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研究

2013-11-01赵旻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言说句法形容词

赵旻燕

(宁波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一、引言

虽然许多学者都研究过比较结构,但大多数都针对常规比较,例(1)中的这些所谓非常规的元语言比较,则很少有人关注。

(1)a.George is more dumb than crazy.

b.Clyde is more a syntactician than a semanticist.

c.He is more machine now than man.

元语言比较与一般等级比较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Bresnan,1973;Embick,2007;Giannakidou & Stavrou,2009;Huddleston & Pullum,2002;McCawley,1988)。尽管人们已经注意到元语言比较区别于一般等级比较的特殊性,还有个别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但始终无法对其句法和语义上的特征作出统一解释。我们认为,元语言比较句含有Sperber和Wilson(1995)所谓的回声成分,这是元语言比较区别于一般等级比较的最主要特征。据此,元语言比较的种种特殊表现才能够得到统一解释,并且这种回声性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语篇和跨语言的验证。

二、元语言比较的特殊性

1 句法形态特征

元语言比较在英语中不能与表示比较的词缀-er连用,即使其比较级必须用-er的形容词也不能。例如:

(2)a.George is more dumb than crazy.

b.*George is dumber than crazy.

(3)a.Dick is more crazy than dumb.

b.*Dick is crazier than dumb.通常情况下dumb和crazy的比较级必须是dumber和crazier,而例(4)这样more dumb和more crazy是不合语法的。但是元语言比较必须用(2)a和(3)a这种看似不合语法的形式。

(4)a.*George is more dumb.

b.*Dick is more crazy.普通比较中more位置固定,必须出现在紧邻形容词的左面。

(5)a.He is more clever than her.

b.*He is clever more than her.而元语言比较中的more则可以“浮动”(McCawley,1988),例(1)各句可以变为:

(6)a.George is dumb more than crazy.

b.Clyde is a syntactician more than a semanticist.

c.He is a machine now more than a man.

2 语义特征

普通的比较总是需要用具有等级性的形容词或副词,而不能使用诸如financial和spherical这样的非等级形容词,元语言比较则无此限制(ibid.)。

(7)a.Your problems are more financial than legal.

b.*Your problems are more financial than Clyde’s.

(8)a.This ball is more spherical than oblong.

b.*This ball is more spherical than that one.元语言比较与普通等级比较语义上的差异还表现在,在普通等级比较中我们无法从比较级推导出原级形式(形态上无标记的形式),例如:

(9)Clyde is taller than Erma.

(10)Clyde is more tall than ugly.

普通比较不能推导出Clyde is tall,而例(10)可以推导出隐含意义Clyde is tall(Kennedy,2007),之所以是隐含意义不是蕴涵意义,是因为这一含义可以取消。

(11)Clyde is more tall than ugly, but he’s not(really)tall either.

3 跨词类特征

普通比较主要是比较形容词或副词词组,而元语言比较则无此限制(McCawley,1988)。

(12)The table is more long than wide. (AP)

(13)Clark more makes the rules than follows them. (VP)

(14)Calvin is more in the living room than in the kitchen. (PP)

(15)That unidentified amphibian in the bush is more frog than toad, I would say. (NP)

(16)He realized that he was drunk more than that he was ugly. (CP)

甚至,同一个元语言比较能够跨词类进行比较。例如:

(17)a.Mary is more [AP afraid of Peter]than [PP in love with him].

b.Dick is more [DP a workaholic]than[AP (merely) industrious].

4 语言类型学特征

尽管英语中元语言比较和普通比较没有语形差异,都用more...than...,但在英语之外的一些语言中,元语言比较采用不同于一般等级比较的词汇,如希腊语中的para,韩语kipota,日语iu-yori等。

三、以往研究及不足之处

以往对元语言比较的研究多数是对其不同于普通比较句的特殊性的描述,但是如何解释这种差异,除了Embick (2007),Giannakidou和Stavrou(2009)学界并无多少研究。Embick(2007:44)主要从句法上进行解释,为此他给出元语言比较的句法树。他认为,元语言比较含有一个无声的副词性成份К,这一成份表示恰当性。由于К插入Deg和A之间,副词性比较成分more实际上并不紧靠着形容词lazy,因此元语言比较的句法形式受到制约,more与lazy不会融合成为lazier。

Giannakidou则通过论述元语言比较在希腊语中的专门词汇形式para的句法表现,试图论证元语言比较是句子层面上的状语成分,元语言比较是将两个命题的恰当性进行比较,恰当性被定义为等级性命题态度,或者是认知态度。

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缺陷。首先,他们提出的假设解释力有限,正如我们前文所述,元语言比较的形式跨越许多词类,远不止形容词比较,Embick的句法结构只涵盖了形容词性比较;并且只从句法角度解释了元语言比较的句法特点,无法解释元语言比较能不受词类制约以及其他语义上的特殊性,更不用说对这些特征作出统一解释了。

其次,表面看来,Embick的元语言比较句法结构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元语言比较无法与比较词缀融合的原因。但是从(18)我们不难看出,Embick其实还是竭力要将元语言比较纳入形容词等级比较的藩篱,只不过此处的形容词成分受到К的修饰。照其观点,元语言比较和等级比较至少在句法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显然不符合实情。另外,所谓无声的副词性成分К(恰当性)的身份极为模糊。什么是“恰当性”?尽管Giannakidou和Stavrou提出了等级性和命题态度这一说法,但是对元语言比较的语义描述是极其笼统的,等级性和命题态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未有什么细节的描述。无论Embick还是Giannakidou和Stavrou,对他们理论中的关键性概念都没有给出清晰的语义描述,比起给出单纯的句法描述来,要清楚定义恰当性似乎不太容易。

再次,以往研究元语言比较句都是剥离了自然语言语境的、为了研究而杜撰出来的孤立句子,这样的研究必然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东西,其中就有我们认为的元语言比较的主要特征:回声性。因为所谓回声必定要有回声的来源,研究孤立的句子如何能发现回声来源呢?Giannakidou和Stavrou等人的研究实际上是想要从句法的层面解释“言说者认为什么恰当”这一语用因素。他们忽略了元语言比较的本质是话语而非命题,因而必然会忽略掉回声性话语所隐含的主体性(言说者及其立场)以及主体间性(言说者对另一话语的态度),而这对元语言比较而言恰恰是最为关键的。

最后,他们的研究只是提出了某种理论假设,并没有得到证明。而我们的研究除了提出元语言比较具有回声性这一特征外,还试图对其进行验证。

四、元语言比较的本质

1 回声性

我们认为元语言比较的本质是比较辖域中存在回声性内容(Sperber & Wilson,1995;赵旻燕,2010)。Sperber和 Wilson(1995)区分了语言的阐释性用法和描述性用法,并且提出了他们的回声理论。在他们看来言语和思想都是表征,都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命题。任何命题形式的表征,尤其是言语,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因其命题形式符合某事态而用来表征此事态,这是对世界状态的描述,是表征的描述性用法。此外,言语也能够用于表征与其内容相似的任何表征(表征的表征,元表征),可以表征公共表征(诸如另一句言语),也可以表征心理表征(如想法)。这种以相似性为特点的表征被称为阐释性表征,而回声性言语是对一个有归属的思想或言语的阐释性表征。当某一话语表征别人所说或所想并且对此表达某种态度时,它就是回声性用法。例如“那个金鱼眼的女人是我老婆”,这句话可能是对世界上某一事态的描述,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可能是回声性用法,用来唤起先前的言语或将某一想法或观点归属于某人,并表达某种态度。在下面这一语境中就是一般的描述性话语。

(19)B:那个金鱼眼的女人是我老婆。(B在向A介绍不远处他的妻子)

限定摹状词“那个金鱼眼的女人”是描述性的(陈述那个长金鱼眼女人的身份是“我”老婆),从语篇的角度讲是新信息。但同一句话在下面这一语境中,就是回声性用法。

(20)(A和B是同事,但是A不认识B的妻子。)

A:我们的新老板是个长了双金鱼眼的女人。

B:那个“金鱼眼的女人”是我老婆。

(20)中B重复了A的话“金鱼眼的女人”,是对A所说的引用,B藉此对A所言表达了不满的态度,B的话是回声性话语。这种回声不一定非得是逐字逐句的重复,它们可以是相似的表征(Wilson & Sperber,1992)。B 能够这样回复A的言语:那个“大泡眼的女人”是我老婆, 或者那个“眼球突出的女人”是我老婆,此时“金鱼眼”与“大泡眼”、“眼球突出”构成相似关系。回声性话语也不一定非得是某一有确定归属的话语,它也可能归属于某一类人的想法,或者人们普遍的看法(Sperber &Wilson,1995:238)。假设有人不断催我,我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显然这句话不是描述性的,而是对老话的引用,并且我认为在当前语境中,这句老话充满智慧。这句话并非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说话者,老话流传至今显然是因为它为很多人接受,并传承下来,因此,这句话归属于一般人的普遍想法。我们认为元语言比较正是一种回声性言语。以(21)为例,此句完整语篇如下:

(21)Luke: He is still a man. There’s still good in him.

Ben: He is more machine now than man.Twisted and evil. (电影《星球大战:绝地归来》)

元语言比较句He is more machine now than man中的回声性话语man并非是描述某种事态(并非在描述he),而是对Luke话语的阐释性表征,回复了先行的Luke的话语He is still a man。这一回声性话语将包含了Luke观点的话语引入Ben的语篇中,通过这一回声性话语,Ben表达自己对Luke观点的看法:在当前语境中说“他”是machine(twisted and evil)比说“他”是man(good)更为恰当。

既然回声性话语是对先行的有归属的话语表达某种态度,那么在语篇上,回声性话语就存在回声来源,其次回声性话语在形式上可能存在着标记。回声性话语的这些特征在元语言比较中都会有所体现。

2 元语言比较特殊性的回声性解释

2.1 句法形态特征的回声性解释

回声话语能定义为对他人话语部分或全部重复。其广泛的交际用途表明,它们自成一个类别。作为一种起到元语言用途的语言形式,回声话语能够像直接引语那样将他人言语引入发话者自己的语篇,由此表达发话者对他人言语的态度(Yamaguchi,1988)。回声性话语处在“不同于句子其他部分的层面”上(Horn,1989),更确切地说,回声内容如同在引号中,与引语(回声)外的其他部分隔开了。我们可以把例(2)和(3)中隐性的引号显示出来:

(22)a.George is more “dumb” than “crazy”.

b.*George is dumber than crazy.

(23)a.Dick is more “crazy” than “dumb”.

b.*Dick is crazier than dumb.

由于被引号隔离出来,dumb和crazy无法同比较词缀-er融合就不难解释了。也正是由于这个隐性的引号的存在,使得比较词汇more不再紧贴形容词 (或副词),可以自由浮动。

2.2 跨词类特征的回声性解释

元语言比较中的回声性内容在句法上相当于引语,不管引号内部是什么成分,其句法地位都是相同的。因此是否为形容词或副词,是否具有等级性已经不再重要了,这就解释了为何元语言比较可以使用不具有等级意义的词汇,可以不限于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甚至可以跨词类比较。

2.3 语义特征的回声性解释

由于回声本质上是话语而非命题,必然牵涉到主体态度:反对、赞成或者不同程度的偏好,因此回声性话语实际上一定会涉及言者态度(或肯定或否定)。例如反讽是对回声来源话语表示否定不满等态度(Wilson & Sperber,1992),元语言否定是对先行话语(回声来源)表示反对(赵旻燕,2010;2011)。元语言比较也不例外,只不过言者对某一话语的态度不是彻底的明确的反对,而是某种程度的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对另一话语某种程度的偏好。可见回声性话语,也就是Sperber和Wilson所说的有归属的言语或想法,实际上暗含了完整的具有独立立场判断的话语。因此例(10)实际上含有Clyde is tall和Clyde is ugly两种价值判断。而说话者更偏好前者,认为前者更适合当前语境。因此我们可以从说话者的态度否定Clyde is ugly,推导出隐含义Clyde is tall。

2.4 类型学特征的回声性解释

阐释性语言(回声性话语)与描述性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元语言比较尽管在英语中同一般性等级比较共享同一个语言形式more...than...,在其他语言中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很有可能被编码为不同的词汇。就如“正确”和“右边”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在英语中共享right这一形式外壳,但在汉语中则编码为两个不同的词语“正确”和“右边”,在日语中则是tadasii和migigawa。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使它在意义上区别于一般等级比较,因此在其他英语之外的语言中有可能编码为不同于一般性等级比较的词汇。

五、元语言比较回声性的证据

1 回声性的语篇证据

所谓回声性话语,是对某一有归属的话语的表征,这表明回声性话语要以回声来源的存在为前提。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在完整的自然语篇中,如果存在回声性话语,我们一定也可以发现回声来源,例(21)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回声性话语可以回应某人说过的话,在元语言比较中,回声来源最为常见、最易理解和接受的是那些有着具体确定归属或者说有明确的言说者的先行话语,(21)就是这类。但是回声来源不一定非得是某一有确定归属的话语,它也可能归属于某一类人的想法或者说人们普遍的看法(Sperber &Wilson,1995:238)。

(24)Paploo sails through the trees, more lucky than in control. It’s scary, but he loves it.(电影《星球大战:绝地归来》)

(24)中元语言比较辖域中的回声性话语in control没有明显的直接先行回声来源。实际上剧本作者将这一话语归属于人们普遍的看法即通常情况下驾驶交通工具时,交通工具是受到控制的。通过这一元语言比较句,作者认为Paploo驾驶火箭船的状态不是人们通常想的那样,而是靠运气。与元语言比较相对的(25)是普通等级比较则情况完全两样。

(25)Joey: How often do you read it?

Rachel: Well, umm, I guess I read Little Women more than once.

例(26)是个比较完整的语篇,比较句是对我读书情况的描写,是对事态的描述,比较词汇more...than...辖域中的内容完全是新信息,其上下文不存在可以构成回声来源的先行语篇。

回声性话语以回声来源的存在为前提,如果元语言比较真的具有回声性的话,那么其典型的语篇特征就应该是回声来源和回声成对出现。在自然语篇中,元语言比较句作为对回声来源的评价不会孤立出现,应该会与回声来源句子共现。如果语篇中没有回声来源存在而只有元语言比较句,将会非常突兀、不自然,除非回声来源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与之相反,普通等级比较因为描述事物的性状,因而可以是新的信息,不需要先行的语篇。我们认为,如果不把元语言比较句从语篇中孤立开来,在自然完整的语篇中应该会发现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来源。因此我们以英文小说《简爱》为语料,制作了一个小型封闭语料库。以more...than...为检索词,共检索到109个比较句,其中元语言比较句11个。在这些元语言比较句的语境中,我们都发现了回声来源。其中大部分(9句)在上下文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话语作为回声来源。最为明显的是(26)这样直接的重复。

(26)My master’s colourless, olive face, ...were not beautiful, according to rule: but they were more than beautiful: they were full of an interest, an influence that quite mastered me.

但更多的是通过近似的意义而形成的回声。例如:

(27)No,—I exaggerate; I never thought there was any consecrating virtue about her: it was more a sort of pastille perfume she had left; a scent of musk and amber, than an odour of sanctity.

尽管sanctity并非对consecrating直接重复,但两者意思相近,形成阐释性相似关系。我们对剩下的两句没有明显回声来源的元语言比较句的前后文进行研究,也都发现了隐含回声来源,只是这种回声来源并非某一现成的先行话语,而是前文提到的某种人们普遍的想法。例如:

(28)Sometimes, when the day was very unfavourable, his sisters would expostulate.He would then say, with a peculiar smile, more solemn than cheerful.

此处隐含的回声来源——人们一般都会认为笑是开心的。自然语篇中元语言比较句总是和回声来源共现并非偶然,是元语言比较回声性的有力证据。

2 回声性的跨语言证据

回声性用法的归属作用可以是显性的(有明显的语言编码,如言说动词“说”、引号等),也可以是隐性的(无明显的标记,需要推断出来)。英语中元语言比较大多是隐性回声性的,因为从表面形式来看,英语元语言比较句和普通等级比较句没有什么差别,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记来提醒我们其回声性(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但也仅止于用引号来标示其回声性)。虽然英语中没有明确的语言标记来标示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但并不表示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中都不存在。实际上,我们发现在日语、韩语和汉语中,元语言比较句都含有言说动词。例如日语表示一般等级比较的词是yori,但是日语元语言比较句必须包含言说动词iu,如果没有言说动词iu就是不合法的句子。

(29)Taroo -wa sensei-yori takuyi-da.

太郎 -TOP 老师-比 高-DECL

太郎比老师高。

(30)Taroo -wa sensei-to iu-yori gakusya-da.

太 郎 -TOP 老 师 -作 为 说 -比 学者-DECL

太郎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学者。

韩语一般比较句的比较词是pota,但是韩语元语言比较则必须用kipota,用于元语言比较的kipota中ki可解释为“说”。

(31)Kim-i Lee-pota (te) ku-ta

金- NM 李-比 (更) 高-DECL

金比李更高。

(32)Kim-un enehakca-la-kipota chelhakcaita.

金-TOP 语言学家-DECL-说-比 哲学家-DECL

金与其说是语言学家不如说是哲学家。

无独有偶,汉语中元语言比较也必须含有言说动词“说”,如果省去言说动词,句子就有问题。例如:

(33)她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学者。

上述三种语言中的元语言比较都含有言说动词,这使得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有了跨语言的证据。

六、结语

元语言比较和一般等级比较的本质差别在于前者辖域中包含回声性成分(Sperber &Wilson,1995;Carston,1996)。这种对有着特定归属的话语的表征(元表征)也出现在元语言否定中(Horn,1985;赵旻燕,2011),只是元语言否定是言者对先行话语明确表示否定态度,而元语言比较是言者在当前话语和先行话语之间进行比较,认为当前话语更可取,表达的是一种更为温和的态度。同元语言比较一样,元语言否定在句法、语义上也有特殊表现,并且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中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词汇化(赵旻燕,2010)。这表明自然语言的元语言功能不仅仅是Horn(1989)等人所认为的单纯的特殊语用手段,而已经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语法化,或者说语用因素的语法化,因为在元语言比较more...than...或者元语言否定not这些词汇中隐含了说话者对另一具有一定立场和态度的话语所持的态度和立场。

[1]Bresnan, J. Syntax of the Comparative Claus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J]. Linguistic Inquiry, 1973, (3).

[2]Carston, R. Metalinguistic Negation and Echoic U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6, (25).

[3]Embick, D. Blocking Effects and Analytic/Synthetic Alternations[J].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2007, (1).

[4]Giannakidou, a.& M. Stavrou. Metalinguistic Comparatives and Negation in Greek[A]. In H.Claire et al.(eds.) Proceedings of the2007 Workshop on Greek Syntax and Semantics (MI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57)[C]. Cambridge: The MIT Press,2009.

[5]Horn, L. A Natural History of Negatio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6]Huddleston, R. & G. K. Pullum.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Kennedy, c.Vagueness and Grammar: The Semantic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Gradable Adjectives[J].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7, (1).

[8]McCawley, J. The Syntactic Phenomena of English[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9]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5.

[10]Wilson, D & D. Sperber. On Verbal Irony[J]. Lingua, 1992, (1).

[11]Yamaguchi, H. How to Pull Strings with Words: Deceptive Violations in the Garden-Path Jok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8, (12).

[12]赵旻燕. 元语否定真值函数性质的跨语言研究[J]. 外国语,2011, (2).

[13]赵旻燕. 元语言否定的认知语用研究[D]. 浙江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言说句法形容词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认识形容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形容词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