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0例疗效观察

2013-09-21黄兰智

当代医学 2013年34期
关键词:黄疸型黄染主要症状

黄兰智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可由甲型肝炎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引起。由于病毒侵犯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损害而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1],使之无法从正常胆道系统排出而随血液运行至各个脏器,从而出现黄疸[2]。急性黄疸型肝炎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在短期内彻底治愈,但如果病情不能及时控制,可进展为慢性肝炎[3]。因此,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控制病情的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我院80例愿意接受中药辅助治疗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肝利黄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142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62例不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3~49岁,平均年龄(29.5±16.5)岁;8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清肝利黄汤治疗,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4~47 岁,平均年龄(30.5±1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2000年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相关标准。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皮肤、巩膜不同程度的黄染,其中136例出现明显的食欲减退,122例伴恶心、呕吐,106例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畏寒。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80μmol/L~2050μmol/L;总胆红素34.8μmol/L~369.2μmol/L。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治疗方法:本组62例患者根据年龄均给予20mL门冬氨酸钾镁加入10%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0.4g肌苷与2g维生素C及100mg维生素B6静脉滴注,1次/d,以及120mg复方甘草酸苷加入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根据患者情况,15~20d为1疗程。

1.4.2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80例患者均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肝利黄汤加减,主方为柴胡15g、板兰根 15g、金钱草 15g、黄芩 10g、茵陈 10g、车前子 6g、木香6g、枳壳10g、焦三仙5g、芒硝(冲)6g;根据患者症状加减,11例舌苔厚腻、湿重、脘腹胀闷患者加苍术10g、枳实10g、厚朴15g,9例胁肋胀痛、肝郁气滞患者加延胡索10g,郁金15g;6例患者热重加虎杖20g;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服用。视患者情况,15~20d为1疗程。

1.5 疗效判定[4]显效:黄染完全消退,全身各主要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查体肝区无明显压痛及叩痛,肝脾大小恢复正常;有效:黄染基本消退,全身各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与治疗前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15d的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显效6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7.1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56;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例,%]

2.2 主要症状及黄染消退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主要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停止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及黄染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黄染消退与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n,]

表2 两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黄染消退与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比较[n,]

注:和对照组比较,aP<0.05

黄染消退时间(d)观察组 80 3.2±2.4a 4.7±1.5a 5.5±2.4a对照组 62 6.5±2.1 8.4±1.4 11.1±2.1组别 例数 恶心、呕吐停止时间(d)食欲恢复时间(d)

2.3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

3 讨论

肝炎病毒感染机体,诱发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发生坏死,其对胆红素的摄取、转运、结合及排泄功能异常,并发毛细胆管肿胀、产生微胆栓及胆汁积于肝内并自 肝血窦反流进入血液而最终形成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期传播性强,传染途径多,已知的传播途径有口腔飞沫传播、排泄物传播及接触传染等。急性期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可防止病情的进展,同时对切断传染源,阻止病毒进一步扩散意义重大[5]。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联合治疗的作用在于在降低血清胆红素、解毒的同时增加营养,提高患者免疫能力。门冬氨酸钾镁作为钾镁离子载体可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浓度,其作用在于扩张血管,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同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降酶和退黄。肌苷可进入细胞直接将其转变为肌苷酸,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维生素C、维生素B6与葡萄糖可增加机体的营养供给,增强抗病能力。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7.10%。

我国传统医学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有记载,阳黄、黄疸均指该病[6]。《河间六书》以本病的病机描述为“以湿热相搏而体发黄也”,说明本病的病机是因肝胆湿热蕴结,脾胃虚弱导致热毒炽盛,胆汁外溢发黄所致。本研究在西医基础上针对病机,采用中药清肝利黄汤加减治疗,本方的作用在于清中焦湿热、渗湿,疏肝健脾,引热下行,并根据患者的实症加减,有效地起到了辅助治疗之功效,从观察组8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显效66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临床症状缓解快,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停止时间、食欲恢复时间及黄染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急性黄疸型肝炎在西药肝细胞修复基础上辅以中药清肝解毒,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1]陆雪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55例[J].内科,2012,7(4):353-354.

[2]郭强,王军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66.

[3]姬素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J].中医研究,2012,25(6):39-40.

[4]曾一清.苦参碱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0):141-142.

[5]杨应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5):145.

[6]刘清亮.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8例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10):185.

猜你喜欢

黄疸型黄染主要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可擦碘降低手术室地面黄染的应用研究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