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76例临床分析

2013-11-22张军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0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张军英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产痛很难避免,产痛即将伴随母亲的痛苦。约有5%的产妇分娩时感受到剧烈的疼痛难以忍受;35%的产妇感受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尚可忍受;仅有15%的产妇分娩时有轻微的感觉[1]。因而分娩镇痛是产科医护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须保证母婴安全,易于给药,起效快且能满足整个产程要求,使产妇清醒地参与分娩过程,且不影响宫缩和产程。椎管内阻滞因镇痛效果满意成为目前最广泛的方法[2]。本院于2011年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分娩、愿意接受施行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初产妇76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8±5.3)岁,孕龄(38.3±1.7)周,单胎、无产科合并症、无剖宫产指征、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产痛剧烈(Ⅱ级)以上。选择同期住院与上述条件一致不愿意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7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观察组:开通静脉通路,监测产妇生命体征。于产妇子宫颈口升至1.5~3.0 cm时,取L2-3或L3-4进行硬膜外阻滞操作,头侧置管,硬膜外给予0.125%罗哌卡因溶液15 ml,观察30 min后,接患者自控电子泵,采用硬膜外背景输入0.125%罗哌卡因溶液7 ml/L,患者自控PCA 8 ml/30 min,宫口开全后由产科医师或助产士,依据产妇自身疼痛程度或产妇用力情况,酌情是否关闭镇痛泵。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产痛程度②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③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1.3.1 产痛程度评定标准 按WHO标准及临床表现对产妇的产痛程度进行评定,分为4级:0级:无痛,安静合作;Ⅰ级:轻微疼痛,易忍受,可合作;Ⅱ级:中度疼痛,难忍受,呻吟不安,合作欠佳;Ⅲ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叫嚷不安,不能合作[3]

1.3.2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见文献[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产痛程度 观察组:0-1级76例,2-3级0例;对照组:0-1级0例,2级65例,3级1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普加评分的影响,见表1表2表3。

表1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s)

表1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表2 分娩方式比较(例)

表3 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妇女一生中最难忘的痛苦,据调查,产妇分娩过程中90%以上有恐惧-紧张-疼痛综合征。焦虑和疼痛引起的各种应激反应对母婴均不利,影响母婴健康,分娩镇痛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产妇痛苦,给产妇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分娩镇痛是优生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文明的进步、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自然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剖宫产是异常情况的补救措施。2002年美国产科医师协会认为分娩疼痛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主张只要没有禁忌证,应根据产度医院决定何时进行分娩镇痛。

目前认为消除分娩镇痛最完善的方法是持续性腰段硬膜外阻滞[5]。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疼痛引起的内源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胎盘灌注②避免因产妇疼痛致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③减少全身镇痛药用量④孕妇清醒:可配合产程的进展⑤满足整个产程需要,可在剖宫产时直接改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满足手术的需要⑥与全麻相比,误吸风险小。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长效局麻药,较少透过胎盘屏障。其中中枢神经及心脏的毒性低于布比卡因,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在低浓度时对不同的神经纤维产生不同的阻滞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即良好镇痛时不影响肌张力,使产妇在产程中保持直立位不限制行走,减轻下腔静脉压迫,降低胎心异常的发生率,减少尿潴留,防止产后背痛等并发症[7]。

本院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产妇子宫的收缩痛完全消失或减轻,但不削弱子宫收缩。缩短第一产程且不影响第二产程屏气用力。需行会阴侧切胎吸助产时完全可以满足会阴部镇痛需要,需改行剖宫产时,可以迅速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降低了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而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罗哌卡因硬膜下阻滞不增加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分娩镇痛方法。

[1]Bonica.JJ,Chadwick HS.Labor pain.//Wall.PD.Testbook of pain,2nd.ed.New York:Churchill Living stone,1996:482-499.

[2]郭建荣,姜虹,崔建军.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度.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程杂志,2004,20(1):61-62.

[3]蒋州梅,蔡嘉慧,等.氧化亚氧吸入阵痛分娩200例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6):362

[4]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74,205.

[5]王若楷,李法升,刘长青.现代分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7.328.333.334.

[6]赖中原,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海南医学,2006.17.(1):96-97

[7]Karraz.MA.Ambulatory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the duration of labor.Int J Gynaecol Obstet,2005,80(2):177-122.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