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方法

2013-10-08蔡丽影周云川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军民特性装备

蔡丽影,王 凯,周云川

(军械工程学院军械技术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00)

推行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改革,首先要解决军地任务分配问题,即划分出哪些装备、哪些维修任务由军方承担,哪些可以由地方承担,以哪种形式承担等[1]。由于武器装备及维修保障实际的复杂性,要想清楚、科学地确定出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军地任务,需要区别对待系统级和业务级维修任务,综合考虑技术复杂程度、军地通用程度、维修频度等。

1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的总体思路

本文以通用装备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级、业务级和综合分析3个方面对军地维修任务划分进行探讨,分析并确定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具体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1)系统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在综合考虑型号装备(或其组成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特点及其对维修保障要求的基础上[2],对其采用军地一体化保障的适用性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对于适于军民一体化保障的装备,给出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为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研究奠定基础。

2)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业务级维修主要指对装备进行修复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作业过程。综合考虑具体维修业务的难度、频率、技术水平、所需资源(人员、设施、设备、工具、器材等)、建制维修能力、地方力量维修能力等情况,判断具体维修业务是否需要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在此基础上确定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模式。

图1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流程

3)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的综合分析。在系统级、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的基础上,结合装备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对军地维修保障任务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最终形成科学的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方案。

2 系统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

陆军通用装备涵盖军械、装甲、车辆、工程、防化、陆军船艇等6大类,体系庞大,技术复杂,专业跨度广,又分为在役与在研装备2类;因此,必须在认真分析每类装备技术构成、数量分布、军地通用程度、维修保障特点的基础上,依次研究探索未形成保障能力和保障能力不足的装备军地维修保障任务区分及其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模式,如图2所示。

“系统”并不是单纯指一个装备、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个子系统、一个设备等装备的某一组成部分。因此,进行系统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应该根据装备的组成结构,首先绘制装备的结构树,按照“系统→子系统→设备→组件→…”的顺序逐一进行分析。系统层次的划分,既要从整体上对装备的功能、结构、技术等特性进行充分的把握,又要能够为开展业务级的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提供信息支持。

2.1 军队独立保障判定准则

军队独立保障,是指军队利用现有基础实施自主独立保障。实行军队独立保障的判断准则主要包括:1)一直由军队自主保障的旧装备;2)军队已经具备自主保障能力的在役新装备;3)具备较强同类装备保障基础的在研新装备。

图2 系统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流程

2.2 军地联合型判定准则

军地联合型保障,是指充分发挥军地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由建制修理厂、地方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组成合作团队,通过签订合同来分配工作,共同完成某项或多项维修任务。这种模式一般适合于维修技术改进项目等科研任务,或者难度极大、任务很重的复杂高新装备的维修保障任务,具体判断准则如下:1)从装备自身特性的角度考虑,系统庞大,技术复杂,技术更新快,随装备发展需要不断升级,状态变化频繁,更新、升级是装备在服役期内的常态;2)从维修保障的角度考虑,突出问题多、软件比重大,发生问题后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依靠分析软件的开发文档,甚至是源代码来实现;3)从维修保障主体的角度考虑,军队和合同商都不具备独立保障该项维修任务的能力,在短时间内二者也不可能建立起独立保障的能力,需要二者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共同保障;4)从装备部署的角度考虑,系统配置分散,维修保障空间跨度大。

2.3 合同商辅助型判定准则

合同商辅助型保障,是指以军队建制保障力量作为装备的主要保障力量,合同商作为辅助保障力量,在适当时机帮助部队实施装备保障服务,帮助部队尽快形成保障能力的保障模式。经过综合论证和全面分析,将适合采用合同商辅助型的判断准则归纳为:1)从装备自身特性的角度考虑,系统复杂,设备庞大,专业跨度大,技术含量高,具备较好的军地通用性,技术标准一致;2)从维修保障主体的角度考虑,部队维修保障难度大,但具备一定的自主保障能力,在合同商的帮助下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自主保障能力;3)从装备部署的角度考虑,型号批次少,单个型号订货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4)从保障能力建设的角度考虑,这类装备列装数量较多,且军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保障能力,投入物力、人力建设其高等级修理任务的修理能力是有价值和效益的。

2.4 完全外包型判定准则

完全外包型保障,是指把装备的部分或者大部分维修保障任务完全交给合同商(一般为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完成[3]。对于完全外包型装备的判断准则,主要是判断该装备的中高级修理任务,准则如下:1)从装备自身特性的角度考虑,系统复杂,设备庞大,专业跨度大,技术含量高,具备较好的军地通用性,技术标准一致;2)从装备部署的角度考虑,型号和批次多,但列装数量少,单个型号订货数量少且分布广泛;3)从维修保障主体的角度考虑,部队维修保障难度大,不具备自主保障能力,地方企业具备相应的保障力量和能力;4)从保障能力建设的角度考虑,形成自主保障能力的难度大,周期长,投入巨大,效率和效益差。

3 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

通过系统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面向整个系统(装备)明确了适于采用的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而地方保障力量具体承担哪些保障任务,还需从具体维修业务着手开展系统分析。本文从基本原则、所需信息和一般步骤3个方面来研究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

3.1 基本原则

1)建制保障力量是装备维修保障的主体,地方保障力量只起援助、补充和后备的作用。实行军民一体化保障并不是削弱建制保障力量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主体作用,而是把军队不能或不宜承担的军事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交给地方保障力量完成,从而弥补建制保障力量在装备维修保障中的不足,使装备维修保障具有预期的费用-效能,达到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目的[4]。

2)装备在部队的使用需求、维修业务特性、建制保障力量特性和地方保障力量特性,是确定合同商保障任务的4大要素。其中:在部队的使用需求,主要是指对维修业务的时间、质量和费用的要求;维修业务特性,主要是指维修业务的难度、技术水平、所需资源、对保密的要求等;建制保障力量特性,是指建制保障力量的配备情况、修理能力和水平、现有维修保障任务等;地方保障力量特性,是指地方保障力量的修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实行军民一体化保障的资质、风险等。在军地任务分配中,要在综合权衡这4大要素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军地保障任务及其保障模式。

3)不同的军民一体化保障模式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应进行科学选取。对于合同商辅助型保障模式,包括资源帮建、装备帮修和人才帮训3种实现形式。对于完全外包型保障模式,包括2种形式:一是以地方保障力量为主,建制保障力量为辅;二是以建制保障力量为主,地方保障力量为辅。对于军地联合型保障模式,实现军内维修保障资源、地方人力和技术优势的有效整合。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业务的需求,对军民一体化保障的实现形式给出科学的回答。

3.2 所需信息

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应尽可能搜集有关信息,以确保分析工作能够顺利进行[5]。这些信息主要包括:1)装备的构成、功能等概况信息;2)装备故障模式、故障原因等故障信息,以及相应的故障检测方法等;3)相似装备和老旧装备的维修设施、设备、工具等保障资源信息;4)部队的维修人员信息和维修技术现状;5)有关地方保障力量的技术水平、资质、人力等。

3.3 一般步骤

根据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维修工程分析技术,建立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

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包括如下7个步骤。

3.3.1 维修工作分析

通过维修工作分析,明确装备进行修复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具体作业及其对维修保障资源的需求和要求,这是进行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的基础。借鉴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分析流程,针对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与确定需求,建立维修工作分析的步骤如下。

图3 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任务分析流程

1)装备组成结构分析。装备组成结构分析可以按照装备的功能结构进行分析,也可以按照装备的物理结构进行分析,确保对装备的每一组成部分、每一项维修业务进行全面的考虑。

2)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FMEA)。FMEA用于分析重要功能产品的功能、故障模式,以及导致故障模式的故障原因和影响。在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析确定中的FMEA,可以参考RCM分析中对FMEA的具体需求,主要内容类似。

3)RCM逻辑决断。RCM要求在FMEA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故障模式,依据其后果判定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性维修措施,如果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选择何种工作类型,并给出预防性维修工作的间隔期与维修级别的建议,其最终结果是制定《装备预防性维修大纲》。

4)维修工作分析(Maintenance Task Analysis,MTA)。MTA是确定装备维修工作并将其分解为详细的作业步骤,用以确定各项维修保障资源要求的过程。这里的维修工作主要包括预防性维修工作和修复性维修工作。

3.3.2 维修业务特性分析

维修业务特性分析,是对维修业务的难度、技术水平、所需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内容如下。

1)维修难度:维修业务的复杂性、对维修技术的依赖程度等。

2)维修资源:对维修保障资源的需求(在MTA中确定维修业务所需要的资源)。

3)维修时间:在特定修理级别(含地方力量)进行维修作业的时间。

4)维修频度:是否为常见故障或多发故障引起的维修。

5)维修安全性:在特定修理级别(含地方力量)上修理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电压、辐射、温度、化学或有毒气体、爆炸等。

6)保密性:维修业务对保密性的要求。

7)军地通用性:维修业务应符合军民通用技术。

3.3.3 建制保障力量特性分析

建制保障力量特性分析,是对建制保障力量的配备情况、修理能力和水平、现有维修保障任务等进行全面分析[6],分析的内容如下。

1)人力人员:各维修级别人员数量、技术等级、专业分布等,以及所能提供维修工时。

2)维修设施:各维修级别现有维修设施情况及其对维修业务的满足情况。

3)维修设备工具:各维修级别现有维修设备工具情况及其对维修业务的满足情况。

4)技术资料:各维修级别现有技术资料情况及其对维修业务的满足情况。

5)运输能力:各维修级别开展维修业务时,是否具有相应装卸与运输能力。

6)现有维修保障任务:各维修级别所承担的装备维修保障任务情况,是否允许再承担新的维修保障任务,能够承担多少。

7)保障延误:各维修级别开展维修业务的保障延误时间。

8)保密性:在特定修理级别存在的泄密风险。

3.3.4 地方保障力量特性分析

地方保障力量特性分析,是对地方保障力量的修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实施保障的资质、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7],分析的内容如下。

1)保密性:利用地方保障是否存在失泄密风险。

2)维修保障能力:地方保障力量所具备的人力人员、设施、设备、工具、运输能力等,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维修业务的能力。

3)保障延误:地方保障力量开展维修业务的保障延误时间。

4)现有任务:地方保障力量现已承担的装备研制、维修保障任务等,是否允许再承担新的维修保障任务,能够承担多少。

5)经济实力:地方保障力量资产总额、企业规模、运营情况、服务体系等。

6)服务质量:包括产品质量、维修质量、信誉程度等。

3.3.5 装备使用部队需求分析

装备使用部队需求分析,主要是根据部队对装备的使用需求,对具体维修业务时间、质量和费用的要求,内容如下。

1)维修时间:是开展维修业务所经历的故障检测与隔离、拆卸、修理、装配、检查、调校、延误等一系列活动时间的总和。

2)维修质量:是指在特定修理级别(含地方力量)进行维修,产品功能恢复状况。

3)维修保障费用:在特定修理级别(含地方力量)开展维修业务所需的维修、管理、运输等费用总和。

3.3.6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分析

在综合考虑装备部队使用需求、维修业务特性、建制保障力量特性和地方保障力量特性4大要素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

3.3.7 明确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实现形式

不同的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需要根据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模式分析的结果,结合修理级别分析,对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具体实现形式进行逻辑决断。

4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的综合分析

通过系统级、业务级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研究,确定了型号装备的哪些单项维修业务需要地方力量参与保障,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实现形式。但是,即使确定的单项维修业务适于采用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或军队独立保障,也未必能保证总体的工作效果最优[8],还需要对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进行综合分析,把一些项目的军地维修保障任务进行组合和优化。综合分析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可采用如下基本步骤:1)按项目汇总输出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结果,分析该项目军地维修保障任务情况;2)考虑现行的维修保障制度和体制,分析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的维修工作;3)以提高装备使用可用度、降低寿命周期费用为目标,对军地维修任务进行优化;4)列出优化后的军地维修保障任务,作为开展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基本依据。

5 结论

本文从系统级、维修作业级和综合优化3个步骤来建立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任务分配的决断流程,并给出了详细的判断准则或判断方法,可以为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军地任务分配奠定基础。该研究目前只能够对具体装备以及维修工作作出初步的军地任务分配,尚不能从整体上对这种军地任务分配的结果从定量上进行精准的优化和权衡。下一步应以目前研究为基础,从军地任务分配的初步方案着手,分别建立军队独立维修和合同商维修的工作量模型、费用模型以及可用度模型,并对其进行综合后建立优化模型,以研究不同军地工作量分配比例对总体维修费用和可用度情况的影响,据此建立军地任务分配的优化模型,进而将合同商承担的维修任务份额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内。

[1] 中国兵工学会维修专业委员会.新型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理论与实践[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9.

[2] Morrow J E.Army Regulation 750-1[Z].Washington DC,USA: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2007:49-52.

[3] Morrow J E.Maintenance Operations[Z].Washington DC,USA: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2011:11-19.

[4] Office of the Deputy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DOD Materiel Readiness and Maintenance Policy Fact Book[Z].Washington DC,USA: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2012:3-15.

[5] 中国兵工学会维修专业委员会.发展军民两用维修技术,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6] Kidwell D C.Public War,Private Fight[M].Kansas,USA:Combat Studies Institute Press,2005:8-13.

[7] Krieg K J.DOD Instruction 415120 Depot Maintenance Core Capabilities Determination Process[Z].Washington DC,USA:U S Department of Defense,2007:8-14.

[8] 于川信,刘志伟.美国国防部装备保障路线图[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78-79.

猜你喜欢

军民特性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防晒装备折起来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