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起动控制在成庄矿洗选厂的应用

2013-10-22李彩琴

山西煤炭 2013年2期
关键词:胶带机入料压滤机

李彩琴

(成庄矿 洗选厂,山西 晋城 048021)

随着机电设备的升级改造,胶带机减速器已更换为FLENDER和SEW减速器,但其电机与减速器之间柱销联轴器的切销问题却一直存在有待解决。再者,成庄矿洗选厂压滤机的两台入料泵同时开起的时候,也常出现高压报警或高压跳闸现象,其柱销联轴器也常出现切销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在电气控制中采用了软起动技术,取得很好效果。

1 入末精煤胶带机的改进

1)入末精煤胶带机的存在问题。成庄洗煤厂末煤车间的入精煤胶带机由110kW电动机驱动。日常检修维护中的大量工作都是检查柱销和更换柱销,其中每15d需对柱销检查1次,平均每月需要更换1次。尤其是在采样需要取断面样时,也出现了切销现象。

2)入末精煤胶带机的解决办法。针对末煤入精煤胶带机频繁更换磨损销和切销现象,对其装配方面进行了检查,电机与减速器的对中符合要求。电气起动方面,采用的是电机直接起动,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全压起动造成联轴器柱销磨损或切销。图1示出电动机采用不同起动方式时的电压、电流、转矩的表现形式。根据图1,对软起动器和变频器进行了价格和功能的对比分析,决定采用软起动技术改进入末精煤的起动方式,选用了AB公司的150-B360NBDA软起动器进行控制。

图1 电动机的起动电压、电流、转矩状态示意图

3)入末精煤胶带机的改进效果。改为软起动器后联轴器对轮销每月检查1次,半年更换1次。更换后的对轮销磨损并不严重;后运行一年后,改为每年更换1次。因而大大降低了检修次数和事故次数,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使用软起动器之后,没有发生联轴器切销而影响生产的事故。该软起动器内部的各种保护功能齐全,使用中不需安装接触器,不需加装电机综合保护器、以及辅助控制继电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软起动器设定时间为30s从0速到全速,胶带机启动平稳。彻底解决了起动电流对电机和设备的冲击、以及对电网电压的影响。提高了电机

2 压滤机入料泵的改进

1)压滤机入料泵的存在问题。成庄矿洗选厂共有6台压滤机,6台压滤机入料泵。压滤机入料泵由132 kW电机驱动。生产中有时需3台压滤机同时工作,如果起动泵的间隔时间较短,常会出现高压报警,有一次2台泵同时起动,便出现高压跳闸。25号配电室启动入料泵的高压跳闸事故发生3次,高压报警几乎天天都有。虽曾怀疑高压保护装置有问题,但因无高压保护装置配件一直没有解决。压滤机入料泵的联轴器柱销也常发生切销。

2)压滤机入料泵的解决办法。对车间内水泵的故障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2602循环水泵由180kW电动机驱动,使用软起动控制器,至今11 a无电气故障。又据入精煤胶带机电动机控制的改造经验,对压滤机入料泵的电机驱动控制也用了AB公司的150-F251NBDB软起动器控制。这种F类型的软起动控制器,虽然增加了中文界面,但体形比B型的较大,改造中所占空间较大,NBDB主要用于泵的控制。

3)压滤机入料泵的改进效果。压滤入料泵使用软起动控制器之后,效果比入末精煤胶带机的效果更为明显,自更换为软起动器控制后彻底解决了高压报警和高压跳闸的故障。尤其是入料泵对轮销原来是一周一换,使用软起动器后一年更换一次。采用泵控型软起动控制器,电动机的起动是平滑的加速度起动,并解决了泵起动时对管路和设备的冲击和水锤效应。

3 压滤滤饼胶带机的改进

1)压滤滤饼胶带机的存在问题。胶带机机头直接入汽车进行装车,由45kW的电机驱动。由于司机需要观察机头饼的下落情况,因此机头是闯开式的。当装满汽车后要停滤饼胶带机,如果胶带机上机头处有煤泥饼时,再次开车时的起动电流较大,煤泥饼有时会甩出去,会造成司机人身不安全因素。

2)压滤滤饼胶带机的解决办法及改进效果。根据前两次的经验,我们对压滤滤饼胶带机的电机控制也用AB公司的150-F108NBDA软起动器控制;胶带机平稳起动,解决了甩饼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职工现场生产的安全问题。

4 结束语

成庄矿洗选厂运用软起动技术对胶带机和泵电机进行控制,有效解决了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表明软起动控制在洗选厂电机驱动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为兄弟单位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在软起动器的选用方面,由于考虑到改扩建因素所以选用的规格偏大,建议实际使用中要按实际电流选用型号大小,节约成本。的可靠性,并提高了电机的绝缘老化性能。

猜你喜欢

胶带机入料压滤机
主运系统优化起车研究
高压隔膜压滤机在上榆泉选煤厂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压滤机呲料故障识别系统的设计
浅析入料口结构对旋流器流场的影响
板框式压滤机在煤矿井下水仓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PLC 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
选煤厂压滤机入料工艺仿真模拟研究
弹簧机与隔膜机对比分析
入料流量和入料浓度对脱泥特性的影响研究
影响胶带机运输系统效率的因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