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与雪

2013-11-15古滕客

江河文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崇文后人大雪

■古滕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冬意,也撩拨着文人雅士的心弦,他们或看雪,或吟雪,或画雪,或踏雪,除却大量的诗词歌赋外,还有很多典故轶事流传下来,给后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趣味。

雪能煮茶。《红楼梦》中,贾府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用雪水烹茶。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体己”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瓣上的雪,在地下足足埋了五年,夏天取出来,才只喝了一次。梁实秋年轻的时候,就听说从前有烹雪论茗的故事。一时好奇,他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的一层,放在甑里融成水,煮沸,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之,举起喝干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两下,但是“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让人忍俊不禁。

雪能助兴。在宴席上遇到下雪,更是能引发诗人的创作力。唐代的将军高崇文,本是蓟门将校,因为讨刘辟有功,被封为西川节度使。一日雪下,幕府的文人们在一起饮酒赏雪,赋诗助兴。高崇文忽然来到宴席间,笑着说:“诸君自为宴乐,怎么也不邀请我啊,鄙人虽是个武人,也有一首诗作。”说罢乃云:“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那个髇儿射落雁,白毛空里乱纷纷。”高将军虽不识字,可这首诗既切咏雪之题,又合作者身份,语言质朴而不乏豪壮之气。

雪能测才。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某一冬日,东晋重臣谢安召集家人聚会,与兄弟子侄辈们在一起讲文论道。刚好天降大雪,谢公忽发兴致,问大家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一个子侄张口就来:“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另有所喻:“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罢,哈哈大笑。于是,后人就用“咏絮才”来赞赏女子善于吟咏。比如《红楼梦》第三回就用“咏絮才”来赞赏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雪能验德。北宋的一个雪天,洛阳城外,茅屋深锁,柴门轻闭,雪一直下,寒冷冻僵了杨时的手脚,但是,他没有贸然上前推开半掩的屋门,只是恭立门口,静候屋内小憩的理学家程颐。时至天色已晚,程颐醒来,推门而出,却见杨时双脚早已深埋雪中,立成雪人。老师被弟子诚心求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从此更加尽心教导,后来杨时果然不负重望,得老师真传,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并独成一家,世称“龟山先生”。后人就用“程门立雪”,来表示尊师重道。

雪能助学。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大喜,正好可以用它来看书。于是,睡意顿消,穿衣起床,取出书籍,来到屋外。皑皑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分外明亮。孙康不顾寒冷,映雪苦读。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

雪还能证操守。相传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地面积雪丈余。洛阳令外出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不得不除雪开路,外出乞食,心中十分忧虑。来到袁安门口,只见屋舍被雪严严封堵,无路可通,以为被冻死了,急忙命人除雪入户,却见袁安僵卧于床,问道:“为什么不出来求食?”袁安回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呢?”洛阳令为之感动,后来上表举荐他为孝廉。从此,袁安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后人就用“袁安困雪”,来形容高士的生活虽清贫,但有操守。

雪之飘舞高洁,雪之缤纷变幻,不仅能装扮尘世,更能给文人无限灵感。文人飘逸的才情,不羁的性格,跌宕的命运,常常会与雪产生共鸣,留给文坛许多佳话,许多佳句。

猜你喜欢

崇文后人大雪
大雪袭击莫斯科
老树
有所不为
大雪人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
为官本色
南北朝玄学思潮与吴越地区世风关系研究
飘落的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