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13金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碳酸镁螺杆菌胃溃疡

金凤

胃溃疡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和胃蛋白酶对自身胃黏膜消化形成,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和复发率高等特点,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损伤因素多,胃溃疡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轻者导致患者进食障碍,重者引起急性胃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发病与饮食、精神紧张、遗传、环境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采用“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的理论,减少胃液的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成为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据资料显示,80%的胃溃疡患者均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1],因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胃酸分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加强胃黏膜保护。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过多的分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胃溃疡患者,采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及纳入标准

1.1.1 诊断依据 (1)患者的病情呈周期性反复发作,发作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疼痛多发生于饭后半小时,持续1~2h,疼痛范围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每个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因此,疼痛的程度无客观的标准,主要表现为饥饿样不适感、钝痛、嗳气、灼痛或刺痛等;(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要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劳累、吸烟、精神压力、饮食不规律等有关;(4)诊断胃溃疡的主要手段是内镜检查。

1.1.2 纳入标准 (1)经胃镜和病理活体检查确诊,证实为良性活动期胃溃疡。(2)均伴有上腹疼痛、反酸、恶心等临床症状,进食后疼痛明显;(3)排除有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无器质性并发症;(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5)无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近1个月服用过其他治疗溃疡病药物及其他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者、患有复合溃疡者、妊娠或哺乳者以及食管糜烂或溃疡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50例胃溃疡患者,均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 20~70岁,平均42岁;病程5 d~20年,平均2年;溃疡大小1.5~11.0mm,平均6.0mm;溃疡个数55个;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45岁;病程为3d~25年,平均3年;溃疡大小1.2~12.0mm,平均5mm;溃疡个数50个;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溃疡大小及数目、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方面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幽门螺杆菌根除三联治疗7d,即奥美拉唑胶囊20mg+甲硝唑400mg+克拉霉素500mg,2d。从第2周开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1次/晚口服,加用铝碳酸镁咀嚼片,1000mg/次,3次/d,均7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内镜检查溃疡愈合、炎症消失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患者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周围炎症及溃疡面消失或进入瘢痕期;(2)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溃疡直径面积缩小50% 以上,但是瘢痕周围黏膜仍有充血;(3)无效:溃疡面较治疗前无好转,仍有炎症反应,溃疡面积缩小<50%或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缓解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伴有上腹腹痛、反酸、恶心、烧灼感等症状,经过1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而对照组仍有3例患者自觉疼痛,继续给予药物治疗5d后症状消失。

2.2 溃疡愈合情况 观察组25例患者7d内溃疡面全部愈合,对照组患者溃疡于21d内全部愈合,两组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用药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不良反应 用药7d后,观察组有1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有1例患者伴有大便次数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有1例患者伴有腹泻,有1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有1例患者伴有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于停药后自行消失,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之一,是因为胃黏膜经常接触高浓度胃酸,还受到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损害因素的侵袭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被分离发现与消化道溃疡有相关性,感染后的炎症造成胃黏膜损伤,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胃溃疡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治疗后容易复发且并发症较多,很难彻底治愈,长期反复容易癌变。胃溃疡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饱胀感、嗳气、反酸等,患者乏力、消瘦、萎靡不振,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黑便、呕血等严重情况发生,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的痛苦,病情加重常导致胃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严重病变。一般认为是由于消化道中的攻击因子强于防御因子[2],抵抗力下降,侵袭因素和自身防御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后,被损害的胃黏膜不能修复就发生胃溃疡。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过去几年里,临床治疗多采用“无酸即无溃疡”的观点,导致长期以来抗溃疡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抗酸、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处理,疾病的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临床治疗时,常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有利于提高血药浓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质子泵抑制剂 (PPI)是一类脂溶性较强的弱碱性药物,进入胃内附着在胃黏膜,能保护胃黏膜,在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被浓缩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主要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素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弱碱性药物,为R型及S型光学异构混旋体,化学成分为:5-甲氧基-2- {〔(4-甲氧基0,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砜}1H-苯并咪唑,进入人体后,集于酸性环境中,主要作用于胃腺的壁细胞,具有立体选择性代谢特点,有较强的制酸能力,是H-K+-ATP酶抑制剂,能直接破坏促进消化的因素以及胃黏膜屏障,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常用剂型为胶囊,没有不良反应,其经口服吸收后能特异性的分布在胃壁细胞中,并且能够特异性的抑制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和囊泡内的H-K+-ATP酶,降低酶的活性,产生亚磺酰胺与质子泵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制酸能力,减少胃液的分泌,进而抑制胃酸的分泌,提高并维持胃内pH值,减轻对胃、食管黏膜的损伤。因为该酶是壁细胞泌酸的最后一个过程,因此,具有强大的抑酸能力。

铝碳酸镁主要为水化碳酸氢氧化铝镁,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同时也是一种中和剂,是天然矿物质。可以修补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具有独特的层状网络结构,加速血小板的凝集,可以促进溃疡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3],结合胆汁酸、中和胃酸、维持胃内pH平衡,增加胃黏膜上皮细胞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内胆酸浓度,防止黏膜受到损伤,结合和灭活胃蛋白酶、卵磷脂及螯合胆盐,吸附胆酸等碱性物质。另外,铝碳酸镁还可以加速胃黏膜和胃黏液层中的黏膜修复因子的合成,在溃疡创面形成保护膜,从而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提高黏液中磷脂浓度,可与胃蛋白酶、胆酸可逆性结合,进而提高黏膜保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迅速有效地止痛。口服铝碳酸镁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大。适用于胃溃疡、胃泌素瘤等胃酸分泌过盛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通过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结果表明,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继续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更加明显。综上所述,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很好,症状会明显改善,优于单独给药,值得临床推广。

1 曲俐焰.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3):226.

2 胡正玲.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76例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14.

3 周学良,宋皆.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98-99.

猜你喜欢

碳酸镁螺杆菌胃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价值分析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