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3-09-14田少雄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浸液溃疡性大蒜

田少雄

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1430

溃疡性结肠炎(UC)以直肠部位为主的慢性炎症和糜烂溃疡多见。结肠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易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症。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或进食不洁之物,脾胃受伤,则湿热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胃肠,以致气血阻滞,化为脓血,而为痢疾。如迁延不愈,正气耗伤,甚至下元亏虚,脾肾虚寒。该病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本研究运用中药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符合UC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组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8~65 岁,平均(31.6±4.6)岁;病程最短 9 个月,最长 6 年,平均(3.2±1.1)年;临床表现:腹痛 48例,腹泻 63例,脓血便40例,里急后重52例;病变部位:直肠77例,累及乙状结肠23例。在对照组100例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6~62 岁,平均(33.1±5.3)岁;病程最短 1 年,最长 6 年,平均(3.7±0.9)年;临床表现:腹痛 45 例,腹泻 65 例,脓血便42例,里急后重50例;病变部位:直肠 82例,累及乙状结肠1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患者入院前1周内停用所有影响UC药物;③符合中医学诊断标准;④符合2007年济南第七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诊断标准;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重度UC患者且生命垂危;②UC恶变者;③并发肠道狭窄、梗阻、穿孔、息肉及严重肛肠疾病者;④患者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患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⑥药物过敏者;⑦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采用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五草汤药物组成:夏枯草15 g、鲜垂盆草50 g、龙胆草 10 g、白花蛇舌草 20 g、金钱草 20 g、丹参 20 g、生山楂 20 g、生麦芽 20 g、生大黄 10 g(后下)、车前子 10 g(包煎)。兼有血瘀,丹参加至50 g;兼有痰湿加半夏、陈皮;气滞加柴胡、枳壳;兼阴伤者加五味子;呕吐明显加竹茹;肝区痛明显加川楝子、元胡;大便干燥重用大黄;咽痛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山豆根;黄疸持续不降加赤芍、郁金。水煎至200 mL,加10%大蒜浸液50 mL于煎药机煎好包装,取药液20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同时采用毫米波仪辐照治疗仪辐射头辐照直肠病变部位,每日30 min;再按循经取穴原则,两主辐射器分别置于血海穴,两副辐射器分别置于足三里穴,每日30 min,10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初步评价循经治疗的疗效。

1.4.2 对照组 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4 g/d,分4次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氢化可的松100 mg,睡前便后保留灌肠,1次/d,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观察疗程为6周。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症状评分 对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肠鸣、腹胀、矢气、畏寒、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纳差等12个症状进行分级评分。即:没有出现(0分)、偶尔出现(1分)、经常出现(2 分)、持续出现(3 分)。

1.5.2 肠镜像积分 0分:黏膜正常,1分:轻度充血水肿、糜烂或和散在溃疡;2分:中度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有少量出血及散在溃疡;3分:重度充血水肿、糜烂伴出血,且溃疡分布较多。

1.5.3 不良反应评价 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判标准

根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慢性结肠炎疗效标准》[1]判定。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所见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总有效=近期治愈+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黏液便、矢气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脓血便、肠鸣、腹胀、矢气、畏寒、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纳差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

两组治疗前肠镜像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镜像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副反应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5例恶心、厌食,但能完成治疗。1例皮肤轻度瘙痒,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炎症及溃疡形成。患者可以长时间腹痛、腹泻、大便带脓血或黏液性分泌物,排便时有里急后重。溃疡性结肠炎也可以突然急性发作,发生下消化道大出血,症状十分严重,有时可以转变成慢性而反复发作,以及发生结肠穿孔、出血、肠瘘和癌变等并发症[11]。本病虽原因不明,但目前普遍认为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都可以是诱因。近年来,有学者发现UC是由一种O14型大肠埃希菌在人体肠道内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所造成的。这说明UC本身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通过临床观察到此病的发生发展与各种精神因素,如紧张、创伤也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但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肺气不调,也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导致泻痢的发生。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提出来,它的病因是以“脏有寒故也”,从这一点来看,慢性结肠炎,它的病因关键在于脾脏虚寒,归纳它的原因一个是外感寒邪直中而来的,一种是由于过用苦寒攻下,导致了脾胃的虚寒,再有就是过食生冷,虚寒留于脾胃。逐步演变成结肠炎。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10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100)治疗前治疗后2.01±0.56 0.61±0.30*2.42±0.67 0.73±0.45*1.98±0.65 0.87±0.33*#1.86±0.54 1.64±0.62 2.14±0.67 1.00±0.45*2.67±0.43 1.15±0.49*1.23±0.46 0.60±0.59*#1.44±0.32 1.20±0.84 2.50±0.34 1.66±0.46*2.34±0.34 1.59±0.56*1.22±0.37 0.67±0.43*#1.11±0.86 0.82±0.61 2.14±0.22 0.22±0.42*#2.09±0.39 1.35±0.66*2.01±0.35 0.87±0.36*#1.88±0.52 1.33±0.59 1.14±0.56 0.60±0.42*#1.65±0.44 1.06±0.48 2.23±0.48 0.72±0.55*#2.44±0.37 2.06±0.83 1.50±0.36 0.69±0.48*#1.34±0.37 1.13±0.60 1.53±0.40 0.64±0.45*#1.22±0.85 0.99±0.63组别 腹泻 脓血便 腹痛 腹胀 黏液便 肠鸣 矢气 畏寒 神疲乏力 里急后重 腰酸 纳差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镜像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组对照组t 值 P值100 100 4.98±1.28 5.13±1.44 2.064>0.05 2.02±0.81*3.98±0.44*4.082<0.05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本研究中采用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UC,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肠镜分级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五草汤加10%大蒜浸液配合毫米波辐照治疗UC疗效显著。其中五草汤主要功用为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水;主湿热内蕴,水湿不化。UC初起多为实证,缓解期多为虚实夹杂,病至后期可为纯虚证,但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虚实夹杂。五草汤攻补兼施,祛邪为主,佐以扶正。大蒜中的蒜辣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据临床及实验观察,紫皮蒜较白皮蒜杀菌及抑苗作用更强,新鲜的比陈旧的效力好。此外,据实验室观察,痢疾杆菌在大蒜培养基中,经较长时间后对大蒜的适应能力便逐惭增高,并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至于痢疾患者在应用大蒜口服或灌肠治疗中,尤其是较长期的治疗中能否产生抗药性,尚需进一步观察。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着无 数的细菌,这些细菌大致可分为两类,有益菌和有害菌。平时这些细菌都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相互制约,但是有时候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失衡,造成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加,此时就会诱发各种肠道疾病,如肠炎、结肠炎、直肠炎等。辐射疗法就是指服用一些微生态制剂来调节肠道内的细菌,其实就是逐步的增值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使之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43.

[2]黄吉庆,余甘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72-278.

[3]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协作组.溃疡性结肠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108-110.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545-550.

[5]韩英,韩者艺,郭学刚,等.奥沙拉嗪与SASP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6):152-154.

[6]谭琰,邹开芳,杨天,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3):77-81.

[7]欧阳钦.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53-454.

[8]吴蓉,王侃,陈淑洁,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干预试验[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2):104-107.

[9]张志岗,刘近春.双歧三联活菌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9):47-49.

[10]朱宁川,陈岩.肝病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4):61-62.

[11]周春和,高玉华,高社光,等.中医辨证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9):717-718.

猜你喜欢

浸液溃疡性大蒜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铂钯精矿酸浸与还原工艺的试验探索
石煤钒矿酸浸液中萃取提钒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从低浓度含钯硝浸液中富集钯工艺研究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