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2013-10-16吕俊秀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青皮胃气疏肝

吕俊秀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呃逆是因胃气上逆动膈发病,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表现。针对呃逆西医无特效药物,本人临床运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呃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l 资科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32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中医科门诊病人,年龄在30岁至72岁之间,其中女性13例,男性1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治疗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病人。治疗组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在30~69岁,平均56.1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在33~72岁,平均57.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辨证基础上以柔肝理气,降逆止呃为法,以加味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加减,加味芍药甘草汤药物如下:芍药30g,炙甘草10g,青皮10g,陈皮10g,旋复花10g,代赭石30g;伴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30g,多日未解者再加大黄4g后下,枳壳10g;伴恶心者加姜半夏10g,竹茹10g;舌光红无苔证属阴虚者加沙参15g,麦冬10g;舌苔厚腻者有痰者加竹茹10g,黄芩15g。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每次150ml。对照组:给予加胃复安5mg餐前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以5d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5d内呃逆症状消失,无复发;好转:5d内呃逆症状明显减轻,间歇时间延长;无效:呃逆症状无明显变化。治愈加好转为总有效。

2 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t检验。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西医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是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传至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传至膈神经,使膈神经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1],最终引起膈肌、肋间肌不自主同步强烈收缩,发为呃逆。

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精神病类药物,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止吐药如胃复安等;肌松药如巴氯芬等[2]。

本人从肝治呃,肝属木,胃属土,木土相克。肝气疏泄条达,胃气和降,此为肝与胃正常升降关系,若肝有病而其气失于疏泄,则乘胃土,以致胃气失其和降之常,反上逆而发为呃逆。治宜养阴柔肝,疏肝和胃,降逆止呃,加味芍药甘草汤主之。《伤寒论》载芍药甘草汤,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症。仲景先用甘草干姜汤救其烦躁吐逆,以复其阳,更作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使脚挛急者得以复伸。吉益东洞氏归纳芍药甘草汤证为“治拘挛急迫”。呃逆乃膈肌痉挛,膈肌属筋,为肝所主,芍药、甘草二药疏肝和胃,缓急解痉。旋复花、代赭石乃取旋覆代赭汤之意,旋复花,味苦、辛、咸,性温,具有降气行水,降逆止呃的作用。《药性论》:“主肋胁气……主呕逆不下食”。代赭石味苦寒,能镇逆气,降痰涎,除哕噫而泄郁烦。二者合用加强了镇降逆气之功。橘皮未成熟时采收者名青皮,已成熟时采收者名陈皮。青陈皮均能行气,但青皮力猛,主入肝经,疏肝破气是其所长。陈皮力缓,主入脾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是其主功。二者合用肝脾同调。诸药合用可起到疏肝和胃,缓急止呃之效。

[1]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集[M].沈阳:沈阳出版杜.1995:369.

[2]何儇,李浒,常振森,等.实用脑血管病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39-42.

猜你喜欢

青皮胃气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