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眠管理在精神科的应用

2013-11-18程双云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时数精神科病区

程双云 万 婷

睡眠是人最主要的生理现象,在精神发病过程中许多症状如兴奋、躁动、焦虑、抑郁及幻觉、妄想都可影响患者而出现不寐[1]。失眠的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可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外走等行为,这将危及患者与他人的生命安全。睡眠好坏对缓解症状和疾病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睡眠情况与疾病的复发也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在复发前都有睡不好的现象,如及时处理就可防止复发,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另外,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镇静作用可使患者睡眠过多,导致精神病患者不能按时进餐,甚至伴发其它疾病,延长住院时间。故睡眠时数是精神科重要的观测指标之一[2]。为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服药的安全,我科于2009年6月开始应用睡眠时数登记本对睡眠异常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30日在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科男女两个病区、精神科养治病区和精神科开放病房均建立统一的睡眠时数登记本,登记本置于护士观察站(一级护理病房和二级护理病房之间的通道),由连班护士记录患者12∶00-14∶30的睡眠时数,小夜班护士记录21∶00-01∶00的睡眠时数,大夜班护士记录01∶30-06∶30的睡眠时数。

1.2 方法

1.2.1 设计睡眠时数登记本。

睡眠时数登记本见表1。

1.2.2 睡眠时数登记本的应用

进行详细的睡眠登记,按照《护理理论》一级护理15~30min巡视患者1次,值班护士和护工一起每隔15min巡视病区1次,由护士每隔30min在记录本上相应的时间下方,将已睡者用“√”表示,未睡用“-”表示,在内容所对应的下方记录治疗、护理措施及结果,再由大夜班护士合计24h总的睡眠时数。各班护士记录后签全名。

1.2.3 严格交接班

交接班时,交班护士必须对睡眠异常患者的入睡情况进行详细交接,接班护士认真查阅睡眠异常登记本,了解睡眠紊乱患者的睡眠护理措施,掌握睡眠异常患者的睡眠情况。同时,护士长和主班护士认真听取患者睡眠交接情况汇报,提出改进方案并与科主任、医师共同讨论患者睡眠护理问题,及时向护士传达睡眠护理措施。

表1 睡眠时数登记本

1.2.4 护理评估

睡眠型态紊乱分为失眠和睡眠过多。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多表现为早醒或睡眠不深,脑电图描述显示觉醒时间明显延长;躁狂症患者表现入眠困难,甚至整夜不眠;分裂症患者因受妄想影响可表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以上情况均可导致患者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h,患者脸色发灰、黑眼圈、眼睑浮肿、注意力不集中、白天瞌睡、烦躁易怒[3]。

1.2.5 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病房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安静,夜班工作人员做到谈话轻、行走轻、操作轻、关门轻,每15min巡视1次病房[4]。接触交谈自如的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睡眠情况,作睡眠记录。患者入眠困难时,做好患者睡前心理护理,注意疏导和消除患者由失眠产生的焦虑情绪,并教会患者一些利于入睡的方法。劝告患者早醒后静卧于床上以便再次入睡。对精神兴奋、躁动、有激惹或攻击行为的患者,嘱其遵医嘱应用药物控制症状和辅助入睡,必要时加用床挡让患者入睡,然后用催眠药物,以保证患者睡眠达8h。病情稳定、合作较好的患者,若入睡困难,夜班护士观察并及时记录患者的睡眠型态,嘱患者睡前忌服引起兴奋的药物、饮料或浓茶,避免参加娱乐或谈话活动,鼓励患者温水洗脚,或做放松训练。对易醒、早醒的患者,鼓励其白天参加适当的活动,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午睡0.5~1h),嘱患者睡前少喝水,并排空大小便。有主观失眠的患者在其入睡后,于手部用笔画标记,醒后告诉患者,以证明其睡眠较好,帮助患者解除焦虑情绪。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如静坐不能等)影响睡眠者,及时报告医师做相应的处理。为了不影响患者睡眠,工作人员夜间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保持病房安静。应用药物辅助入睡者,应记录药名、剂量、用法及用药后效果,认真交接班。当睡眠时间超过10h可唤醒、睁眼后继续入睡、不愿起床吃饭者,应报告医师,减少药物剂量。

1.2.6 监督与考评

护士长和主班护士每天深入病房,检查当班护士护理落实情况,并与登记本内容进行核对,作为护士的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护士长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对护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登记本内容记录不全面、漏记以及睡眠障碍交接不清的护士按照考核标准扣分,对患者睡眠监护到位的护士予以表扬、奖励,并与当月奖金挂钩。

1.3 评价方法

以2011年7月1日应用睡眠时数记录本为分界点,将2009年6月30日-2013年7月1日精神科男女封闭管理病区、养治病区和精神科开放病区住院的患者按照实施睡眠时数记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以在此期间病区夜间、凌晨、午睡这三个重点时段发生的不良事件为统计对象,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由护理质控人员进行核实、分析事件发生经过,明确责任。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由于患者午间、夜间失眠而护士又未妥善处理导致不良事件发生11起,发生率为0.35%。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5起,发生率0.1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2 应用睡眠时数记录本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3.1 针对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是预防意外发生的保证

我院精神科连班、夜班只有1名医生、1名护士和1名护工,此时段以往有工作人员值班打瞌睡或脱岗、串岗、不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等现象,工作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应用睡眠时数登记本后,便于管理者检查督导连班、夜班工作人员;便于各班护士相互监督,提高自律性。

3.2 睡眠管理制度的落实是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睡眠时数登记本的应用,使护理人员(下接533页)人人重视患者的睡眠护理,认真交班,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使护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首先是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区安全是提供睡眠质量的重要保证[5]。然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正确的睡眠认知功能。教育患者学会控制与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摆脱睡眠异常的困扰。

由于护士对患者观察比以前更细致、处理更及时,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也稳定了患者情绪。通过定期对临床科室护理质量考核,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率较实施睡眠管理前提高。

[1] 段慧君,白培深.精神疾病中的睡眠障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2):107-111.

[2] 卢乐萍,黄津芳.精神病护理的法律现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6):281-283.

[3] 陈彦方.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4] 熊应菊,熊启艳.精神病院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A):70.

[5] 蒋林平,韩威婷.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C):49-50.

猜你喜欢

时数精神科病区
自然冷却节能潜力的修正度时数评价方法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DEM空间尺度对可照时数模拟结果的影响——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治驼背的3种运动方式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