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2013-11-01李郁芳叶容珍刘爱叶卢红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止血器绑带弹力

李郁芳, 叶容珍, 刘爱叶, 卢红伟, 李 燕, 林 静

多年来,经股动脉穿刺仍是外周和神经血管介入的主要途径,而穿刺点止血方法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穿刺部位并发症仍是时时面临的问题。传统手工压迫法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但长时间压迫止血及卧床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和患者的痛苦。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血管闭合器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相关并发症。但由于血管闭合器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应用。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已广泛应于临床近十年,虽然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且价格适中,但穿刺部位并发症仍较多。我们通过对国产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改良,明显降低了穿刺部位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2年3月期间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196例患者,男127例,女69例,年龄48~83岁,平均67岁。前94例为A组(对照组),后102例为B组(观察组),2组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均常规行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术中未行全身肝素化。介入术中使用相同5 F动脉鞘,所有患者均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法 为A组,94例,采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图1a),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动脉鞘适度外撤,确认股动脉穿刺点及鞘管进入股动脉的方向,覆盖1~2块无菌纱布,将压迫止血器椭圆形压板压紧血管穿刺点,十字固定胶带,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旋手柄6~8周后,拔除血管鞘,通过透明基座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酌情加压,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6~8 h后,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至完全松解,撤除十字固定胶带,患者可允许简单下床活动。

1.2.2 改良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法 为B组,102例。方法为用2块弹力绑带(法国优格医疗用品公司生产URGO STRAPPING优力舒)代替十字胶带,每块弹力绑带从中央纵行剪开约5 cm,呈十字交叉穿过螺旋手柄黏贴于盖板上 (图1b),其他操作相同。

1.2.3 观察指标 ①止血时间:从拔出动脉鞘开始压迫至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②制动时间:从拔出动脉鞘开始压迫至取下动脉压迫止血器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的时间。③止血成功率:一次压迫即成功止血。需重复压迫才能止血为无效。④刺穿部位并发症:包括局部皮肤红斑、水泡、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迷走神经反射等。

图1 两种止血器比较示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种方法止血效果与下肢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2组间止血效果与下肢止血时间、制动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比较

2.2 2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总并发症发生26例 (26/94,27.7%);B组为 4例(4/102,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1 固定胶带或弹力绑带下皮肤红斑、水泡 A组发生17例 (17/94,18.0%),而B组无一例发生(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2 出血、血肿 A组7例,B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3 假性动脉瘤 A组1例,B组无一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4 迷走神经反射 A组1例,B组无一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传统手工压迫法、机械压迫法及血管闭合器止血等。传统手工压迫止血具有经济实惠、稳定性好、易固定等优点,但压迫费时费力,患者术后制动时间较长,且伴有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及长时间卧床带来诸多不适。血管闭合器由于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因价格适中,可显著降低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目前应用于股动脉穿刺点的动脉压迫止血器有多种,以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临床使用相对较多。

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已广泛应于临床近10年,虽然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但也明显增加了穿刺部位并发症[1-3]。本研究发现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胶带下皮肤出现红斑、水泡高达27.7%(17/94)。固定胶带导致皮肤过敏反应较高的发生率不容忽视。固定胶带是由医用针刺无纺布涂布丙烯酸酯乳液制成的胶带,丙烯酸酯乳液的化学刺激可能是导致皮肤损害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与固定胶带透气性较差及缺乏弹性而黏贴皮肤过紧等因素有关。既往手工压迫止血时我们常使用弹力绑带(优力舒),该弹力绑带对皮肤刺激少见,由此我们得到启发,用该弹力绑带替代过敏反应发生较高的固定胶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① 未见明确过敏反应(102例无一例过敏)。② 透气性能好。③弹力绑带比固定胶带宽且有弹性,稳定性好。过瘦的患者使用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时螺旋手柄易发生偏移;而过胖的患者因脂肪弹性大,使用压迫器后不易达到合适的压力,两者都容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的发生。本研究显示,使用改良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后,出血、血肿发生率有所降低,A、B 两组分别为 7/94(7.4%);4/102(3.9%),A组出现假性动脉瘤及迷走神经反射各1例,而B组无一例发生,这与改良压迫器后增加了螺旋手柄的稳定性及压力有关。

刘楠等[4]对15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43例)采用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B组(48例)采用传统手工压迫法,C组(59例)先采用手工压迫止血后,再结合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结果发现A组局部皮肤淤血、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B组并发症少,但压迫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患者耐受程度差;C组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但压迫时间长。周云英等[5]也对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过改良,方法是改良绷带敷料加压包扎方法,将4~5快敷料分别叠成4折、3折、2折的长条形,叠加置于穿刺部位,再用绷带“8”字加压包扎,并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和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法比较。结果3组在制动时间及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改良组和止血器组较传统组减少了徒手压迫时间,传统组和改良组较止血器组降低了患者的止血费用。改良组既减少了压迫时间,又降低了费用,但该方法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和传统手工压迫止血及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相当尚需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我们对YM-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了改良,既保留了机械压迫法的优点,又显著降低了胶带过敏及出血、血肿的并发症,是较为理想的止血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吴雪影,栾桂君,战 敏.两种拆除股动脉压迫止血气方法的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70-171.

[2] 陈春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使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护理学报, 2008, 15: 48-50.

[3] 罗利霞.YM-GU动脉压迫止血器对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08,7:30-32.

[4] 刘 楠,张广平,李慎茂.动脉压迫止血器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 593-596.

[5] 周云英,李林锋,尹晓姝,等.经股动脉介入术后不同包扎止血方法的比较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12.

猜你喜欢

止血器绑带弹力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绑带,系住时尚
行李箱绑带
绑带罗马靴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