北京:科学出本社,2003,278-288;343-346.

[7]T.McKee,J.R.McKee著.生物化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3-199;291-298.

[8]金国琴主编.生物化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8-106.

[9]高凤琴主编.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17-130.

[10]李 森.氧化磷酸化作用中ATP的产生数目释疑[J].生物学通报,2010,2:17-18.

[11]陈思明.解读生物的氧化分解[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172.

[12]梅 俐.葡萄糖有氧氧化和ATP的生成量[J].生物学杂志,2000,4:47.

[13]陈 牧,刘 锐,翁 屹.三羧酸循环的发现与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71-73.

[14]郭丽红,王定康.关于“三羧酸循环”的教学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1:90:92.

[15]李淑艳,许惠玉.在生化教学中讲好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做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5:523-524.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底物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生物化学技术在铅检测中的应用探究
两种品牌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检测试剂性能的比较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哥莱夫模式的演变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