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3-11-22时巧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0期
关键词:娩出甲酯产程

时巧玲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2]。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近年来临床报道,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本文回顾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科采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院经阴道然分娩的足月产妇148例,年龄23~40岁,平均(28.1±1.4)岁,孕37~42周,平均(40.1±2.2)周。均为单胎头位。将全部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2组年龄、孕期、产前及产时处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向产妇肛门内置入卡前列甲酯栓1 mg;对照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予产妇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使用容积法结合面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2 h出血量(ml)=(已用过用品重量-用品用前重量)/1.05+直接收集的血液。观察用药后副反应发生情况。测量并记录用药前后血压、脉搏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74例产妇中2例出现面部潮红,很快消失,其余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产后2 h的出血量占产后24 h内总出血量的75%,故防治关键是产后2 h。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占80%[3],故恢复和加强子宫收缩是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环节。卡前列甲酯栓是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乳白色或淡黄色圆柱形栓,在接近体温时易变形、软化或融化[4]。对人体妊娠子宫有强的兴奋作用,使子宫产生强烈的收缩。子宫兴奋作用与子宫的状态和激素水平等有关,特别是中期妊娠和分娩期子宫尤为敏感。许多研究证明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5]。吴玲等[6]选择足月顺产分娩者367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置入与不置入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显示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量,副作用小,对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本组资料中治疗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好,可显著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卡前列甲酯栓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金秀花.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43-1344.

[3]高云荷.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58.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83.

[5]周凤琴.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第三产程的临床观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1):77.

[6]吴玲,毛辉,张玉红.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52-153.

猜你喜欢

娩出甲酯产程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甲酯废水处理新方法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臀位剖宫产改良式臀牵引术的应用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1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